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资源欠丰扬州照样念好“创新经扬州科技局局长
在扬州市科技局局长杨蓉的办公室,正面悬挂的地图上很多地名,被打上了一个个圆圈。“这是我们‘拜码头’的线图。”杨蓉笑着说,哪里科教资源扎堆,我们就走到哪里去。
远征计划显著。扬州与俄罗斯托木斯克州、巴拉瑞特市建立了区域间科技合作关系,与弗朗恩霍夫协会、白俄罗斯戈梅利大学、俄罗斯斯科尔科沃基金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卡拉翰研究院等国家级研发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对扬州市下辖的各区县主官而言,市里下达的考核任务中,有一项名为“科技产业综合体”的指标,所占分量不比P小。
让国际科技资源扬州
像红树医学一样,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的专精特新企业在科技综合体内茁壮成长。仅去年一年,新入驻创新型企业192家,累计入驻企业741家,其中销售超千万元的企业达93家。云控软件、霞光光电等35家企业已培育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开发省高新技术产品286件。
3年来,扬州科教合作的足迹踏遍了西安、、上海、武汉、南京、杭州、成都、济南、深圳等地,与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与全国排名前十的理工科院校及中科院、中关村紧密合作的“10+2”模式。
像考核P一样考核科技产业综合体
硬性考核指标下,各区县在财力和土地方面均给予有力支持。最明显的是,城市中心最值钱的地块用于科技产业综合体建设。目前规划建设的22家综合体中,全部投入使用面积219.5万平方米,其中产业用房190.5万平方米。科技产业综合体正成为扬州先进技术输出地、成功企业起锚地。
哪里科教资源扎堆,就往哪里去
前不久成功上市的扬杰电子,是科教合作新长征活动的受益者。公司负责人梁勤说,通过“新长征”,公司与中科院院士郑有炓共同建立了企业院士工作站,与东南大学共建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力量的壮大,让企业的产品竞争力迅速提升。
记者蔡玉高、蒋芳
2015年,扬州将科技产业合作的目标拓展至国际,作为“新长征”的“升级版”,推出科技产业合作远征计划。同年1月20日,远征计划第一站活动在韩国首尔举行,吸引了三星、现代等20多家韩国著名企业及部分大学代表到会,拜访了韩国产业技术振兴协会。
科教合作新长征、科技产业综合体、科技产业合作远征计划……3年来,一系列科技新名词出现的背后,是扬州资源障碍、实施创新驱动的探索与实践。
杨蓉口中的“拜码头”,是3年前扬州开始实施的科教合作新长征计划。
科教合作新长征计划的核心内容是,由党政主要领导带着企业家团队,到国内外科教资源丰富之地的大学、科研院所进行对接,并通过项目合作的形式将科研团队引到当地。
虽然历史上盛极一时,人文景观丰富,但如今的扬州所拥有的科教资源却相对不足,区域内最好的高校扬州大学难以支撑当地企业日益迫切的创新需求。
江苏扬州自古人文荟萃,步入新世纪却受困于科技和教育资源丰度不够的尴尬。当创新日益成为发展第一驱动之力,如何打破此种尴尬,成为当地转型发展必须迈过的门槛。
红树医学智能工程公司是西安交大扬州科技园内的一家科技型企业。2014年9月落户后,在科技园的帮助下,开发出一款集软件智能管理、脑电波、视觉影像等于一体的康复训练新产品,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亿元。
扬杰电子不是孤例。依托“新长征计划”,600多家企业寻找到了合作伙伴,实施协同创新项目912项,破解技术难题千余项。去年,扬州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509项,创历史新高。
南京电
杨蓉说,实施远征计划,目的是加强与世界科技源头和创新高地的对接,推动国际先进科技资源向扬州集聚。
同时,国际国内引才计划为扬州实现创新驱动奠定了的人才基础。目前,已吸引48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落户,217名领军人才、188名优秀博士获省“双创计划”资助。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学机械学院院长尤政担任市产研院院长,16名专家教授兼任企业“科技副总”。
扬州中天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俄罗斯高纯物质化学研究所、稀有金属科学研究和设计院达成合作,高薪聘来由世界半导体材料领域权威、俄罗斯国家院士丘尔巴诺夫领衔的团队,在高纯磷、高纯铁系列化延伸上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杀开一条“血”。
为何要有这项指标?扬州市委谢正释,区县创新工作要想落到实处,必须要有抓手。对扬州来说,科教资源不发达,创新活动不活跃,为此地方要围绕特色产业,通过打造类似于孵化器的科技产业综合体,集聚各类科技资源、科技服务产业,为创新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