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因祸得福”的生鲜电商是否能够“改命”?
叮铃铃,叮铃铃。
虽然公司还未开工,林婉儿依旧每天订了早上7点的闹钟,原因就是要抢菜。全家老小餐桌上的食品尤其蔬菜、鲜肉都要靠她从叮咚买菜、京东到家、盒马等生鲜电商平台去抢,晚了就可能吃不上菜。而她所在的一个家长群,原来是讨论鸡娃,如今已成了抢菜交流群,哪家平台菜多、几点最易抢到都是她们关注的话题。不过大家一致的反馈是“不管哪家平台,最近都没有以前方便了!”
今天林婉儿到小区门口拿菜的时候,远远看到了叮咚买菜小哥的摩托车,高高的堆满了数十个白绿相间的塑料袋,而去年,小哥通常一个外卖箱就可以解决。
同样参与抢菜的还有一向不下厨房、不买菜的IT男王启年,他最近一连下了四个买菜APP包含美菜、叮咚买菜、每日优鲜、食行生鲜。开始是半夜12点抢菜,后来也随网站库存上线时间改到了早上7点甚至更早,稍微误上几分钟,就可能一天没有绿叶菜。
王启年与父母同住,老人一向喜欢线下菜场的新鲜、热闹与烟火气,也对电商平台菜品质量持有怀疑,所以一直坚持线下购买,但今年出于对疫情和安全的关注,就把买菜这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儿子。
疫情前后,生鲜电商冰火两重天
2020年,生鲜电商行业开局火爆。今年1月6日,叮咚买菜创始人、CEO梁昌霖刚刚举办完公司年会,公司迁入新居,信心满满的表示:“我们觉得生鲜电商的春天来了。“
当时的梁昌霖肯定没有料到这春天来得如此之快,仅仅就在半个月之后出现了首次用户从线下菜场、超市到线上生鲜电商的主动大迁移,许多之前没有线上买菜意识、习惯的人纷纷不再在乎菜品、菜价、配送速度大量涌入。
于是乎各家平台一夜之间订单暴涨,如上海的生鲜电商平台叮咚买菜,仅大年三十的订单量就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300%,整体订单量约增长80%,客单价增加约70%。梁昌霖预计元宵节及以后的市场还会不断增长,业绩可能会增长3-5倍。无独有偶,除夕至初四,每日优鲜平台实收交易金额也较去年同期增长321%。
截至2月7日24时,全国累计确诊病例已达到34619例,背后还有为数众多的疑似病例,出门买菜都已相对高危,宁波甚至出现一例因与感染者在同一菜摊买菜短暂接触15秒而被感染的案例;加之春节期间,各地餐厅、外卖纷纷停业,原本外出工作或游玩的人又隔离在家;多方综合之下,通过生鲜电商买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就成为很多人的选择。
图片来源:东方卫视
今年过年期间,各生鲜电商平台贴心的推出了无接触服务。即用户在下单时,可通过“订单备注”、电话等方式,与小哥约定商品放的位置,如小区门口等,送达后小哥电话通知用户自己取回,一经推出就广受欢迎。而事实上,随着各地对于隔离要求的收紧,很多小区已禁止快递小哥进入,林婉儿经常看到小区门口大量堆放着各家购买的蔬菜等食品,等着主人领取。
无数林婉儿、王启年的自动涌入,让生鲜电商万分惊喜,这是他们以往通过大量地推赠送礼品、线上发优惠券、熟客推荐等营销举措都很难获取的流量,比如叮咚买菜近期的用户增长大概是每天4万多,其中自然增长的占比达到70%以上。不过惊喜过后,生鲜电商平台很快就发现自己有点消化不良。
由于供应链、物流等方面限制,春节期间多家生鲜电商平台出现了“停摆现象”,甚至从延迟配送到停止配送再到无法下单。例如王启年多次遇到“你所在区域配送已满,无法下单”或建议到门店购买的提示,也遇到蔬菜品类仅剩紫甘蓝、土豆的尴尬。林婉儿更是狠心拒绝了女儿在家吃火锅的请求,因为吃火锅“太废菜”。
与现在的火爆相比,疫情爆发之前的2019年底,正是生鲜电商行业的寒冬。
作为电商行业的最难啃的硬骨头,生鲜电商发展多年,也曾成为风口,吸引众多资本及巨头入驻,但中国农产品(000061,股吧)电商联盟发布的《2018年中国农产品电商发展报告》显示,生鲜电商的市场渗透率仅约为3%,远远不及线下菜场。
2019年, 生鲜电商行业堪称死亡赛道,上半年拼命烧钱,下半年倒闭洗牌。
去年12月11日,生鲜电商平台“我厨”的APP和官网全部暂停服务,12月6日,武汉吉及鲜内部宣布融资失败,将大规模关仓。而在此前的11月底,曾先后融资超过7亿、名列《2019第二季度胡润中国潜力独角兽》的安徽生鲜电商平台呆萝卜也宣布因资金链断裂,千余家门店歇业。在对外公布的公告中,呆萝卜把原因归结于“大家都低估了生鲜的烧钱速度”。
图片来源:Tech星球
生鲜电商死亡的原因包含资金链紧张、供应链薄弱、运营模式过重三大原因。与普通电商相比,生鲜电商的关键在于“鲜”,产品易腐烂、地域性强、价格敏感度高等都属于行业痛点,而通向消费者最后一公里更成为最难逾越的门槛。这也是这个行业发展多年,始终难于突破的原因。
疫情之后,生鲜电商能否把客留住?
如果说疫情之下客流激增,各大生鲜电商平台可谓“因祸得福”、“天降好运”,那疫情结束之后能否把客留住才是真正的大考。中老年人想念菜场的烟火气,部分年轻人也会考虑线上菜品的溢价,另外有部分人会继续投入外卖的怀抱。
梁昌霖在接受采访时也认为,疫情和春节重合的时段,更像是生鲜电商的一个“分水岭”,虽然有机会获取更多用户,但一旦供应链能力不足,也可能就“垮下了”。
为加强供应链力量,各平台都使出了自己的招数。
如最近广受好评的盒马鲜生,为应对快速增长的线上订单,一方面加大果蔬生鲜供应量,一方面从近期停业的餐饮企业如西贝莜面村、云海肴等处“租借”员工,扩充自己的分拣、包装及物流体系,租借期间,工资由盒马鲜生支付,租借期结束后则归还给原餐饮企业。而在此之前,很多门店的文职人员包含财务、HR都要帮忙拣货并开着私家车配送。
疫情期间,盒马鲜生还特别推出了线上购物渠道——社群购物系统,即让消费者提前将购物需求通过系统发出,次日再由盒马鲜生统一配送到小区楼下,从而减少配送员往返路程耗时,提高配送效率。
虽然因祸得福,但疫情的到来只是为生鲜电商行业提供了预料之外的流量,对于商业模式则没有任何改变,自从生鲜电商进入赛道一来,包含社区拼团、店仓一体化、O2O社区众包、前置仓等各种模式层出不穷,但没有哪种模式能够真正跑出来。
以叮咚买菜主打的“移动端下单+前置仓配货+29分钟内配送到家”的模式为例,据公开数据,叮咚买菜在上海、杭州、苏州、无锡、深圳、宁波6个城市开设了近550个前置仓,2019年末日均订单量超过50万单,据此测算,每个前置仓平均单量尚不足1000单,尚处于盈亏平衡点的边缘,而梁昌霖曾表示一个成熟的前置仓要一天达到2000单左右,客单价60元左右,一年营收要达到约4300万。
疫情开始之前,叮咚买菜前置仓在达到成熟的道路上还有至少一半距离,而疫情使其加速达到甚至超越了这一目标,但疫情结束之后,其订单量是否能够维持在较高状态,还是个未知数。而更早之前,盒马CEO侯毅还曾发表过“前置仓是个伪命题“的判断。
模式之外,盈利对于生鲜电商行业更是个梦想,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一份数据显示,生鲜电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4%持平,88%亏损,且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了盈利。
就算近期,虽然各平台订单量暴涨,但为了吸引客户,生鲜电商菜品的价格并未明显上浮,但采购价格、运输成本、人工成本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而且大家抢的还主要是低毛利的蔬菜,量大未必挣钱。
因为钱难赚,死亡率又高,去年曾经热情的资本也对生鲜电商领域失去了信心。今年的疫情能否挽救让投资人重燃信心还是未知数。
综上,疫情带来了流量,但是否对商业模式、、盈利状况、融资等有所改善还有待观察。疫情结束之后,因疫情而来的汹涌客流势必会出现退潮,能留住多少就看各家本事了。
- 标签: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