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科技新城生态科技新城:扬州跨江融合发展先行区
“大桥建成后,将成为俯瞰扬州古代文化、现代文明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制高点。”市政协文史委主任王虎华说,登上这一制高点,南面“两江”(长江和夹江)、北面“两湖”(邵伯湖和高邮湖)、南北两边的“两园”(廖家沟城市中央公园和七河八岛),一个江淮生态大走廊将一览无余、尽收眼。从此,江广融合地带将真正成为扬州的市中心。
谢、朱民阳等市领导还多次调研江广新城,指出要进一步明晰融合地带各板块之间的分工、呼应与衔接,按照既定规划,高标准加快建设广陵新城,尽快出形象、上规模、成气候;要严格按“四控”(控污、控宽、控高、控开发强度)的要求,做好“七河八岛”区域生态、修复和整治。
在拉近江广距离的同时,新万福大桥建设无疑是一着妙棋。它不仅是江广新城的观光平台、规划平台,还是监督平台,监督“七河八岛”地区“四控一禁”实施进展情况,有效生态和自然。
责任编辑:方澹宁
出于对自然、对子孙、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扬州人提出了“六先六后”原则——先策划后规划、先控制后拆迁、先生态与涵育后规划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基础设施功能设施产业设施后房地产开发、先外围开发后中心区域开发。这条原则,已经成为生态科技新城开发建设的一根红线、一条底线。
江广融合地带被专家认为是“目前扬州城区最后、最好的一块独具魅力的生态区域”,开发好这一区域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智慧。
市委、市在推进江广融合地带建设规划中,可谓是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准,邀请了美国第一太平戴维斯、易道公司、戴得梁行等国内外著名策划公司及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等,按照打造扬州的生态中心、交通中心、经济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的定位,对基础设施、交通、产业、公共服务、生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
2013年11月,市委、市了81平方公里生态科技新城建设的新篇章。扬城进入了“以东续西、以西补东、以西启东、东西聚合”发展阶段。于是,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哈佛大学和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等国内外专家学者来了,英国BDP、阿特金斯和国内深圳城市规划设计院等设计单位来了,他们共同对生态科技新城进行概念规划、论证或具体规划,确立了“生态”和“科技”两大主题。
现实的问题摆在扬州人面前:连淮扬镇铁开工建设后,如果不及早谋划这条铁在市区的线型和综合交通枢纽的布局,不及时进行科学规划开发,发挥江广融合地带的地理资源、生态资源禀赋,扬州将再次错失新一轮发展机遇。但是,如何规划,如何开发,来为子孙后代建设一处为城市增后劲、为未来打基础的新城呢?
如今,180平方公里江广新城成网、水成环,产业、生活、生态板块从西向东错落有致。文昌东延、新万福相继建成,到今年2500城庆之际,江都与广陵之间将再拉起一条“一体两翼”的大动脉、中轴线。
在前期充分规划论证的基础上,广陵新城在开发时序上进行了模式创新:先市政设施,后项目建设;先产业打造,后房地产开发,让区域快速出形象、上规模、成气候,展示区域高标准定位和城市未来的魅力。
江广新城开发建设10年来,广陵新城强化规划引导,高度注重城市形态和新城产业业态的同步发展和优化,借鉴、法国蓝色海岸的成功经验,以“产业动力、城市魅力、文化活力”为建设,将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融于一体。生态科技新城启动了廖家沟中央生态公园、开工建设金湾和自在岛生态旅游项目,一个健康、生机勃勃的新城,正在次第呈现。
“未来5年不得开发建设商品住房”,“宁可建设慢一点,也要把区域生态打造得好一点”,“要像扬州工精心雕琢和田籽玉一样,把这块风水宝地好、规划好、建设好”……谢在多个场合强调,要把生态科技新城建设成为扬州跨江融合发展的先行区,扬州城市未来接力发展的“家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