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托管的“武汉样本”
“气泡周围有许多可爱的小鱼,它们成群结队,一会儿摆成大雁,一会儿摆成鲨鱼的样子吓跑章鱼……”讲台上,9岁的小男孩何君浩将白色扇形卡纸放入透明文具袋,在他的奇妙组合下,袋子里瞬间变成了一幅漂亮的水彩画。
这是近日发生在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街研子社区服务站暑期托管课堂上的一幕。武汉纺织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将绘画与手工结合,为附近5个村庄的48名留守儿童,打造了一个“灯光下的世界”。
对于城市双职工、外来务工人员、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以及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寒暑假“托管难”由来已久。
2009年开始,武汉团组织主动介入这一民生难题,通过联动政府职能部门、整合全市基层团组织等团属资源,激活社会公益资源,在全市13个行政区及1个功能区建起青少年寒暑假社区托管室。
截至2019年,武汉连续3年平均开办市区两级寒暑假社区托管室超过300个,每年为超过30万人次青少年全程免费提供寒暑期课程辅导、素质课程和活动空间,探索出公益托管的武汉模式。
“小区里来了不要钱的托管班”
听到家长们谈起社区的免费托管班时,年过六旬的焉淑芳有些不敢相信:“现在还有不要钱的托管?”
而今她的孙女从外面的培训机构转到青山区青和居青少年空间托管室已经两年了,62岁的老人逢人就推荐共青团在社区里办的公益托管班。“不仅免费,服务比不少市场托管机构还好,好事做到了我们的心坎上”。
距离青和居不远的119社区是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职工的老社区,社区主任郑玲莉同样感慨颇深:社区内住着5800多位居民,有600多名小学生,以前听到最多的就是谁家老人又为孙子不肯做作业发愁了,“一放假,孩子没事就抱着平板电脑玩,老人不好管,也管不住”。
寒暑假是青少年接触社会、增长学习认知的重要时段。团武汉市委曾联合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面向1200名家长和青少年做过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暑假期间有接近50%的受访家长不能亲自陪护子女,有超过35%的青少年不能每天见到父母,或者每天能见到但是父母很少有时间来陪自己。
与此同时,隔代抚养在教育理念与方式上,难以达到年轻父母的期望;市场托管机构要么太远、要么太贵,服务质量也参差不齐。
青年有所呼,共青团有所应。
2008年,武汉市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指导中心正式成立,并启动青少年寒暑假社区托管项目调研。第二年,团武汉市委在全市建起50家试点托管室。
该中心主任张婷介绍,与社会机构办的暑假托管班不同,公益托管由团武汉市委主导,各团区委组织实施,统一配备专业社工、大学生项目助理与志愿者,辖区内双职工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贫困家庭子女等无人照看的小学生,均可就近到社区托管班报名,免费参加寒暑假托管活动。
资源联动在社区精准发力
今年暑假刚开始,仅洪山区团组织就一口气开了80个暑期社区托管班,“跟学校放假时间几乎无缝对接”。
翻开为期50天的暑假托管安排表,丰富精彩的内容让人眼前一亮。除了课业辅导,还有“爱党爱国”立志活动周、“喜迎军运”文明活动周、“礼仪美德”国学活动周、“创新实践”科普活动周、“安全普法”平安活动周、“互助帮扶”关爱活动周、“缤纷夏令营”户外体验周,还有创意魔方、红歌会、军运会知识大讲堂、美术、机器人、手工艺等线上线下特色活动课程。
此外,检察院送来了防校园欺凌等未成年人保护课程,电视主持人来讲播音技巧,著名儿童作家来给孩子们上作文课……一位年轻的团干部兴奋地一一历数。
但是,和全国大多数团组织一样,在项目建设上缺经费、缺场地、缺人员的问题,也一度困扰着武汉团组织。
有位参与青少年寒暑假托管项目10多年的团干部感慨,办托管室,要为两件事发愁:钱怎么来,班怎么办。“和单一志愿服务项目不一样,托管涉及面广,涵盖青少年及其家庭、社区、志愿者,是社会焦点,家长关注度高、要求也高;又是社会痛点,全国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项目一启动,团武汉市委就在探索资源整合、社会动员的路径。
团武汉市委积极争取政府资源,财政局、教育局、民政局、科技局等政府职能部门,“哪里有经费资源和活动资源,我们就主动找上门”。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团属资源。团武汉市委发动市、区、街道各级团组织,协调各区青少年空间、招募志愿组织、专业社工;联系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和机构,调动社会资源为托管项目助力。
武汉的在校大学生多,于是团武汉市委广泛发动和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增强了活力,提高了质量”。
团组织发挥优势资源联动,在社区精准发力。
托管班运营之初,只在暑假短期开展。运营了11年,如今实现了寒暑假期全覆盖。2019年,市区两级托管室达到340个,遍及全市13个行政区及1个功能区,提供的公益服务项目从最初的两千多项,扩大到1.2万多项,年服务青少年超过30万人次。
2016年开始,这一公益托管项目连续3年入选武汉市政府为市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有了财政支持的社会购买专业化活动课程服务,托管室更有吸引力了。
十一年坚持背后的成长与收获
不久前,青山区8大家青少年空间接到一个让人意外的投诉:有家长反映孩子在托管中心报不上名。
原来,只能招40人的托管点收到了97份报名表,工作人员只好跟家长、社区协调,进行了分流。这让团青山区委青教办工作人员周美灵感慨:“是好事,更要做好。”
2009年暑假,冯松被友谊青少年空间的一张公益托管海报吸引进来。在托管室的“小厨房”里,社工陈宇发现,冯松做美食时特别专注。陈宇就与冯松的父母沟通,鼓励冯松学习烹饪。在这之前,父亲因为冯松成绩不好,还多次要他早点退学。
后来,冯松考入烹饪专业,还夺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毕业后被一家知名酒店录用。
11年的坚持中,寒暑假青少年社区托管项目不断为青少年心中播下成长和感恩的种子。
任佳航正在武昌区中央花园青少年空间参与托管服务,她刚考上华中师范大学的研究生。10年前,父母进城务工时,她曾在这里接受托管。那段时间,任佳航认识了很多小伙伴,平时总是低头不爱说话的她也变得开朗起来。从上本科开始,任佳航就带着学校的公益项目主动联系社区,“要将这份公益服务精神传递下去”。
在外出务工人员占66%的黄陂区姚集街道,托管项目开展6年来,家长们发现,以往沉迷于电视、手机、网吧的孩子们,能与父母好好说话了,学习成绩也开始上升。
当地团委书记陈继良介绍:“以前孩子放假后,暑假作业没人指导,时常发生的溺水和交通事故让人揪心。现在翻开家长们的留言簿,写的最多的就是‘省心’二字。”
“托管项目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也对社区治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郑玲莉则注意到,自从有了托管室,社区干部天天接触居民,大伙儿对社区工作的认可度提高了不少,各项政策的推行也更容易了。
团武汉市委书记柳新表示,青少年寒暑假社区托管项目运行11年来,始终坚持群众导向,并发挥团组织广泛凝聚社会资源的优势;立足共青团特殊使命,突出思想引领和社会教育;重点向低收入家庭倾斜,解决民生问题。“引领了青少年成长、锻炼了团干部深入群众的服务能力、提升了城市治理温度,为新时期团青工作探索了一条新路”。
庄稼 胡林 中国青年报
- 标签: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