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的社会条件每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发展的条件,本文为200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研究课题“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观”的阶段性科技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生活

科技发展的社会条件每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发展的条件

本文为200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研究课题“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观”的阶段性。《宣言》(以下简称《宣言》)诞生已有150多年的历史,面对国际主义运动的曲折,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重新思考《宣言》关于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对我们深刻理解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一、《宣言》关于未来社会的核心命题

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思想,指的是某个原则、命题在其整个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它应具有超越历史阶段性的普遍性和终极价值的品格。《宣言》以“每个人的发展”来界定社会主义,深刻地表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从根本上把社会主义同一切旧社会区别开来。从某个具体特征来界定社会主义,即使这一特征很重要,也只是说明社会主义的某个侧面;而“每个人的发展”,则说明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和最高目标,那类具体特征只不过是达到这一终极价值和最高目标的一个阶段或手段。

《宣言》导演了19、20世纪世界主义运动一系列伟大的历史剧,但是主演这一历史剧的剧中人,只领会了这一历史剧的序幕,对于这一历史剧的主体部分,即“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却还有点朦胧。这种朦胧,已在实践中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的悲剧、苏联社会主义的解体不能说与此无关。本来《宣言》关于未来社会的核心思想已有明确的表述,但长期以来不为人们所重视,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另类解释。

比如从阶级和的视角解读社会主义。这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任务仍然是,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而且表现在思想领域,因而在实践上要以为纲,全面实行。但我们从《宣言》的论述中看到的社会主义,却是代替了旧社会阶级对立的一个与和谐的社会。又如从物的形态、从物的占有和享受来界定社会主义。这是一种相当流行的观点。中国很多人理解的社会主义,主要是从布哈林的《主义ABC》这本书来的。布哈林这本书,是对1919年3月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的新党纲的解释。列宁认为是一本“极有价值的书”,是对新党纲的“极好的解释”。①布哈林在这本书中主要从物质资料的占有、从高度发展的物质生产、物质分配和物质生活的丰富等具体特征来解释社会主义和主义。这些特征无疑是重要的。但是,能否说“富裕就是社会主义”?显然还不能得出肯定的结论,因为物质生活的富足还很难同某些发达的、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区分开来。

还有一种解释是所谓“主义的社会主义”(或化的社会主义)。它把社会主义等同于主义,这种观点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中相当流行。这种解释肇端于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发挥于法兰克福学派、南斯拉夫实践派、匈牙利学派、波兰和捷克的新马克思主义等学派。苏联理论界起先对这股持立场,后来则完全接受他们的观点。到戈尔巴乔夫,就公开举起“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旗帜,把抽象的主义理论付诸实践。用主义来解释社会主义,这种解释似乎着眼于人本身,但主义所讲的“人”,是抽象的、孤立的个体。我们主张“社会主义主义”,是以社会主义来限定主义,把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原则;而“主义的社会主义”,是用主义来限定社会主义,也就是从主义所主张的抽象的、孤立的人出发。说:“他们不了解,不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也不能抽象地讲人的价值和主义。”②抽象地鼓吹人的价值和主义,实际上是在美妙动听的口号之下,否定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张扬个人主义的主义,归根结底是追求少数人的。这类从、从物的形态或从抽象的人出发对社会主义的解释,并不符合《宣言》的思想。这些解释,或者是完全错的,或者只是表达了社会主义的某个具体特征。《宣言》对社会主义的界定提出的是这样一个命题:“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的发展的条件。”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