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有前景吗?
“智能科学与技术” 以人工智能理论和方法为核心, 研究如何用计算机去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如何设计和建造具有高智能水平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如何设计和制造更聪明的计算机。 一个完整的智能行为周期为:从机器感知,到知识表达;从机器学习,到知识发现;从搜索推理,到规划决策;从智能交互,到机器行为,到人工生命等等构成了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特有的认识对象。这些既奠定了智能科学的理论与技术,也界定了智能科学与技术统一的学科范畴。 智能科学与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信息技术的前沿,其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 对我国现行的教育与教学理念提出了挑战。 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增加智能理论和智能技术教学,对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的思维方式及激发学生们对信息技术未来的追求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为适应智能科学与技术的深入研究和社会对从事智能化产品研发人员的迫切需求,在本科阶段设立相应的“智能 科学与技术 ”专业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
教育部 1998 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本科专业有十多个,体现了本科专业设置密切结合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客观规律。
在 2002 年以前,尽管与智能科技相关的研究广泛渗透在上述学科专业中,但只有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这一个二级学科出现了“智能”的字样。除此之外,无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培养的学科和专业名称上,都找不到一点“智能”的影子! 2002 年后,已经有十所高校自主设置的带有“智能”字样的新专业获得了批准,如:南京理工大学设置“ 智能机械与仿生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设置了“ 人工智能与信息处理 ”,上海交通大学设置了“ 智能信息处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设置了“ 商务智能 ”等。带有“智能“字样的研究生专业,一夜之间从 1 个发展为 11 个,可见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学科建设在多个学科领域已经形成了自发的、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高等学校设置“智能科学技术”本科专业 引起了不少学校的关注,许多高校正在积极筹办这个新专业,其中: 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于 2003 年 3 月在招生计划中设立了 “ 智能信息工程 ” 专业方向,并同时成立了 “ 智能信息工程系 ” ;同年 9 月,该专业方向的 40 名本科学生入校; 2004 年 10 月,又将该专业方向更名为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并报北京市教育委员高教处备案。北京邮电大学也正在筹划设立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方面的本科专业,北京科技大学:正在筹划申报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本科专业;北京工商大学在传统信息类专业中加大了人工智能方面课程的比重。同时, 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院校也正在为申报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做准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信息处理理论、电子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络、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与信息系统、Internet网络、计算机科学技术、空间信息处理的分析、研究、制造、应用和发展技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设有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为国家重点科学和国家“211”重点建设学科,同时设有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教学科研基地有电工电子国家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和教育部回国人员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和研究所。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理论、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路基础、数字电路及系统设计、通信电路、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软件基础技术、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概论、人工智能概论、算法设计与分析、自然计算导论、神经网络导论、智能科学与技术等课程及30多门选修课程。
1、 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以适应电子信息、智能信息处理与技术、空间信息处理等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
3、 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处理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