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只卖“4+7”中选品种,患者不干了!
一些医疗机构为完成集中采购中选药品约定采购量,开始停供非中选药品,患者买不到需求药品,闹意见了,惊动了医保局。
非中选品种在医院买不到了
日前,浙江省医保局发布了《关于做好集中采购中选药品与非中选药品合理使用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件显示,在带量采购推进过程中,部分医疗机构为完成集中采购中选药品约定采购量,出现对同一通用名的药品,只采购和使用中选药品、停供非中选药品的简单做法,致使时有患者反映难以买到非中选药品的情况。
对此,浙江省医保局提出三点要求:
1、医疗机构确保中选药品进入医院并得到优先使用的同时,也要满足群众对非中选品种的需求,切忌为完成中选药品约定采购量,出现只采购和使用中选药品、停供非中选药品的简单做法。
2、各地医保、卫生健康部门要切实加强指导,督促辖区内医疗机构有计划采购和使用中选药品和非中选药品,避免出现一个时期内只供中选药品或只供非中选药品的极端现象。
3、各医疗机构要加强内部宣贯,建立医务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处理好群众诉求和合理用药的关系,引导患者优先使用降价后的中选药品;对患者确需的非中选药品,应确保供应。
带量采购,医院压力大
其实,在带量采购推行过程中出现上述状况并不意外,甚至已早有端倪。
在2019年初“4+7”带量采购刚刚推进的时候中,就有媒体爆出,患者对价格大幅度“跳水”的中选品种表现出了疑虑和担忧。
试点地区某三甲医院的一位内科医生曾对媒体表示,集采名单内的一些药物对医院来说算是“新药”,上架时间不长,仍有较大部分患者都不愿意换药,害怕换药疗效不可预期。
但与患者相对的是,医院的态度却是颇为坚定。
据报道,“4+7”带量采购在某地落地后,公立医院执行极为严格,没有任何变通的余地,在执行过程中,该地的大多数医院直接把带量采购之外的药停用。
虽然,院方的举措存在过度执行,但也能反映出院方承担的巨大压力。
众所周知,带量采购的特色就是以“带量”和“保量”换得药品的降价,所以保量是为保证带量采购能够成功的第一等大事。
对此,医保部门十分看重,出台了一系列保量措施。
如:将中选药品使用情况纳入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对不按规定采购、使用药品的医疗机构,在医保总额指标、对公立医院改革的奖补资金、医疗机构等级评审、医保定点资格、医疗机构负责人目标责任考核中予以惩戒;对不按规定使用药品的医务人员,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相应条款严肃处理。
所以,在种种压力下,医院为了完成任务也不得不采取一些“极端手段”,患者反映难以买到非中选药品的情况也因此产生。
可以预测到的是,相关部门如果处理不好中选品种和非中选品种的配比、使用关系,随着带量采购的不断推进,入围品种日益增多,这一矛盾会更加突出和激化。适逢新一轮带量采购即将开标,集采品种将迎来扩增,浙江医保局选择在此时出手,正是对医院极端行为的一种纠偏。
药店的机会来了
患者的对非中标品种的需求,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院外市场空间的广阔,前景可期。
我国组织带量采购,将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与原研药放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而仿制药凭借价格因素,在进入院内的竞争中更具优势。
对于失去院内市场的原研药以及其他未中选品种,广大患者对他们的需求还在,开拓院外渠道将成为这些品种的不二之选。
而随着带量采购的推进,此类品种只会更多,这将为院外市场导入更多的品牌药,丰富了院外市场的品种和品类,也提高了零售行业整体的专业性。
另外,医生一般都会有独特的用药习惯,如果院内缺乏相应品种,则进一步刺激了处方外流。
- 标签: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