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上班族弱爆了!人家养扇贝一年能赚50万2016年12月5日
新商机!小虫子变身金宝贝,200多户沙蚕养殖户年产值6000万元
尹国明:天气热的时候会死,现在不会死了,一般是18度到22度养这个,25度最理想,33度以上太热了,天热了死亡率会很高,就不能动。
尹国明:那些农村住这个房子也不是很简单的,像我们干农夫也好,不是做大手艺的人,你从100万来做,很难的,也是很难的。我们养这个贝,前两年开始养,养三年,包括今年,有两年就赚了一百多万一百多万。
因为现在有一个说法叫什么,就是说农村电商,就是想往这个方面发展。
在漆黑的夜幕下,靠着头灯微弱的光,三个人手脚麻利地把系在渔排四周的网兜一个一个解下来,堆放在船上。十几分钟的时间,这条小渔船上就堆满了装着红贝的养殖笼。放置妥当之后,容不得片刻休息,伴随着发动机的声音,渔船就渐渐驶离了码头。
养殖户尹国明:螃蟹、毛螺等,就是蟹类,第一咬它,它就死了,咬它的贝壳就烂掉了。
尹国明现在养了2万笼红贝,按照40块钱一笼来算可以有80万元的收入。
基础设施建好了,养殖笼还可以重复使用,接下来的投入就只有苗水了。尹国明说,他买的苗水是四块钱一克,每一克苗水中有红贝2000个左右,最终大概能够成活800个,这800个红贝重约80斤,按照3块钱一斤的收购价最终能够获得240元的收益,利润十分可观。不过养殖红贝并不是一件简单的活。
在开螺厂的旁边,堆积这样一座贝壳山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梁老板从2003年开始经营这家开螺厂,自己不养螺、只开螺,通过从中间赚取差价牟利。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他从养殖户手中以100元的价格收购一大包螺,将螺肉取出后打包成30元的一小包,通常情况下一大包螺可以开出5小包螺肉,除去人工费、打包费、运输费等费用,每开一大包螺,梁成可以从中净赚25元,一年累计下来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由于捡贝、分贝、清洗工作大多是由女工完成,加上工作量比较大,如果直接在海上做会引起头晕等不适,因此,每天把清理好的养殖笼放回海里之后尹国明会带着脏的养殖笼回到渔排上清洗、分装。
养沙蚕是老黄家唯一的经济来源,看着家里的沙蚕利润越来越低,黄木贵的儿子华急在心里,在大二的时候就想着毕业回来帮家里找销,卖虫子。
眼下,越来越多的养殖户一方面开始不断寻找传统海产品之外的新机会,另一方面也在改变传统意识,利用互联网和产供销一体化让渠道变得更加便捷,并形成集群效应和产业链,为未来的市场铺平了道。
广东省湛江市东南40公里,坐落着中国第一大火山岛,硇洲岛。这里曾以盛产“硇洲鲍鱼”闻名,最近几年,岛上一种叫做沙蚕的虫子突然火了起来,甚至还远销到日本、欧洲。沙蚕俗称海虫、海蜈蚣,是鱼虾的饵料,素有“万能鱼饵”的美誉。随着沙蚕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鲍鱼养殖户都转行养起了沙蚕,黄木贵就是其中之一。他的沙蚕就养在这一个个水泥池子里。
沙蚕挖出来后要先洗干净,在冷库中静养2到3天,才能卖出。趁着工人还在挖虫的工夫,老黄赶紧到冷库中,将已经静养好的虫子打包。
开螺厂老板梁成:这个1800块,包括人工费,打包装费,还有计算器收费,全部成本要2300块,卖出去大概2600左右,300块左右利润,赚300块,18包,利润300块。
黄木贵的儿子华:整天说学校里教的,就是什么互联网+嘛,这种东西,然后就想着如何把这些农产品跟互联网结合。
1992年黄木贵从国营糖厂辞职之后,就开始搞养殖,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养过鲍鱼、东风螺等不同的海产品。
早上7点钟,尹国明又载着满满一船的红贝回到了港口。他要在上午把它们全部清理、分装完毕。10点多,尹国明终于吃上了早饭。
老黄粗粗算了笔账,一斤沙蚕的养殖成本是8块钱,按照目前20元一斤的售价,毛利润是12块钱,30斤一箱的虫子能获利360元。一亩地一年能收200多箱,利润就是7万多元,刨去基础建设费用,算下来一亩地的净利润也有三万多元。老黄的30亩地一年的利润近100万元。这些长得并不讨喜的沙蚕简直是老黄家的金宝贝。
踩着别人脚步走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唯有创新才能带来更多的财富。海产品养殖亦是如此,无论是沙蚕还是红贝都不是传统的养殖品种,独辟蹊径的养殖户们填补了市场缺口,也给自己赚得了一桶桶金。
【半小时观察】创新致富
早上带来的红贝放回到海里之后,尹国明换了一片海域,从海里吃力的拉上来一个布满了白色物质的养殖笼。
黄木贵:一定要低个15度,16度,我们这里面是15、16度。它才会冬眠,太低的就会死,会出血,太高了也不好,太高了,它在里面不舒服就会咬,太低了又会把它冻死,所以这东西不能高也不能低。
沙蚕用作饵料虫和钓鱼虫时要求必须是活的。出口到日本、欧洲的虫子还要能够活着到达客户手中,难度可想而知,而这其中的关键就在包装。老黄先在泡沫箱里铺上虫子专用的纸尿片,然后称重、将虫子放入箱中。最后还要放上干冰来保温。这一套包装的成本可是不低。
这也就是近几年硇洲岛上能赚钱的宝贝,沙蚕。黄木贵一共养了30亩沙蚕。放水、排水、喂料的工作都是在围着这些水泥池走的时候完成的,在沙蚕吃食的时候,他还要再转转,看虫子正常不正常,每天都要绕着好几圈。
记者了解到,在硇洲岛,沙蚕养殖与传统的对虾和鲍鱼养殖相比,养殖技术简单、成功率高、收益快、风险较小。在这个四面环海的小岛上,共有200多户沙蚕养殖户,养殖面积达2000多亩,占全岛水产养殖面积的61.5%,年产值在6000万元,占全岛水产养殖总收入的60.3%。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杨伟告诉记者,沙蚕目前仅仅作为饵料虫、钓鱼虫远远不能发挥其自身的优势,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黄木贵背着这个一百多元买来的“撒料机”边走边撒,几分钟的工夫,淋过水的几个池子就撒完了。在撒过饲料的池子里,的确能够看到有一种像长了脚的蚯蚓似的的红色虫子从泥巴里钻了出来。
这两天的订单量不大,老黄只请来了两个挖虫工人,她们熟练地将一条条沙蚕从泥中找出来,小心地放进桶里。
今年50岁的尹国明是湛江覃斗镇流沙村的村民,之前一直在外地打工,三年前回到家乡开始养殖红贝,如今他已经成了村中小有名气的红贝养殖户。在大海上行进了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到了尹国明的养殖厂。
尹国明的红贝养得十分红火,不过在养殖这条道上他也是交过很多学费。在养红贝之前,尹国明在广东惠州养过珍珠贝,提起珍珠贝尹国明是满肚子的苦水。
那个时候养殖珍珠贝的尹国明几乎看不到利润。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了解到了红贝养殖,他当时虽然对红贝几乎一无所知,但是他却知道这个东西不愁卖,不愁卖就不怕赚不到钱。
尹国明后来的经历了他当初的判断。眼下只要天气情况允许海上作业,尹国明就早上4、5点钟出海去照顾他的海上养殖场。这份辛苦的工作在尹国明看来,却找不到比它更理想的营生了。
在淋水的时候,老黄就准备好了喂食沙蚕的饲料。与其他养沙蚕的人不同的是,老黄要用这个蓝色的箱子来撒料,这也是他的绝招之一。
致富又出新子!红贝养殖场转战海上,一年创造产值3亿元!
黄木贵:我算池子边上的长征,我那几个孩子他们给我算过,他说你这样一个池子就10米在里面,绕一圈的话就100多米,一个池子一个池子地绕,那一年下来反正两万五千里我会有的了。
沙蚕在高温下会变得焦躁,感觉到不舒服的它们会相互。硇洲岛属热带、带季风气候,全年温度相对较高,为了虫子的质量,老黄在2013年的时候花了十几万建了这个冷库。
这些红贝装上车后就会运到开螺厂。大大小小的开螺厂是覃斗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梁老板的厂子也不例外。贝壳碰撞的声音中夹杂着忙碌的气氛,每个人的身旁都堆满了等待开的红贝和开剩的贝壳。在后洪村,开螺几乎成了一项人人必备的技能。由于正值周末,还有不少学生也加入了开螺大军,想要赚点零花钱。
由贝主要以硅藻类、双鞭毛藻类和桡足类等浮游生物为食物,因此对海水的质量要求较高。虽然也有人选择在靠近岸边的地方进行养殖,尹国明还是选择把养殖场建得远一点。
这个来到尹国明家渔排上的人名叫梁成,在后洪村经营着一家开螺厂,专门从养殖户手中收购红贝,像尹国明这样的大户也是他优先考虑的合作伙伴。
刚开始做网店的时候,习惯了做批发生意的黄木贵看不上网上的这点零售额。但渐渐地,他发现,零售其实比他搞批发赚的利润更高。同样的虫子,小黄在网上可以卖到55块钱一斤,除去包装、运输的成本,利润是老黄卖一斤沙蚕的2倍。
在挖沙蚕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不能损伤沙蚕,还要将个头小的沙蚕留在水泥池中,待它长大后再挖。其实,说是在挖沙蚕,倒不如说是两个人将池子里的泥翻了一遍。
在湛江市的覃斗镇,近几年这里盛产一种外海养殖的扇贝,学名为华贵栉孔扇贝。这种扇贝表壳呈黄褐色,当地人又称“红贝”,红贝以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而著称。制成的干品俗称“干贝”,是著名的海八珍之一。那么这种扇贝又怎么成为当地人致富的新子呢?
凭借着多年的鲍鱼养殖经验,黄木贵在沙蚕养殖方面一直都很顺利,还攻克了很多诸如培养虫苗等大公司保密的技术。黄木贵的判断没有错,他赶上了沙蚕养殖的首班车,不仅将这个从未见过的虫子养活了,还从中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不过眼下,养沙蚕的人越来越多,沙蚕的收益逐年下降。
上世纪90年代,黄木贵就是硇洲岛上出了名的鲍鱼养殖能手,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转行养起了沙蚕呢?一切都还要从2011年说起。2011年,黄木贵的一位朋友极力推荐他养沙蚕。当时黄木贵从未听说过也从没有见过这种虫子。不过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黄木贵买了一些虫苗。
这个箱子能装30斤沙蚕,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这一箱沙蚕如果能够完好地到达客户手中,一斤沙蚕黄木贵有12元的利润,这一箱他能赚300多元。因此这些看起来有些瘆人的虫子在老黄的眼中却非常可爱。
凌晨4点,天还没亮。尹国明一行三人带着头灯来到码头,在鱼排上紧张而有序地做着出海前的准备。
沙蚕养殖户黄木贵:收益比刚开始那几年,比养什么都赚钱,确实能赚钱。当时卖一千多两千块钱一箱,还是打12公斤,(现在)打15公斤,才卖几百块,那肯定是不同的了。
在喂料之前,黄木贵做的第一项工作是淋水,也就是先将海水放入池子,浸入约半个小时后,再将海水排出,然后喂料。这样做是为了模拟沙蚕在自然界中的生长。因为沙蚕都是生活在沿海滩涂、潮间带之中。潮间带指的就是涨潮时的最位和落潮时的最低潮位之间的海岸。
梁成:就是每天大概40包到50包左右,一年大概几十万吧,四五十万。
不仅一天要两次模拟涨潮落潮,淋水的时间也要模仿掌握好。沙蚕养除了要注意淋水时的温度,喂食的时间也是一门学问。淋水后,52岁的老黄在仅有十公分的水泥池上稳步而快速地走着。
50岁的尹国明年轻时在外面打过工,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三四千元,一家五口人的生活过得紧紧巴巴,盖新房是他曾经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养殖户尹国明:这个贝养了给人家作菜用,用途很广,礼物,贝壳也可以用,这个贝壳也可以用的,这个贝壳到市场卖销量很广。
随着海水养殖的迅速发展,养殖对象的种类也日益增多,许多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新品种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广东省湛江市看一看那里有什么样的新财富!
将红贝从脏的养殖笼中倒出来,然后再按照大小分装在洗干净的养殖笼中,大的可以卖,小的等养大了再卖。
看到尹国明的红贝有些小,还没有能卖的,梁成便继续寻找目标。在距离港口不远的地方,梁成找到了一户打算出售红贝的养殖户。等米下锅的梁老板谈妥了按照每包100元的价格收购,一共18包红贝立即装上车。
养沙蚕只是第一步,要想把虫子卖出去,必须先把虫子从泥里挖出来。黄木贵至今还记得最初养沙蚕,挖沙蚕时的情景。黄木贵是村里最早养沙蚕的农户,当时接到订单后,就找工人来挖虫。
可是既然是把红贝养在海水里,为什么要经常清理贝笼呢?尹国明说,在海中吊养的红贝会遇到很多天敌。因此在红贝繁殖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清理贝笼以及换笼,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敌害。
22岁的华今年6月份大学毕业,在毕业前就计划开网店来卖虫子,8月份,华的淘宝店正式开始营业。眼下三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华的网店,订单慢慢多了起来,现在已经赚了一万多元。
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湛江市的红贝养殖面积为12万亩,年产量13万吨,年产值在3亿元以上。
广东省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杨伟:我认为开发的潜力仅仅达到50%,这个沙蚕药用价值很高,特别是蛋白质很丰富,营养价值很高,这个产品作为保健品的开发,药品开发,如果在这方面能够有产品开发出来的话,我们这个养殖这个空间还是有的。
虫子养的好,华在如何通过网络销售沙蚕上,也下了一番工夫。他发现,在网上定沙蚕的一般都是用来钓鱼的,每一次需要的量不大,与老黄传统的批发销售方式相比,小黄走的是零售线。他就专门从广州定制了装一斤虫的小号泡沫箱,还配备了蛭石粉用来吸水、保温。把一个个小的泡沫箱密封好,还要放在大泡沫箱中加冰、打包,这样一套包装更加复杂。
三年前,尹国明在海上建起了这个养殖场,投入了40万元的成本设置固定桩、浮绠、浮漂等养殖设施,并购买养殖笼。
沙蚕养殖户黄木贵:这个是施肥机,但是我拿来撒料的话,一天三个工人撒料,我现在一个人一个多小时就可以了,省一倍,如果没有这个,(人工)甩一天的话30亩,臂膀都麻了。
销售额的提升离不开华做的功课,年纪轻轻的他对沙蚕的特性也是了如指掌。
养殖一种自己一无所知的生物看似是一个冲动的举动,黄木贵却不这么想,多年的养殖经验告诉他,这种听都没听说过的虫子说不定就是一个赚钱的机会。
尹国明的红贝都是在外海浮筏笼养。今天的风浪有些大,这给尹国明的工作增加了些难度。他说,船上这些红贝是昨天分拣完剩下的,个头比较小,今天要再放回到海中,绑在浮绠上继续养殖。再过三个月才卖。
除了在网络上寻找新销,老黄也想了别的法子来开拓传统市场。为了能够压缩中间环节的成本,把沙蚕直接卖到客户手上,2014年黄木贵和朋友在福建新建了一个100亩的养殖场,同时建立了配送团队,将沙蚕直接送到渔具店,目前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尹国明:珍珠贝按照现在的销量不太好,所以我们以前那个珍珠亏的太厉害了,而且成本很高,成本高,亏的太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