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更多时代气息 “网络年味”扑面来2016年2月16日网络时代
[责任编辑:胡连娟]
春节的味道,在于之美。网络上骤然兴起的“年味”背后,是文化的力量,更是传统民俗的重塑。今年春节期间在网络上广泛的新春故事,抹平了东西部和城乡之间的“落差”,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听着这些故事,就是在倾听历史和社会的铿锵脚步,就是在感受中国人拥抱世界与留住文化血脉的不懈探索。紧贴时代发展,紧贴群众需求,才能未来,实现对传统节日民俗价值的延续与提升。
欢乐中国年,福满天地间。今年春节,“网络年味”扑面而来,从“网络年夜饭”到“网购年货”,从红包“飞起来”到“淘宝众筹”年画,“互联网+”把看春晚、贴春联、买年货等传统年俗移植到网上,甚至把看花灯、放鞭炮等富有“年味”的传统项目也搬上了网,营造出欢乐、喜庆、的新春氛围,也让假期生活呈现出更多时代气息,更为春节带来不一样的“网络年味”。
年味是什么?既是传统的灯笼、年画和拜年、年夜饭等民俗,也是有滋有味的文化传承和记忆,共同构成中华民族淳厚甘甜的年味。年味在哪里?弥漫在人们的充沛情感里,凝结着亲情、友情、爱情和乡情。网络上风行的各类“新民俗”,娱乐和流行只是其表层功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互联网+”的模式,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关爱和正能量,丰富情感经历,加强情感浓度,共享情意和天伦之乐。在“互联网+”时代,变的是年俗的形式,不变的是年味的灵魂,同样可以体验当下的情感温馨,往昔的情感记忆,留存将来的情感回味,是凝聚力的资源,是向心力的元素。
过年最深沉的是团圆,最浓的年味也是团圆。有年,就有中国人的团圆,就有中国人的快乐。这是对“有家,才有节”最好的阐释,是对互相体贴、互相照应暖流最好的传递,是对中华民族独特“个性”最好的认知。无论是在网上还是网下,那倒挂的“福”字,那红红的灯笼,那一声声“新年好”,总是会在中华儿女内心深处激起一片涟漪。在文化多元、交融的今天,正是因为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融合、互联网技术与人文观念的结合,将人们娱乐消遣、获取信息、文化消费等方面的需求融会贯通,也在无形中使传统年味多了些许时尚元素,折射出以往乡土社会人际关系和交往习俗的深刻变化。这种年味因时尚而丰富、而淳厚、而多姿多彩,这未尝不可视为当代中国的“万家团圆”,在贴近现实生活的虚拟世界中固中国人的根、聚中国人的心、铸中国人的魂,尽显其“为益之大,收功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