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农场成国家级开发区 归侨叹幸福嬗变
(新中国70年)华侨农场成国家级开发区 归侨叹幸福嬗变
中新社宁德8月19日电 题:华侨农场成国家级开发区 归侨叹幸福嬗变
中新社记者 吕巧琴 叶茂
站在福建宁德市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东侨”)的东湖边上,现年76岁的印尼归侨陈金雄感叹不已:怎么也没想到,当年的一片滩涂地,已变成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宜居新城。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东湖塘华侨农场在宁德三都澳畔创建,由归侨与当地民工数万人填海筑堤围垦而成,先后安置了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等地归侨4000多人。
陈金雄是1964年回国被安置到这里的。现已退休的他时常和老伴逛逛公园,和老友们聊聊天、打打扑克牌,乐享晚年生活,“没想到发展得这么好、这么快”。
资料图:福建东湖塘华侨农场办东南亚美食展, 游客争相品尝美食。 林凌玲 摄如今,“东侨”大路通衢襟连四方,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坐拥3800亩东湖、2000多亩西陂塘以及国家级湿地公园,四面环绕着保持生态原貌的南岸公园、北岸公园、塔山公园,以及环东湖栈道、大门山公园等城市园林休闲景观,绿树成荫,碧波荡漾,鹭鸟栖息。
1997年,东湖塘华侨农场获批成立闽东华侨经济开发区,1999年5月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06年4月,闽东华侨经济开发区与闽东工业园区整合,更名为福建东侨经济开发区。201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东侨经济开发区再度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刚回来那会,生活条件差,几个人挤在30几平方米的平房里,吃的是地瓜干,吃都吃不饱。”65岁的印尼归侨陈世伟向中新社记者追述道。
1978年从越南回国的周锡兰说,当时在农场务农,住的是低矮的石砌安置房,台风一来,屋顶的瓦片满天飞,一整夜都无法入睡。
改善居住条件成为归侨们的梦想。为解决归侨侨眷的住房需求,当地政府先后投资建设三期“侨居造福工程”,在“东侨”建起了一个有786套公寓、总面积达67892平方米的华侨新村。
周锡兰一家人住进了华侨新村106平方米的新房。周锡兰感慨道,从回国到现在,她亲眼见证了“东侨”的发展,如今生活有保障、工作稳定,比以前好多了。
资料图:夜幕下的东湖湿地公园湖面,风景秀丽。 叶茂 摄在“东侨”,周锡兰和社区里的姐妹们成立了一支舞蹈队,自编自排越南舞蹈。她们不仅经常在宁德市、“东侨”登台表演,还受邀到香港和东南亚各地演出,跳出归侨们的幸福新生活。
“东侨”地处中国大陆东部黄金海岸线中段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台湾三大经济区中间位置,东临深水良港三都澳,至台湾基隆港145海里,距太平洋航线30海里,区位优势突出。
随着沿海高速公路、温(州)福(州)铁路的开通,四海通衢使“东侨”成为开放开发的热土。目前,“东侨”已引进落户工业企业120余家,形成锂电新能源、生物科技、电机电器、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发展的格局。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东侨”抱回的一个“金娃娃”,已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和上榜《财富》中国500强,成为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系统提供商。这个全球最大的锂电子动力电池基地,每天给1500辆新能源汽车安装新型“心脏”。
“东侨”的快速发展,吸引许多外出的归侨子女纷纷回归。越南归侨二代黄永明2016年回到“东侨”,和朋友合伙开办建筑公司,吸纳了10余名归侨侨眷到公司就业。黄永明说,“东侨”开发建设如火如荼,建筑行业前景广阔,也想带动归侨侨眷们一起致富奔小康。
随着三都澳湾区建设全面提速,“东侨”再次迎来加快发展的新机遇。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祥祺表示,依托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东侨”正全力打造锂电新能源小镇,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打造“世界一流锂电新能源产业创新先导区”“国家锂电新能源产业集聚示范区”“福建省双创孵化基地”。(完)
- 标签: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