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工业科技

2019年,中国医生集团发展还好吗?

【编者按】医生集团作为近几年社会办医中的“活跃份子”,自2014年国内首家医生集团--张强医生集团成立后,医生集团就如雨后春笋般迅速露头。然而,由于预期与经营不符,难以维持,合伙人意见出现分歧、异地经营税务等多重问题,已有多家医生集团彻底归于沉寂并进行了自行注销。

本文发于医谷,作者为史士云;经亿欧大健康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网红院长”、现任上海春田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段涛曾在某公开场合送了对参与社会办或者即将踏上社会办医之路的入局者和探索者两句话:一句是“所有的伟大都是熬出来的”,另外一句是“做医疗慢就是快,笨就是聪明。”在前一句话上,从1980到2019(国务院于1980年批准原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首次提出允许社会办医),社会办医已经熬了近40年,在后一句话上,一些社会办医者则走上了相同又或者相反的道路,由此引发很多争议、思考和期待。

“量”中取“质” 上海社会办医将迎三大利好

临近2019年年末,发生的一件事让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大为光火,11月中下旬,央视新闻频道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新闻1+1》,以《“欧亚医院”作恶,“民办”惹的祸?》为题,报道了位于银川市和遵义市两所“欧亚男科医院”的作案团伙,在经营期间坑蒙拐骗,敲诈勒索的恶劣犯罪行径,节目中,主持人白岩松现场直播连线了郝德明,郝德明首先对此案件中犯罪行为表示强烈愤慨和谴责,他指出,此案件中不法分子打着社会办医的幌子,利用受害者不愿暴露隐私的心理和消极维权的行为,肆无忌惮地行骗,严重败坏社会办医的社会声誉,给医疗改革造成阻力,可谓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在日前由《看医界》传媒主办的2019上海医交会上(以下简称医交会),郝德明再次提起了此事并表示:“要加大推进社会办医疗机构的评价工作,不能只关注规模和数量,而要突出对医疗机构的信用建设、能力建设的评价。”这也就是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早在2016年就开始的“双评”工作。据了解,在现有的超2万家民营医院中,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将在两年内争取完成2000家民营医院达到国家AAA或者AA级信用建设,服务能力普遍提高到四、五星级医院,“只有这样,行业才会彻底改变过去‘政府不放心,社会不认可、百姓不满意’的状况,改变社会对社会办医的偏见。社会办医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我国现在在提倡‘健康中国’建设,社会办医也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社会办医的参与,‘健康中国’的建设也很困难。” 郝德明说道。

在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会长闫东方看来,社会办医疗机构除了自身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的过硬,其的长远发展还有赖于官方红利政策的更多支持,以上海为例,据闫东方透露,上海社会办医即将迎来三大利好,其一是首次面向社会办医选拔国际旅游医疗试点医院;其二是原本全由公立医院占据的健康地图将有50家社会办医疗机构入选,该地图将向全市每一户居民家庭发放;其三是在职称评定晋升方面,将继续开放绿色通道。“这些都是上海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向社会办医注入的非常强大的政策支持。”

也正是诸如此类的官方支持,一些社会办医疗机构走上了不断向好的道路,今年10月26日,冬雷脑科医院正式开业,这也是国内首个脑科医生集团自建的民营医院,据此前冬雷脑科医生集团创始人宋冬雷在接受医谷采访时表示,医院从当初的审批建院到后续的营业运营都到了很多官方的支持,在开业仅十几天后,冬雷脑科医院被南通市医保管理中心认定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由“热”变“冷” 医生集团还好吗

医生集团作为近几年社会办医中的“活跃份子”,自2014年国内首家医生集团--张强医生集团成立后,医生集团就如雨后春笋般迅速露头,并由最初的专科化、小型化、实体化逐渐跨越到全科化、区域化、互联网化、及跨专科协作(MDT)化。

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创新医务人员使用、流动与服务提供模式,积极探索医师自由执业、医师个体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或组建医生集团”,这是“自由执业”第一次写进“国字号”的文件,也是“医生集团”第一次写进“国字号”文件,此后,医生集团的发展更是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涨阶段。然而,几年的时间过去了,曾经火热的医生集团走入了一个冷静时期。

据医交会上发布的《2019中国医生集团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0月31日,近4年来,全国共计以医生集团名称进行工商注册的企业数量为1626家左右,其中2016年注册54家,2017年注册362家,2018年注册710家,2019年全年约500家左右。“因此从工商注册来看,近四年来,医生集团名称企业工商注册在2018年最为活跃,2019年医生集团企业注册潮则出现了回落态势,2019年与2018年相比,医生集团名称企业工商减少近200家,可见医生集团企业的工商注册正趋于理性。”上海交大非公立医院经营管理研究所执行所长张苏华表示。

不过,另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医生集团并非以医生集团名称注册的企业才能经营,因此有不少医生集团并非以医生集团名称进行经营,而是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医疗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名称进行工商注册和运营。因此,实际注册的医生集团企业数量远超过以医生集团名称进行注册的企业数量,业内人士预测目前以医生集团为品牌运行的企业数量已近2000家。

然而,由于预期与经营不符,难以维持,合伙人意见出现分歧、异地经营税务等多重问题,已有多家医生集团彻底归于沉寂并进行了自行注销,据统计,截止2019年10月,共计有75家医生集团公司主动注销,还有一些医生集团已经停止运营或者核心团队已经解散,但还未进行企业工商注销,也就是所谓的“僵尸”医生集团,“从这方面看,医生集团在积极或者是有效运行的医生集团数量,其实并不是特别乐观。” 张苏华坦言。

那活下来的那些医生集团,日子过得怎么样?根据《2019中国医生集团发展报告》对21家样本医生集团的年营收情况调研统计显示,超过千万规模营收的医生集团占比为47.6%,年营收在1000万以下的医生集团数量占比在52.4%。另据对2018中国医生集团品牌100强中非上海地区的医生几天营收状况现实,26家医生集团中,营收规模超千万以上的占比为57.7%,千万以下的占比为42.3%。

张苏华对此分析道:“目前制约医生集团营收规模的一重大原因是医生集团收入主要是与医疗机构合作的分成收入,有相当比例的收入作为成本被合作医疗机构扣除,因此,医生集团的实际创造的营收,往往远大于实际的医生集团财务收入,这也直接导致了57%左右的医生集团在计划创建实体医疗机构。”

病源成“软肋” 医生集团品牌和个人IP如何打造

相比较公办医疗机构动辄上万的日门诊量,作为以医疗服务为主营的载体,医生集团向来较为关注病源的来源,而这也是影响医生集团营收规模的最直接原因,《2019中国医生集团发展报告》也道明了这点。

根据对上海地区样本医生集团的病源情况的调研统计,样本医生集团中,病源主要为患者介绍(即口碑传播)的占比为38.1%,互联网来源占比为19%,同行介绍占比为9.5%,对于病源的担忧,也成为了很多体制内的医生不敢贸然出走的因素之一。

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对此深有体会,他表示:在从体制内离开前,原本是浙江省副主委,什么时候把我副主委撤掉,我不知道,原来开会都坐主席台,现在开会都不会再通知我,因为离开体制就什么都没有了。

因此,张强特别强调不管是医生集团品牌还是个人品牌塑造都一定要讲求技术创新,“离开体制,凭什么病人找你而不是找你原来的老同事,很多教授都很有名,技术也很好,所以要思考,走出来之后你的技术和服务,是否比在三甲医院的时候更好,如果没有变得更好,病人不会来找你,因为三甲医院的品牌背书要比个人强太多,这时的医疗技术创新和差异化就显得非常重要,张强医生集团现设有一个创新基金,如果在技术水平或者某个细节上你有改进创新,就会得到重奖。”张强说道。

联新国际医疗集团上海医疗中心执行院长徐卫卿认为,加快医生集团品牌和个人IP的市场化运作,除了最“硬核”的个人专业素养的提升,在互联网实时代发展的浪潮里,还可借助时兴最火热的社交传播方式进行品牌输出,比如医生个人IP的打造,就可以选择最为吸粉的直播和短视频。“医生集团品牌的传播同样可以选择此类营销方式,作为一家平台化的医院,我们可借助专业的网络运营团队、更全面的网路渠道覆盖、社群运营,以此帮医生集团打开知名度,让更多的病人知道这个医生集团,比如给医生集团拍视频,做文案编辑,在头条、微信及直播等平台上,进行全渠道的传播”。徐卫卿说道。

另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品牌的打造,一些医生集团在最基本的运营管理方面也面临着尴尬境地。事实上,医生集团的管理与普通企业管理本质是一致的,管理事项涉及计划、组织、领导、控制,需要战略、战术、资金筹措、市场运作等多个专业知识的支持,但医生集团的核心成员多为单一的医学专业人士,对于一个组织的管理往往缺乏全面的经验,对于市场化运营更是多专业技能欠缺。

据徐卫卿介绍,对此,联新国际医疗专门成立了“医生集团处”,专门对接医生集团运营的各种事宜,包括市场拓展、运营分析、合作项目调研、商保联系、财税管理等,“我们会经常坐下来和医生集团一起讨论,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还有待改进,服务套餐定价是否科学合理,最终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希望与我们合作的医生集团,都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赢的目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