您的位置首页  电子科技

【壮丽70年·治蜀兴川新成就】达州宣汉县交通:敢叫雄关变通途

  四川新闻网达州9月8日讯(记者 余开洋)2012年以来,宣汉县连续六年获得达州市交通水利建设“甘露杯”,相继承办了“全省交通运输工作现场会”“达州市道路管养工作现场会”,宣汉县交通运输局被评为“全国交通运输先进集体”……

  走进宣汉县交通运输局,一个个奖牌、奖杯、奖状映入眼帘,宣汉交通的崭新面貌犹如一幅壮锦展现在面前。

  数据佐证,截至目前,全县通车里程突破1万公里,其中村道及以上等级道路5800公里,通组入户路4885公里,实现了100%的乡镇、建制村、贫困村通水泥(油)路,通组入户率约67%。前河、中河、后河、洲河通航总里程94.6公里,大小码头12个。铁路通车里程37.5公里,火车站3个(宣汉站、毛坝和石柱槽货运站)。有客运站场40个,客运企业5家,客运车辆557辆,货运企业29家……

  这是近年来宣汉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改善交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和攻坚拔寨的勇气,奋力实现繁荣美丽新宣汉目标的结晶。

巴山大峡谷茶仙坝景区道路   (王利  向海涛 摄)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宣汉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山高路陡,峡谷幽深,壁立千仞。

  解放前,宣汉县只有汉渝公路51.7公里穿越大成、双河、胡家、毛坝四个乡镇。解放后,1955年至1956年建成宣双、宣开路共计56.4公里;1958年至1959年间,修建宣南路、碑庙路75公里。六十年代,宣汉县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于1964年修建了七里至柏树、宣汉至魏兴、双河至白沙(宣汉段)、南坝至塔河等共计116.9公里道路,积极寻求对外连通的路径。七十年代,坚持“先通后畅”的思路,相继建成南峰路、南樊路、双马路等24条353公里,解决了大多数乡通路问题。至1979年底,全县拥有公路44条681.9公里,其中:国省道两条106.2公里,县道10条307.2公里,乡道17条188.8公里,专用公路15条79.7公里;三级和四级公路共三条152.2公里,其余都属于等外级公路或土路;有13个乡,172个村不通公路。宣汉南行到达州要经过双河行驶三个多小时,北行到南坝要三个小时,北部山区很大部分群众未出过山,三分之一的人未见过汽车。改革开放后,宣汉县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秦巴连片扶贫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大好机遇,持续掀起修路热潮。八十年代,修建了清老路、黄凤路等短程路23条255.86公里;九十年代,借力国务院“粮、棉、布”补助方式拨款,修建了普老路、宣东路等短程路23条213.1公里,新建城口至开县公路23.5公里,改建普光、南坝、天生等场镇烂路为水泥路3.5公里……透过宣汉交通的发展史,可以清晰地看到宣汉人民为了改变落后的交通面貌,在不屈不挠的抗争。尽管拼尽全力,路仍像蜗牛一样在一点点艰难延伸……

  踏平坎坷成大道

  “要致富,先修路”。在克服资金、技术等重重困难下,宣汉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发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发起了一次次交通攻坚战的集团冲锋,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地、泣鬼神的时代乐章。

  在新建城开公路的过程中,沿线乡镇组织民工2300多人,大打路基工程突击战。经过二十个月浴血奋战,1997年5月城开路全面竣工。

  “十五”时期,宣汉县连续实施了公路建设三轮大会战,改造了县城各进出口要道,实施了“乡通畅”、“村通达”工程,使全县通车里程达到4013公里,初步形成“三纵三横”大骨架。“十一五”期,又相继开展“会战07、决战08、再战09、大战10”交通攻坚行动,使全县通车里程突破5000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水泥路,80%的村通水泥路目标,构建形成“三纵七横”骨架网。“十二五”以来,全县按照“畅通主干道、打通主动脉、实现大联网、形象大提升”总体思路,以“畅通新宣汉”建设为抓手,相继改造宣双、南上、宣樊、宣清、双马、宣七路、普石路等干线公路484公里,大马力推进县乡道改善、村道公路、客运站点、安保设施及渡改桥建设,在全市率先实现100乡镇、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基本形成了“一纵一横”高速公路主骨架、“四纵八横”国省县公路等级并联网。特别是2014年以来,宣汉县围绕“以构建乡镇场镇连接高速公路‘一小时’交通圈”总体目标,加速构建“内畅外联”交通格局,形成了南北有快速通道、东西有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的交通网络。当地群众到达县城只需一个半小时,“通行靠走”的局面彻底成为了历史。

  截至目前,全县通车里程突破1万公里,其中村道及以上等级道路5800公里,通组入户路4885公里,实现了100%的乡镇、建制村、贫困村通水泥(油)路,通组入户率约67%。前河、中河、后河、洲河通航总里程94.6公里,大小码头12个。铁路通车里程37.5公里,火车站3个(宣汉站、毛坝和石柱槽货运站)。有客运站场40个,客运企业5家,客运车辆557辆,货运企业29家……康庄道上尽欢颜

  交通的飞速变化,让百万宣汉人民驶上了脱贫奔康的康庄大道,当地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

  “我们是湖南来的客商,准备把这一车脆红李拉往上海销售,那一车拉去长沙销售,后面还有一车准备拉往武汉,现在路修通了很方便,我们的货车可以直接到产业园里面来拉货,省去了很多中转环节,既节约了成本,还能多赚钱。”在宣汉县庙安乡八庙村万亩脆李标准化示范区,一位来自湖南株洲的黄姓客商对笔者欣喜地说道。

  据了解,以前的庙安乡村民种玉米、西瓜、稻田,但由于交通不畅,导致农产品滞留,村民常常苦不堪言。

  “现在我们是道路交通四下连,特色农业挣大钱,买房买车不愁钱,外出务工人员都愿回家来过年。今年我的青脆李和脆红李全卖出去预计可以收入40余万元,明年我还打算再流转十几亩土地种植脆李,把收入再提高百分之二十。”庙安乡八庙村种植大户黄孝权信心满满。

巴山大峡谷快速通道   (王利  向海涛 摄)

  不仅是庙安乡因为交通的通畅换了新颜,普石路、天七路等项目的通车,也给沿线乡镇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巴山大峡谷快速通道和景区内环线的通车,直接带动巴山大峡谷片区102个贫困村、9万余名贫困人口脱贫,辐射带动周边21个乡镇46万余人增收致富。“现在县上开发巴山大峡谷,水泥路修到了药园,我的云木香、黄柏等药材一到收获季节,外地药商把车开到家门口,仅运费一项我就可以多赚几万元钱……”家住海拔2000多米的龙泉土家族乡“种药大王”陶化忠说起交通状况的变化兴奋不已。

四好标美路  (张平 摄)

  “未来我们将围绕‘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总体目标,聚焦脱贫决胜和基础短板,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兜底冲刺,加速构建‘内畅外联’交通格局。”该县交运局长付光华表示。(图据宣汉县委宣传部)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