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扩大文化消费群体规模 提升文化消费品质
黑龙江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我省要贯彻“八字方针”深化改革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为我省文化产业提档升级,向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具体举措,指明了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方向。但在当前文化消费领域,我省中高端个性化产品还相对匮乏,在产业结构上,传统类文化产业比重较大,文化业态还需培育,而在要素投入结构上,偏重物力人力,制度、科技、管理等创新要素重视程度不足。这些结构性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文化消费的提升与扩大。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省在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应该着重在扩大文化消费群体规模和提升文化消费品质等方面做好大文章。
不断扩大省内文化消费群体规模,提升文化消费内需,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随着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支出也在不断增加,其中文化消费支出也在逐年增长,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增长迅速,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省城镇居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从2010年的9.4%上升到当前的12%以上,农村居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则从10.4%上升到13%以上,可见我省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呈逐年扩大趋势,相应的文化群体规模也在扩大。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中国文化消费指数》显示,我国文化消费的潜在规模为4.7万亿元,而实际消费仅为1万亿元,存在超过3万亿元的消费缺口。尽管我省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在增长,但当前文化供给端仍有短板,存在文化精品不足、文化产品少等问题,在当前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大背景下,扩大文化消费群体规模,提供更多的文化消费产品,拉动消费内需,是推动我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力。
进一步提升文化消费品质,促进文化消费提档升级,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我省要依托原生态以及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冰雪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演艺文化等文化旅游产业,提升文化消费品质,推动文化消费提档升级。随着我国乃至我省文化消费规模不断增长,旅游业应该成为我省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重要产业,文化旅游更是其中的重仓股,高品质的文化旅游产品具有很大开拓和开发空间,如何做好各地文化旅游规划,加快旅游市场的建设已经是迫在眉睫。不同地区要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业,开拓冰雪游、文化游以及探险、康养等深度游、主题旅游项目,形成以旅游为核心驱动和旅游相关产业发展的完整产业链。因此,我省可以从加强文化消费供给、培养文化消费理念、引领文化消费意愿、丰富文化消费业态和拓展文化消费空间等方面着手,围绕有效供给、有效消费,坚持文化消费惠民一体化,最终实现市场化、品牌化,以此推动我省文化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运用“互联网+”方式优化文化消费模式,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前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随着5G的发展,互联网又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省应以“互联网+”为平台,以艺术文化为依托,以创意产业为外延,“产、学、商、艺、康、旅”多元业态融合发展,在艺术文化的主线下,优化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打造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品牌。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围绕文化消费产业,开发具有我省地域特色的网络文学、游戏、动漫、电影、电视节目、电视剧等文化产品。“互联网+”新兴模式融入到文化的载体中,可以将更多的文化形象融于产业链中表现出来。因此,要充分挖掘我省文化元素,以形象为载体进行衍生产品的开发,在产品的开发中还巧妙地融入文化旅游形象,以此全面刺激文化消费市场,打造文化的全产业链条,进一步推动我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市场化运营机制水平,着力打造文化消费品牌,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黑龙江作为边疆省份,是资源大省、农业大省、移民大省,也是少数民族大省,在新中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我省应该突出地域优势和特色,加强独具特色的边疆历史文化和红色历史文化的传承、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宣传,使之融合到文化消费提档升级中,打好地方文化消费特色牌。对黑龙江历史发展深具影响的俄侨文化、哈尔滨红色历史文化、抗联文化、移民文化、少数民族文化要充分保护和挖掘,也要做好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主题的文化宣传,充分发挥黑龙江地域特色文化和红色精神文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总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消费,而当前文化消费存在着供给侧改革问题,提供什么样的文化产品、开发什么样的文化消费模式,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绕不开的问题。因此我省需加快推动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步入更快的发展轨道。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 标签: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