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与科技部共建首个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新网长沙1月23日电(记者李俊杰)湖南省科技厅23日对外透露,科技部与湖南省政府近日正式批准依托湖南师范大学建设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建成后,将成为中国从事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平台,有力推动湖南千亿渔业产值目标的实现。
湖南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贺修铭说,湖南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具有广阔的淡水资源和丰富的淡水鱼类资源。渔业是湖南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湖南是渔业大省,但不是渔业强省,淡水渔业发展潜力巨大。
贺修铭介绍,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湖南省政府与科技部共建的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湖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获批建设,对推动该省国家级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和原始创新,加快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和科教强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悉,实验室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筠于1953年创立,一直以来从事淡水鱼类等水生经济动物的发育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为中国水产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实验室致力于鱼类远缘杂交研究,长期研究证明鱼类远缘杂交可以形成多种可育品系,打破了“种间杂交难以形成可育品系”的传统观念,为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资源。
2016年12月28日,该实验室获批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由在鱼类生殖发育和遗传育种方面做出杰出成绩的刘少军教授担任,依托单位为湖南师范大学,主管部门为湖南省科技厅,建设运行期五年。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实验室形成了一支以院士、中青年教授、年轻博士为主体的老中青结合、知识结构合理、凝聚力强的创新型研究团队,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具有正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27人,副高人员10人,博士生导师2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1人。实验室设立鱼类生殖发育及遗传育种、鱼类重要生物学性状形成机制、鱼类健康养殖三个研究方向,分别由刘少军教授、刘中华教授、夏立秋教授领衔。
实验室在淡水鱼类的生殖发育及遗传育种研究方面做出了系统性的创新成绩,在世界上首次研制出一系列源于远缘杂交的四倍体鱼和二倍体鱼品系;建立了用这些品系研制优良三倍体鱼和二倍体鱼的技术体系;获得了3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及7个国家级水产新品种,湘云鲫、湘云鲤、湘云鲫2号、杂交翘嘴鲂、鳊鲴杂交鱼、合方鲫等优良鱼类品种具有生长快、肉质好、抗逆性强等优点,其中研制的湘云鲫2号等不育三倍体鱼还具有独特的保护自然鱼类种质资源和保护苗种生产知识产权的特有功能。
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实验室探索出鱼类远缘杂交中一些重要的遗传和繁殖规律,系统阐明了杂交双亲与后代染色体倍性关系;首次证明了鲫鱼来源于鲤鱼与团头鲂杂交的形成途径;完成了翘嘴红鲌、团头鲂、红鲫等重要经济鱼类的全基因组测序;发现并证明嵌合基因是杂交鱼品系共同的重要遗传特性;发现并研究了不减数配子导致多倍体鱼形成的机制。
贺修铭表示,今后的建设期内,实验室将强化中国淡水渔业领域的自主创新研究,紧密围绕鱼类远缘杂交等技术形成可育品系的遗传、繁殖机制这一关键科学问题,聚焦鱼类生殖发育及遗传育种、鱼类重要生物学性状形成机制以及鱼类健康养殖三个方向开展研究,最终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国际先进的淡水鱼类遗传育种及健康养殖研究的重要平台,促进湖南乃至全国现代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完)
邮箱:地址:吕梁市离石区永宁中路9号友情:66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