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生活主题作文评价他人的生活”入高考作文 学者一片点赞
“评价他人的生活”入高考作文,一片点赞
随着各地作文题的出笼,比较和议论在所难免。不少学者指出,现代社会崇尚价值多元,对应高考命题,理想的题目应该是给考生更大的发挥空间,要有助于测试学生的性思维能力和看待问题的辩证能力,而不是引导考生单向度思维、在考场唱“同一首歌”。
高考作文一直以来的命题原则就是让学生有写作空间、有话可说,但又无法事先准备,避免应试。从这一点来看,今年上海的考卷和全国大多数地区的考卷都做到了这一点。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说,今年大多数作文题基本上都围绕着学生的生活。同样身为圈内人,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詹丹直言,今年上海卷作文题“出得有水平”。对比往年,沪上作文题中常嵌入一些让人纠结的概念,如坚硬、柔软、和谐等等,写作时要这些概念。今年的考生就没有这方面的难题了,审题不构成难度。“这道题目不仅给考生留下了比较的空间,但也有深度,不是让考生简单地评价别人如何如何,而是蕴藏二度评价———对于评价他人生活这种社会现象,应该如何评价。”
今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如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有细心的学者注意,今年的上海作文题没有再提“不要写成诗歌”的要求,可以说是不多见的、全文体写作的一年。
好的作文命题应富有弹性,区分不同学生的思维能力
除了上海卷,今年全国各省市的作文题出笼后,不少学界人士都给予褒。有人直言,“纵观这几年的作文题,今年是总体出题水平最高的一年。”
昨天中午11:30,随着高考语文科目收官,上海以及全国各省市的作文题陆续公布。今年上海卷的作文题为“评价他人的生活”,除了走出考场的考生看起来一身轻松,感觉有话可说,这道作文题还收获了近年来不常见的“待遇”———无论是语文教学圈内还是圈外人士,大多对这道题目持赞赏的态度。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徐英瑾分析,包括上海在内,今年多地作文在命题时不仅注重考察学生的语文基本功,题目本身还蕴藏着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处于现代社会、面对科技的发展,一个人该如何自处、又该如何与他人相处,要如何把握人生的度———高中生对这些应有思考和见解,这也成为区分作文水平的标尺。”在徐英瑾看来,今年山东卷、江苏卷、天津卷,其实不约而同都有这一指向,考题内核是相同的。如山东卷“备好的行囊”,引导考生思考自己的人生的途,每个人都承担着一些责任,但不可能所有责任都扛下来,如何处理好这道“加减法”。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的内核也是类似的问题,今天的学生到底如何阅读,是埋首经典、像老夫子一样只读一些有深度的、苦大仇深的作品,还是只看有趣的漫画、有声读物?荤素搭配,做出选择和平衡,这也是引导考生思考阅读的“度”。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吴遵民说,上海卷的作文题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既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生活阅历,也要求学生能够考虑到健康社会的伦理,对学生的法律意识也有所涉及。因此,学生需要有比较深入的思考,才可能写出优秀的作文。“如果是我来写的话,那题目就是‘评价他人生活的基本尺度’或‘评价他人生活的利与弊’。”
上海卷“如何评价他人”最具现代性,考生有话可说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郜元宝说,从全国各地的作文题来看,各种社会热点问题今年都有所涉及,对考生的相对较少,作文题目中引导性的内容比较少,允许考生发挥的余地比较大。
同济大学中文系主任张生表示,今年各地高考题中,浙江卷的“虚拟与现实”以及全国卷Ⅰ的“惩之后”,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发挥余地,是他个人最欣赏的两道题目。“好的高考作文题目应该满足一个要求,让具有不同个性、背景,持不同视角的学生都有话可说。以浙江卷‘虚拟与现实’为例,考生可以畅谈这种新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比如,VR(虚拟现实)可能干扰人类思考;再如,VR将帮助人们摆脱现实空间的。这道题目能够考出学生的想象力以及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谢耘耕认为,今年的出题风格上,全国卷Ⅱ、卷和天津卷的作文题都显得比较传统,而上海卷的作文题却显得相对比较现代。“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一元评价,而身处现代社会,人们开始逐渐接受多元评价,作文命题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上海的作文题目很好地说明了社会价值观逐渐多元的进程。”
引导考生把握生的尺度,多地作文命题内核一致
“上海卷今年的作文题其实是一个当代中国人必须要思考的好题目,非常有现代性。”这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唐亚林的观点,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学者的看法。他昨天在朋友圈转发了上海作文题后,不少大学同行也给出了类似评论:“这是好题目”、“世界上大多数事情就是‘关你啥事’和‘关我啥事’,这句话可说是话糙理不糙”。唐亚林称,人活在,总是需要与他人发生关系。东文化中都存在这样的现象。个人的选择往往受到的影响。尤其是对他人的个人行为的评价带来的负面影响。
有意思的是,沪上不少学者在昨天午后也加入到对高考作文题的“围观”中,点赞者居多。
■文汇报首席记者樊丽萍姜澎
张生直言,今年最不欣赏的作文题是卷“论‘老腔’何以令人震撼”。陈固然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但老腔再震撼,那毕竟也只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审美趣味。“你可以欣赏老腔,我可以喜欢豫剧或者其他西洋乐,让考生依从同一种审美趣味,继而做出一边倒的论述,这种考场作文势必会造成千人一面。”此外,全国卷Ⅲ作文题“小羽的创业故事”也有类似的瑕疵,题目大体讲的是遵守市场规则,打击“山寨”。不管学生如何发挥、议论,但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去鼓吹“山寨”,最终都会呈现论述“千篇一律”的现象。“这样的高考命题事实上很难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做出区分,也难以拉开区分度。”张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