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31年保持全国第一 广东的秘诀在哪里
作者: 林小昭
[ 粤港澳大湾区气候温和、空气环境好,自然条件宜居,对人才、人口有较大吸引力。与此同时,伴随着近年来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高端制造业、信息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就业人口。 ]
第一经济大省广东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广东省统计局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根据国家统计局统一核算,2019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0万亿元大关,达107671.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完成6%~6.5%的年度预期目标。
这也是广东连续31年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一。广东一省的GDP总量,已经超越全球90%以上的国家,超过澳大利亚,直逼韩国,可位列全球第13大经济体。同时,广东作为领头羊,GDP总量相比第二经济大省江苏的领先优势在进一步拉大。
连续31年领跑
广东省统计局分析,2019年,广东经济增速与全国走势同步,与上年相比有所放缓,虽然短期走势略有波动,但仍在正常范围内。
2019年,广东经济总量超出年初预定10万亿元的小目标0.77万亿元,仅四年时间,离“十三五”收官之年原定的11万亿元的预期目标只差0.23万亿元。按照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56万亿美元。
广东的平稳健康发展,对全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贡献巨大。2019年,广东多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优势明显。GDP占全国的10.9%,连续31年居全国首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7万亿元,占全国10.4%,其中网上零售额占全国的比重超五分之一。
作为外贸出口第一大省,外贸出口对广东经济平稳发展十分关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肖鹞飞对第一财经分析,2019年广东外贸出口总体上是比较平稳的,如果考虑到汇率波动、不同货币计价的因素,则大概与上一年度持平。“2019年的外贸形势总体上比较严峻,尤其是在贸易摩擦、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情况下,能够保持平稳已经很不容易。”
肖鹞飞表示,广东外贸出口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2020年综合各种外部因素来看,出口形势肯定会好于2019年,总体保持平稳。
此外,2019年,广东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1%,连续1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分产业看,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3.0%,其中金融业投资增长9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2.3%,增速比上年加快14.1个百分点。
广东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认为,2019年以来,广东基建提速与大湾区建设有关。随着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珠三角各市也纷纷成立了湾区办,推动项目落地,保障资金到位,有力推动了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
对江苏领先优势持续扩大
从国内各省份来看,尤其是与第二经济大省江苏相比,近年来广东GDP总量的领先优势在持续扩大。
1月22日,江苏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江苏省2019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为99631.52亿元,增长6.1%,比广东少8039亿元。
第一财经记者查阅历史数据发现,2008年广东领先江苏5814亿元,其后7年的差距分别约5025亿元、4569亿元、4069亿元、3009亿元、3002亿元、2704亿元、2696亿元。但就在江苏连续7年追近广东后,2016年,广东对江苏的领先优势又重新扩大,2016~2018年分别是3425亿元、3978亿元、6737亿元,2019年的差距再度扩大,创下近年来的新高。
广东经济领先优势扩大,有多方面的因素。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广东尤其是珠三角的产业转型升级成效逐渐显现。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广东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受到很大冲击,自此开始大力转型升级。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的战略下,企业纷纷加大了研发投入,可以说是调整最早、力度最大,转型升级也逐渐显效。
肖鹞飞也告诉记者,从外贸出口结构来看,一般贸易增速大幅快于加工贸易,这也凸显了近年来广东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效不断显现。比如珠江东岸的东莞,近年来智能手机产业发展十分突出,珠江西岸的佛山,转型升级也很不错。
数据显示,2019年广东电子信息、石化、家电制造等三个行业的产值分别为4.31万亿元、1.51万亿元和1.49万亿元。
从城市结构来看,世界级城市群加速崛起,两个中心城市广州、深圳的经济总量之和超5万亿元,佛山新加入万亿元城市行列。分析认为,广东坐拥广州和深圳两大一线城市,中心城市功能更加突出,具有较强的聚集高端元素和引领带动周边发展的能力,现代服务业发达,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转型升级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转型升级成效的不断显现,广东人口继续保持快速流入的态势。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广东全省常住人口11346万人,比上年增加 177万人。这也是广东连续两年人口增量超江苏、山东、浙江三省之和。其中,2018年珠三角核心区人口数量比上年增加150.45万人,占全省增量的85%,广州、深圳两个超级大城市的人口分别比上年净增40.6万人和 49.83万人。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第一财经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气候温和、空气环境好,自然条件宜居,对人才、人口有较大吸引力。与此同时,伴随着近年来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高端制造业、信息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就业人口。
加快补足发展短板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发展十分耀眼,但与江浙等地相比,广东自身存在的短板仍十分明显。
其中,第一大短板就是区域发展的失衡。尽管过去31年来广东的经济总量一直高居全国第一,但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差距过大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顽疾。“全国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这句话是对广东区域发展失衡的写照。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在广东21个地市中,2018年仅有7个地市人均GDP高于64644元的全国平均水平,这7个地市都在珠三角,粤东西北的地市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今年广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广东将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要探索推动广州、深圳与湛江、汕头深度协作,形成“双核+双副中心”动力机制,建设汕潮揭城市群和湛茂都市圈。在东西两翼布局更多重大产业项目,培育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级沿海产业带。
彭澎说,由广深带动汕头、湛江发展,有利于这两个省域中心城市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平台,提升集聚资源要素和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能力。通过省域副中心城市带动粤东粤西发展,体现的正是以点带面的思路。我国的人才、科研一般都在中心城市,要在当地形成中心城市,才可以促进人才、科技、资金等要素在当地集聚,进而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另一大短板则是教育。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最为集中的地区,广东的劳动力质量整体不高,高等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广东的重点大学录取率,一直处于全国后列的位置。教育专家、中山大学教授冯增俊此前多次对第一财经分析,历史上在广东布局的大学就比北京、上海、南京、武汉、西安等地来得少。而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广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明显不够。
针对高等教育发展滞后的短板,近几年广东也在不断发力。这其中,最缺大学的深圳2018年提出,未来10年拟投入1500亿元,集中资源办更多高水平大学,力争到2025年高校数量达到20所左右、在校生超过25万人,成为高等教育强市之一。
- 标签: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