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教育 白云中心小学活动丰富多彩科技与新生活手抄报
由于学校特殊,毗邻东阳木雕城、汽配城以及建材城,学校打破课堂壁垒,实行课程整合,将木雕博览城、世贸城、工厂等开发为学生的活动。加上学生又来自五湖四海,地域的差异也为学校拓展课程提供了独有的资源。该校三(1)班范晨阳的妈妈是一家芦苇画商场的营销员。据了解,芦苇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精品的一朵奇葩,它以芦苇的叶、杆、花穗为原料,经过剪、烫、贴、润等十几道工序创作,画面构图简洁,意蕴无穷。于是,学校邀请了她为美术兴趣小组的孩子们上了一堂课。课堂里,范妈妈展示了两幅芦苇画,并现场示范了芦苇画《鸟》的制作。在这节课里,孩子们接触到了课堂里没有的知识,感受了民间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每周的周二、周五下午2:30到3:30,是白云中心小学的活动时间。“美食课堂”、“变废为宝”、“篮球俱乐部”、“无土栽培”、“编织毛衣”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校园变得格外热闹。借助课程的春风,东阳市白云中心小学依据本校实际,大胆构想,谨慎设计,稳妥实施,构建了以“灵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学校于本学期开展了活动。为了活动的有效开展,学校安排每周二、五下午的2:30-3:30为活动时间。将原本周二、周五第三节课的课程内容拆分为短课时,利用周一、周四下午的“体艺2+1”时间补回。田径、篮球、羽毛球、艺术体操是该校的传统体育项目。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活动,学校将原本每周一次的时间改为每天早上一次。在早读之前的时间里,由体育老师指导学生活动,活动时间由原来的一周60分钟拉长为一周150分钟。体育教研组长蒋泉说:“每天早上,四位体育老师要比其他老师早到学校,每个场地都有老师指导。但没有一个老师有怨言,学生们兴致也很高。”
“生命的色系是多彩,生命的基调是厚实,生命的活力是创新,教育要还原生命本色,奠基生命的优化成长。”白云中心小学校长卢永俊表示,开展“灵动”课程,旨在用灵动教学来培养灵动少年,让孩子们成为朝气蓬勃、博学睿智、体魄强健的正能量少年。
改变形式 给学生“灵动”的乐趣
该校的包俊艳老师是一位美食达人,不仅会品美食,更加热爱做美食,炒菜、煲汤、做甜品、蒸糕点、烘烤面包,她都不在话下;连骁老师大学里选修的是摩登舞专业,是国家一级教练;杜扬颖老师热爱书法,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学校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办老师擅长的活动。此外,学校还外聘了跆拳道老师,每周两次来校指导,尽最大的可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三(4)班熊子浩的妈妈告诉笔者:“平时我儿子回来,写完作业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现在,他参加了学校的航模小组,一有空就在那里琢磨他的模型,也喜欢上了看《学与玩》、《小爱迪生》这类的书。”
五(1)班教室里,“我爱编织”活动正在进行着。“小老师”罗娜一边巡视一边指导学生们编织十字绣。“拆线、解线、分线、指导绣法”“小老师”当得有模有样。活动负责人告诉笔者,这是该校正在探索的教学新模式“以生为师”模式。这一模式要求任课教师发掘“有特长”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担负“教学任务”的能力。虽然这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但取得的效果是超乎意料的。上课的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变得更有自信;听课的学生关注度提高,兴趣提高,实现了双赢。
开拓资源 给学生“灵动”的空间
简政放权 给学生“灵动”的时间
简政放权,并不是完全的散漫,而是学校实行粗线条管理模式,在达成目标的前提下,给教师和学动的时间与。对国家必修课程,任课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身心特点,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自主整合,让学生动起来,课程动起来,评价动起来。如语文课可以与音乐、美术、计算机课程整合,开展配乐朗诵、制作手抄报、绘制课文插图等活动,数学课可以与语文、科学、美术课程结合,开展讲数学故事、编数学题目等活动。二(1)班在学习《坐井观天》一课时,语文老师董灵燕与美术老师李璇相互合作,将学生分为8个小组,指导学生制作头饰、背景等道具,编排了课本剧表演,使学生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董老师告诉笔者:“这样的形式学生非常喜欢,在准备的过程中,孩子们展示了自己的特长,也学会了沟通与合作。”
白云中心小学是东阳市科普特色学校,有多年科技教育的基础与经验。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该校进行重新整合与开发,组建了白云中心小学科技,主要设立海模研究、无土栽培和七巧科技三个项目。航模训练时,为了给学生创设真实有效的实践场地,学校花费近万元修筑了两个3×10米的海模专用水池,并购置了一个可移动水池,便于学生随时测试模型航行效果。无土栽培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科学技术,是一种不用天然土壤而用营养液浇灌的栽培方法。为此,该校利用教学楼三楼平台上的空地搭建了一个阳光房,学生们通过苗株的选择、培养基的调配、温度湿度光照的控制,撰写科学实践活动报告、植物观察日记。在完整的活动体系中,学生们动手又动脑,感受了科技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