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资占比86.61% 广东撬动万亿资本力促旧改新突破
2019年广东旧城镇、旧厂房和旧村庄(简称“三旧”)改造与城市更新再迎新突破。截至2019年11月22日,全省实施改造总面积达80.04万亩,提前一年完成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意见中有效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目标任务。
南方产业智库从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披露的最新数据分析发现,被纳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座城市实施改造61万亩,占全省的76.2%。
迄今为止,旧改项目在全省拉动的投资达1.58万亿元,其中社会投资1.37万亿元,约占改造总投资额的86.61%,民间资本继续担当广东存量更新建设的主力军。
近年来,广东不断出台实招、创新制度,并着手推动立法完善旧改政策体系。在一系列新政策的引领下,万科、碧桂园、华润、富力、奥园、珠光等龙头企业以前所未有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广东旧改项目,形成的工业、商住、文旅、生态等集聚区,在珠三角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同时,亦成为引领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地和重要的展示窗口。
盘活存量
全省节约土地19.84万亩 珠三角平均节地率43.3%
随着用地缺口持续扩大,广东确立走盘活存量、挖潜增效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方向日益明确。今年以来,广东瞄准规划调整难、审批门槛高、土地征拆难等难点堵点问题,进一步加强政策创新和政策供给,制定试试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创新规划管理和审查报批机制,强化项目监管和协同推进,使 “三旧”改造成为全省开发低效存量建设用地,推进土地循环利用,提高投入产出效益,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扩大建设用地有效供给的有效途径。据统计,截至2019年11月22日,全省通过“三旧”改造累计节地面积节约土地19.84万亩,节地率达42.7%;单位建设用地产出从2008年底的13.7万元/亩/年增加到2018年底的30.94万元/亩/年,增长了125.84%。
南方产业智库分析发现,在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珠三角9市,累计节约土地面积便达12.99万亩,平均节地率达43.3%。
拉动投资
民企继续担当主力军 社会资本占总投入86.61%
民间资本在广东“三旧”改造和城市更新过程中,一直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由于不同的改造项目往往涉及不同的利益主体、不同性质的改造资金、不同产权的土地资产、不同的改造目标等复杂多样情况,近年来,广东不断创新改造模式,采取多元化方式,粗略划分为政府主导改造、市场主导改造以及政府与市场合作改造三大类型,让各类主体以最适当的方式参与到改造中来。同时搭建行业平台,强化政企协同推进旧改项目。
据统计,广东“三旧”改造通过“放权让利”,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本踊跃参与,带动了投资和消费增长,经济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2008年以来,全省累计投入改造资金1.58万亿元,其中社会投资1.37万亿元,约占改造总投资额的86.61%。各地通过实施“三旧”改造而形成的工业、商住、文旅、生态等集聚区,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一个个“城市客厅”、一张张“城市名片”,成为引领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地和重要的展示窗口。
南方产业智库分析发现,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珠三角9市累计投放改造资金1.31万亿元,其中社会投资1.14万亿元,占比约87%。民间资本推动实施改造面积61万亩,完成改造面积34万亩。完成的改造项目4466个,其中旧城镇项目1469个,改造面积达8.16万亩;旧厂房项目2218个,改造面积达13.03万亩;旧村庄项目779个,改造面积达12.66万亩。
重塑经济
56%的项目引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提出,为珠三角城市群发展带来新机遇、新使命,但也为土地利用和管理带来新挑战、新要求。近年来,广东不断出台实招补短板,借力存量更新建设,不仅在节约集约用地方面为全国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经验模式,而且为重构湾区用地新格局和优化产业形态结构积累了许多制度创新的优势。通过旧改项目,广东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产业腾出了用地空间,有力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
截至2019年11月22日,全省通过“三旧”改造共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项目4220个,占改造项目总数的56.33%,其中,属于淘汰、转移“两高一资”项目496个,引进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482个,投资超亿元项目1264个。这些项目改造后当年实现产值(营业收入)约为改造前的2倍。南方产业智库分析发现,位于大湾区的珠三角9市,通过“三旧”改造共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项目2559个,占改造项目总数的57.3%,其中,属于淘汰、转移“两高一资”项目459个,引进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411个,投资超亿元项目946个。
保护文脉
保护与修缮传统人文历史建筑达777.06万平方米
近年来,广州恩宁路永庆坊项目探索出“党委统领、政府主导、企业承办、社会参与”的旧城微改造模式,备受社会关注。广州用“绣花功夫”活化历史文化街区,让老街重新焕发新生,实为珠三角城市采取多种方式推进“三旧”改造、有效推进文脉保护的一个缩影。
南方产业智库调查发现,各地在推进“三旧”改造过程中,针对有些老城区不适宜大拆大建、全面改造的实际,通过微改造、综合整治、活化利用等方式,改善人居环境,传承历史文脉,导入现代产业,重塑街区活力,缔造幸福社区,真正让城市留下记忆,实现文化和产业的双重复兴。截至今年11月22日,共保护与修缮传统人文历史建筑777.06万平方米。其中,位于大湾区的九市共保护与修缮传统人文历史建筑567万平方米。
此外,全省用于文化设施、创意产业等文化建设的项目就有120个,用地面积达4564亩,投入资金55.76亿元。
夯实基础
优化城市空间 构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城市圈
2019年,中国城市为什么没有贫民窟的问题,成为学者研究和社会热议的焦点。作为全国经济最活跃、人口流入最大的地区,广东珠三角近年借力“三旧”改造,针对一些城市老旧区域、城中村功能不完善、配套不齐全、管理有隐患的问题,全面优化提升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在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和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南方产业智库分析发现,在全省已完成的改造项目中,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1274个,新增公共绿地9061亩;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共计4.95万套。而位于位于大湾区的珠三角9市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1028个,新增公共绿地7377亩;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共计3.4万套。
广东旧造,在成为城市更新推进器的同时,也在夯实基层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今年11月22日,全省共完成旧村庄改造面积16.2万亩,实施改造后村集体收入增加了77.03亿元,约为改造前的3.4倍,就业人口增加了344万人,约为改造前的1.72倍。位于大湾区的九市共完成12.7万亩,实施改造后村集体收入增加了69.13亿元,约为改造前的3.2倍,就业人口增加了346万人,约为改造前的2.1倍。
展望未来
至2021年全省23万亩增量将撬动社会投资五千亿
当前,广东省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换的关键期,而国家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近年出台的系列旧改新政可看出,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今后仍会将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作为核心任务,并把“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作为“三旧”改造工作的基本原则,通过政府统一组织,制定专门政策,吸引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确保国有、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公共利益、集体利益、市场利益多方共赢。
2019年9月,为推动全省“三旧”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化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土地资源要素供给,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广东省已正式发布深入推进“三旧”改造的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根据该方案,至2021年,广东全省新增实施“三旧”改造面积23万亩以上,完成改造面积15万亩以上,投入改造资金5000亿元以上(社会投资约占85%,市县级财政投入约占15%),其中珠三角城市新增实施改造面积占比在80%以上。
【记者】 冯善书 黄叙浩
【通讯员】黄华坤
【数据来源】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 标签: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