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医疗器械、医院诊所和第三方检验机构受益了吗?
【编者按】在两个多月的新冠疫情下,各行各业都受到重创,有人说医疗医药行业逆势获益,真的如此吗?本文作者通过来医院、医疗行业从业人员的访谈来呈现疫情对医疗、医药相关行业的影响。
本文发于珍立拍,作者为Dr.2;经亿欧大健康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在近两个多月的新冠疫情下,各行各业都受到重创,有人说医疗医药行业逆势获益,真的如此吗?Dr.2也做了一些调研,访谈了一批企业,医院和医疗从业人员,跟大伙分享一下。
医疗器械
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医疗器械与医用物资就是前方战士的弹药和盔甲。
这些物资需求激增但严重短缺,包含医疗防护用品、消杀用品、检测检验仪器设备、检测试剂和医疗器械等五大类100多个品种,需求量大,品种规格多。这些品种中主要包括监护仪、呼吸机、麻醉机、心电图机、CRP、消毒产品线、雾化器、血氧仪、口罩、手套、鼻喷雾、新冠诊断试剂盒等产品。
各地通过工厂加班赶制、药监局启动防控疫情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程序来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所需医疗器械生产供应。
这里势必会提高这部分医疗器械的产能和市场,也优化相关医疗器械的审批环节。同时还会推动医疗器械出口标准和中国标准的衔接,使符合欧盟标准、美国标准的出口产品能够在中国的一些领域中使用。
并且由于短时间内需求呈十倍以上爆发,即使后面疫情过去,也会让大批医疗机构储备与采购,因此相关产品的公司会至少超高景气近一年到一年半左右,但再后面可能会有一段时间的断崖期,因为需求旺盛会诱发利益驱动下的继续资本投入,产能在半年内会急剧上升,特别是门槛低的一些子行业。随后形成过剩!
还有一批子行业是重大利空,比如择期手术的植入类器械,胃镜肠镜尿道镜甚至胸腔镜等手术器械,美容类器械包括激光美容等。
因为现在大批医院的非急诊,呼吸和感染科室已经开始分流病人,有些医生护士甚至轮流放假了,手术也不做了,比如骨科的非骨折类的所有手术,心内科支架和起搏器,泌尿外科腔镜,普外科妇科的大批手术包括腹腔镜,而相关患者只要不是特别急症的情况都大幅减少了去医院诊疗和住院。
但是这批患者还是存在的,大部分早晚还是要手术的,但是短期冲击是巨大的,库存积压也厉害。而这些器械生产企业半年内面临两难选择,成本压力加大,而生产还是放假也是一个难题,一批中小企业加速破产!
医院和诊所
如前所述,目前对绝大部分医院都是利空,特别是中小医院,除呼吸和急诊外,门可罗雀变成一个事实,而且跟手术器械不同,择期手术只是一段时间压制了需求,后面还是会释放,而就医服务减少就减少了,后面也补不回来,目前很多地区的医院其他科室门诊量只有平常同时期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不过对互联网医疗行业是一个井喷式利好,这个Dr.2后面说。
那么整个民营医院特别中小民营医院受制于技术力量问题,再加上由于国内有部分医院和门诊部诊断和处置肺炎不利,导致医源性传播,被处罚和停业的案例被披露,有一些干脆就以整改为名暂时关门歇业了!
那么很多私营门诊处于大病看不了或者不敢看,小病没人来,经营形势异常严峻,在这个非常时期,连牙医和美容的门诊量都极具下降,但是成本不降,前几年一大批自以为看懂了医疗,盲目投资扩张连锁诊所和民营医院的企业和资本,本就经营困难,这下要遭遇灭顶之灾了!
一些医院破产已成定局,当进行市场化重组之后,所有半年一年内可以活下来的机构会迎来恢复性或者报复性增长。
第三方检测机构
筛查是疫情防控中重要的一环,及时找出传播者,切断传播源,检测机构在其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疑似患者样本从物流到分拣到上机实验都存在极高的风险,样本检验必须在符合资质的实验室中进行。
在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时,市面上103个厂家生产的试剂,很多都是传统PCR检测产品,这必须在具有PCR实验室的场景下使用。
我国第三方医学实验室机构表现出高速扩容,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主要代表机构有:迪安诊断、金域医学、华大基因、艾迪康、达安基因、兰卫医学检验所等。
据云康达安临检实验室负责人介绍,实验室每天承接1万例的样本筛查任务,样本量超出往常日产能数倍之多。
根据金域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以前的检验方法,一份样本的核酸检测一般要花4至5个小时。从1月30日起,金域采用国家批准的新试剂和新检验方法,把筛查速度提升至原来的5倍。一般三级医院日检测量为100人份,而整个金域医学检验中心一天可检测样本超过1万人份。
这次疫情侧面也凸显了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的重要性,因此短期是业务量大爆发,包括相关试剂生产厂商,但长期来看也是利好!
这次疫情过去,国家可能会在分级诊疗方面做出重要调整,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的定位、功能会被加大加强,或许还会开展更多科研工作来服务临床。
- 标签: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