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技术应用

专家激辩:口罩涨价是价格机制的合理作用吗?

中新经纬客户端2月1日电 近期,受疫情影响,口罩消耗持续增加,部分消费者感到,口罩不但难买,价格也明显上涨。市场上甚至出现10只850元的“天价口罩”。这迅速引起关于防护品是否应该涨价的争论。有观点认为,高价卖口罩就是“发国难财”,也有网友表示,需求上涨等因素影响下,口罩适当涨价是合理的。

薛兆丰:价格永远起调节的作用

经济学家薛兆丰此前曾在网络课程中语出惊人,称“我们应该赞美那些发国难财的人”。他解释称,“大家都批评‘发国难财’的行为,但‘发国难财’其实是帮了别人,是给别人多了一个选择而已。‘发国难财’的人可能是利用了别人,但是这种利用,对对方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薛兆丰以“在沙漠中有人以一万元的高价销售矿泉水”举例表示,价格永远起调节作用,“因为如果你阻止别人‘发国难财’,阻止别人用高价出售矿泉水的话,这些人就不会出现了。它的结果很简单,就是水的供给会更少。”

他进一步解释,阻止一些人“发国难财”的直接后果,是让那些遭受灾害的人的处境变得更糟,而在实际效果上,“发国难财”的人,是给那些遭受灾害的人更多的帮助,更多的选择。

董志强:在社会范围领域,价格机制不起作用

对于“发国难财是给遭受灾害的人更多帮助”的说法,华南师范大学经济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教授董志强撰文反驳:人类很多的行为,不是在市场领域发生的,而是在社会规范领域发生的。在社会规范领域,价格机制不起作用。

董志强指出,趁人之危不是自由选择。一个在危险中的人,除了保全自己已别无选择,实际上没有选择空间。

对于高价刺激商家积极生产的观点,董志强认为,并不全对。他强调,价格不是唯一可以引导生产的信号,若有准确的需求信息,即便没有高价,只要能保证正常利润,厂商同样会生产。事实上,像灾害这种短期冲击,对生产的刺激是有限的——短期冲击意味着厂商并不会扩大生产规模,不过是让工人加班加点而已。刺激商家积极生产只需正常利润即可,而不必天价。

田轩:价格只有在市场能维持运行时才起调节作用

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田轩认为,价格只有在市场能维持运行的时候才能起到调节的作用。在“国难”来临这种极端情况下,市场已经完全失灵,或者说“没有市场”,价格信号失灵且已经不能起作用,只能靠政府甚至暴力机构(警察甚至军队)来维持运行。一旦经济问题变成政治问题,那些“看不见的手”、“自我调节”、“资源有效配置”,就都变成了纸上谈兵。

“正常时期的商业活动中,比如滴滴打车忙时加价,这属于合理的市场调节,无可指责。但是‘发国难财’特指重大社会危机时刻任意加价的行为。这种行为已经突破了一个社会约定的公序良俗和道德底线。这个时候只有依靠政府有形之手和社会公益力量来快速覆盖由市场失灵带来的供给缺口。”田轩表示。(中新经纬APP)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