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科技生活

微信之父张小龙:思考的边界

图片来源:中国图片总汇 翟超/制图

证券时报记者 余胜良

很少有写程序的,把自己逼成思想家,张小龙就是其中一个。

每年微信公开课,人们想知道微信有哪些改进,也想知道张小龙怎么想。张小龙去年用了4个小时分享想法,今年用了12分钟,他果然是讲究底层思维的理工男,凡事都要探究个深层逻辑。

信息边缘

张小龙看到信息的重要作用,“你所阅读的,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互联网让信息唾手可得,可是,从信息的海洋中获取什么样的信息是个很有挑战的问题。”

如果有人能决定用户可以获得怎样的信息,就大概率能决定用户怎么思考,怎么行动,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在传统媒体和门户时代,编辑决定读者看到什么,读者的兴趣和爱好,与编辑的挑选有关。在移动互联时代,用户更懒惰,更依赖机器推送。如果是推送机制,用户本身的兴趣决定了他会反复收到类似信息,那么他在一个世界里就很难走得出去。张小龙有这样的认知,决定了他不会用分发机制来反复填喂用户,他连微信消息也认为是一种推送,用户每收到一个信息就当作最优先级,从而忘记还有更优先的事情去做。

信息在爆炸,边界在打破,有人研究150个好友就足够,现在微信好友设置5000个还不够用,微信上线“附近的人”时,张小龙很不安,陌生人的界限将会打破,张小龙也不知道是好是坏。现在张小龙考虑扩大5000人的好友设定,但对这一扩大带来的影响诚惶诚恐。微信整个系统讲究公平,比如好友要一个个添加,如果不合意还可以拉黑。想通过微信扩大人脉,得对方同意才行,对方有掌握不打扰的权利。公众号的用户也要一个个地加,有多少阅读量要看用户数量,也看转载数量。如果是新进入者,就要一点点的积累,在马太效应之下,新进入者很难和原来的老用户竞争。这的确体现了公平,但是效率就打了折扣。而系统推荐的做法,打破了新老用户的边界,可以瞬间让一个新进入者获得流量,获得粉丝很有效率。如果没有推荐,一个老用户也很难获得关注,系统本身掌握了大权。

微信在系统里曾经有过改进,比如“看一看”,效果并不明显,微信整体上还是置身事外的做法。张小龙小心翼翼地尝试加大用户好友推荐的比重,尝试信息流,希望用户读到更高质量的产品,希望每个人都提升自己,也希望提供优质产品的合作伙伴能获得更好回报。

社交边界

在人们的描述中,张小龙是孤独的。他的大学室友回忆说,大学里女同学很少,他们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去宿舍外的池塘钓虾。张小龙毕业的华中科技大学是个传奇,1994年张小龙24岁研究生毕业,在他之前一年,李一男毕业后去了华为,此后这个学校为中国输送了大量理工软件人才,不少扬名立万。

“夜深人静”就和他联系了起来,以至于后来有人说他熬夜太深,早晨起不来床,参加不了腾讯在深圳的早会。他的成名作Foxmail80%是在夜深人静时完成。在卖掉Foxmail时,他写道:“在我的心中,它是有灵魂的,因为它的每一段代码,都有我那一刻塑造它时的意识。我突然有了一种想反悔的冲动。”“我只想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品。”

张小龙热爱他的作品,他喜欢思想的自由,喜欢摇滚喜欢许巍的《蓝莲花》。他同时也洞悉人性,做微信时,前两个版本都没有获得太多关注,他提出了一个著名设计理念:做产品要满足人的“贪嗔痴”。他上线了便捷通话和陌生人社交,特别是主打陌生人社交的“附近的人”和“摇一摇”。“附近的人”一上线,用户迎来爆发性增长。“摇一摇”一上线,每天启动量超过1亿次。一开始都是找周围的异性朋友,以至于后来有同事加好友都很抗拒。该功能甚至产生了一批基于地理位置的微商,这也是第一批O2O了。他的摇一摇,是枪一样的声音,摇起来就很爽,漂流瓶是QQ邮箱时代的产品,他也挪过来用了。

微信成功后,张小龙的心态应该发生了很大变化。之前他是一个积极求索者,希望拥有更多用户。拥有用户之后,他又很谨慎,希望能对得起用户的期待。作为10亿日活的现象级产品,微信是一个中心,他偏偏要做一个小程序去中心化。张小龙要求对用户态度善良,这种善良是基于理性之上。他也希望给用户希望,“万物之中,希望至美。”能否给用户希望,也是张小龙的衡量准则。

微信现在从陌生人社交转换为熟人社交,团队里还在测试一款叫“朋友”软件,主打的还是陌生人社交。

需求多元

在Foxmail还没卖掉时,据说周鸿让张小龙加商业广告,张小龙就问:“为什么非要盈利?只要有用户,有情怀就好了。”每一次争论,都是张小龙以长时间的沉默来结束。张小龙内心翻滚着自己的看法,这种坚持自我的想法后来一直持续着。

张小龙喜欢《失控》这本书,这本书里有一个观点,是说群体的智商低于个体智商。张小龙在微信团队里,是个独裁者,他应该是深切相信个体比群体更为优秀。他在公开课上说过,有1亿人想教他怎么做微信,说明需求多么多元,满足那么多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本质上,他不相信满足用户是一件好事儿,他相信用户需求是创造和引领出来的,就像他喜欢的乔布斯一样,乔布斯是个偏执狂,但是审美和创造力都先人一步,苹果提供的是高于客户预期的产品。他追求微信页面简洁,跟乔布斯很像,他甚至将小程序藏在微信首页下拉的尽头里。他还喜欢一本书叫《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这本书讲的是,互联网里面传播的知识太过浅薄,大量娱乐性内容,限制了思维的深度,这肯定会对他的产品设计形成影响。本文开头他认为信息决定一个人,都有这些书的影子。

他谈论的书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是方法类书籍,如果认同这些观点,将会刷新大脑系统。张小龙喜欢的这些书,有助于公众了解他到底怎么思考,以及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张小龙曾在饭否写道:这么多年了,我还在做通讯工具,这让我相信一个宿命,每一个不善沟通的孩子都有强大的帮助别人沟通的内在力量。

当和朋友只是在网上沟通时,他也很忧虑,有一年他甚至劝用户放下手机出去和朋友说说话,出去玩一玩儿。他希望微信这种社交工具不是给用户带来压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