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方面的成就农业现代化:取得新成就
朱岗介绍,2014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1414.47万吨,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七连增”,粮食产量是1955年的9.62倍,连续多年全区人均占有粮食保持在500公斤以上。
产业链不断延伸的背后,是我区农产品企业在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体现出的越来越强烈的创新和市场意识。精细化种植,标准化加工,更加符合市场“口味儿”的包装和特色化销售,使我区的农产品越来越受市场欢迎。
新疆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除了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获标产品安全生产追溯制度,最终实现“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我区还举办过新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研讨会等,提高人们对无公害产品的认知,提升企业打造绿色产品,走品牌发展之的。
自治区农业厅党组朱岗说:“近年来,我区种植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优质、特色、绿色农产品比重明显上升,以棉花、番茄、辣椒为代表的特色经济作物已占总播种面积的55%以上,实现了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草三元结构转变。”
与此同时,我区线通体系也正在打造一个个“升级版”。2014年8月,“库尔勒苏中农汇园项目”在库尔勒市上库综合产业园区内开工奠基,该项目总建筑规模150万平方米,配备10万吨级的高低温综合冷藏库。没过多久,在阿克苏地区库车县,由库车杰丰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的“环塔里木盆地冷链物流项目”也开工建设,南疆地区丰富的农林产品正在一个个冷链物流项目的支撑下,阔步更大的市场。
近年来,我区农、林、牧、渔业供应能力不断提升,大农产品(000061,股吧)供应充足,丰富了老百姓(603883,股吧)的餐桌。
在政策的带动引领下,我区已经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动的新体制机制,形成了一套“三农”投入稳定增长的政策体系,并建立了全新的政策落实督查机制。从2011年开始,我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开始呈现井喷式发展,2014年就突破了11000个。这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1617个,中介组织带动型2502个,专业市场带动型338个,其他类型6550个。
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引导下,如今,新疆农产品品牌可谓琳琅满目,“八大怪”、“和田玉枣”、“伊帕尔汗”……一个个光鲜亮丽的品牌不仅遍布全疆、全国,甚至走出国门远销海外。 品质、擦亮招牌
内地消费者对“新疆味道”的青睐,离不开我区农业部门对新疆“三品一标”(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识)工作的重视,也得益于我区相关政策的不断扶持和本土企业对品牌的打造。
去年,自治区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94家,其中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33家。我区以建设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为核心,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向园区集中、向城镇聚集,并集中优势资源和生产要素加以扶持,着力打造一批“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实力。 农产品家族不断壮大
本报记者刘毅
当前,我区农业发展在播种与收获的往复间集聚发展动力,在摸索与开拓中更大市场,这看似点滴的平凡,汇聚成了不平凡的成就。毫无疑问,我区正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之上阔步前行。
随着农业产业化水平及农产品深加工能力的不断提升,我区农产品家族正不断壮大。我区农产品正在逐渐摆脱处于产业链最底端的处境,一步步实现质的飞跃。
2014年,自治区将“短平快”项目作为扶持南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推动农产品加工的切入点,在南疆三地州重点实施了1500座杏热风烘干房制干初加工项目。借助于自治区搭建的平台,这些企业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为南疆地区农产品加工能力提升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添了一把柴。
自治区成立60年来,自治区党委、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进行谋划部署,推动我区农业农村发展实现新突破。尤其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中央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支持我区建设和发展,我区农业现代化发展也随之迅速发展。
新疆农产品种类日趋多样、深加工能力不断凸显,要想在市场上卖出好价钱,还是要依靠过硬的品质,这也成为我区农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
农业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随着我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农业从新疆的优势产业向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资源优势不断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农业也正从人们的“口粮产业”转变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供能产业”。 供应能力不断提升
9月23日,五家渠市大棚兰花的工作人员在给花浇水。据了解,目前,该兰花以蝴蝶兰为主,形成了具有高附加值的设施农业产业链。本报记者秦梅花摄 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九团的棉田里机声隆隆,采棉机正在雪白的棉田中采收棉花。(资料图片)汪铁锁摄 ②在昌吉市硫磺沟镇楼庄子村绿盛发果业专业合作社杏子烘干室,村民马建群在打理准备烘干的杏子。(资料图片)何龙摄 ③在第十五届中国新疆国际农业博览会暨第六届中国新疆国际种子交易会种子展区,硕大的新疆红辣椒引人关注。(资料图片)本报记者李瑞摄 ④9月3日,和静县哈尔莫敦镇牧民奥奇尔赶着羊群,冬牧场。本报记者确·胡热摄
这些年,全区牛羊肉供应能力也是成倍增长。统计部门数据显示,我区肉类、奶类产量分别从1978年的9.65万吨和4.5万吨,增长到2014年的148.72万吨和147.53万吨,分别增长15倍和近33倍。
特色林果产品是新疆优质农产品的代表,也是一些地州市农民收入的支撑。截至2014年年底,新疆特色林果种植面积达2200万亩,总产量650万吨,产值450多亿元。更为关键的是,我区形成了向全国消费者提供优质林果产品的生产能力。
如今,我区粮食安全不仅实现了“区内平衡、略有结余”的既定发展目标,还可少量销往内地。
2011年8月,《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并决定从当年起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自治区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在原有基础上每年增加1000万元,到“十二五”末达到1亿元,重点用于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
好的农产品是种出来的。2014年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会议就提出,农业发展要打好“绿色牌”,加大绿色、有机农产品建设力度,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真正把新疆的绿色品牌叫响。通过采取加大绿色、有机农产品建设力度等措施,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丰硕。
从此,自治区扶持农业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都在向农业产业化项目倾斜。在“十二五”期间,由自治区金融办牵头协调落实金融机构每年设立300亿元以上规模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授信额度,对龙头企业在原料收购、仓储设施建设、加工、销售以及技术研发、建设等方面的合理资金需求,金融机构实行灵活的贷款期限。另外,还大力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和外资进入农业领域搞开发,增加对农业产业化的投资。
除了完善自身品质,农产品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离不开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的创新,这也是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会议重点强调的。2014年,我区最大的电商企业聚集区——新疆电子商务科技园运营的淘宝“新疆馆”、“1688新疆馆”平台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超10亿元,这为我区优质农产品阔步市场开辟了“快车道”。
渔业在我区大农业领域中体量较小,但发展势头同样不容小觑。2014年,全区水产品产量达到14.4万吨,同比增长9.4%,渔业经济总产值24.43亿元,同比增长9.3%,水利渔业、设施渔业、休闲渔业及产加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好的农产品也是管出来的。农产品要想卖出口碑、卖出好价钱,除了健全的生产体系,也离不开完善的监管体系。近年来,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初步形成了区、地(州)、县(市)农产品质检体系,2014年,全年农产品平均合格率98.8%,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粮食生产自给自足,而棉花作为新疆传统优势作物,同样迎来发展契机。2014年全区棉花总产量450万吨,是1955年的179.2倍,总产量占全国棉花总产量50%以上,随着高效节水技术的不断推广,我区已形成了叶尔羌河流域、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准噶尔盆地南缘三大优质棉产业带,新疆当之无愧成为全国棉花主要产区。
政策利好提供空间,企业参与助力发展,在我区农产品产业链延伸、“家族”壮大过程中,搭台、企业唱戏、上下联动促发展的场景格外醒目。
与供应能力不断提升同时发展的还有我区农产品的产业化水平。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在有序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信息化、专业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程中,产业化可以说是重要载体、主要抓手、紧要环节。
蔬菜、油料、甜菜产业发展同样取得喜人成绩。2014年,全区油料总产量59.32万吨,是1955年的8.67倍。甜菜总产量471.94万吨,是1955年的4719倍。蔬菜总产量1894.79万吨,以大棚温室栽培为主的设施农业发展到90万亩,新疆彻底告别了冬季吃菜“老三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