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低碳馆里“唠”环保 小记者对话环保专家学垃圾分类-我与环保手抄报
记者:张吉编辑:董诗梦
对于吉馆长的“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吴伟祥也作出了更为生动的解释,他举例说,回收处理1吨的塑料瓶相当于节约了600公斤石油、处理1吨的废纸相当于节省了20棵树、回收1吨的废旧电子电器相当于节约了560千克的金属。
吉京杭:小记者要成垃圾分类的监督者
浙江小记者楼徐琳胜蓝实验小学三(3)班
星期六下午,我来到杭州低碳科技馆参加“我和环保专家面对面”活动。一到那里,一座高大、整洁的建筑映入我眼帘,喷泉如一朵朵水盛开在半空,又消失在水池,爸爸跟我说,喷泉里的水都是循环反复的。走进馆内,我们在志愿者带领下,参观了各个展厅,里面有关于“全球变暖”、“低碳生活”、还有“儿童科技乐园。”看到这些,让我们这些小记者和家长们都叹为观止,我心里不断跟自己说“我们一定要!”听了工作人员的后,我们正式开始了“我和环保专家面对面”。吴教授告诉我们,垃圾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分类,这样才会有效回收利用,节约成本。因为一顿垃圾的处理成本是250块,一吨水处理要2块钱。吉馆长希望我们小朋友做好的监督员,做好家庭厨余垃圾。接着,我们小记者提出了自己的问题,“雾霾要怎幺控制?”吉馆长告诉我们雾霾主要是建筑粉层和汽车尾气产生的,所以我们以后一定要低碳、绿色出行。提到绿色,我突然想问“旅游真的是绿色的吗?过度开发旅游资源,对我们好吗?”可惜,时间有限,我的问题只能留在心里了。虎哥回收的的领导们还给“绿色小大人”进行颁,给小记者赠送礼物。那个像黄皮纸一样的铅笔,原来是废纸处理做出的。我不禁惊叹这样的绿色发明。希望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越来越多的低碳环保的发明。
活动现场,吉京杭和吴伟祥还为10名获得“杭州绿色小达人”称号的小朋友们办法了荣誉证书和杯。至此,浙江在线联合虎哥回收发起的“我为G20增添一抹绿”活动正式画上的句号,据统计,此次活动共进入4所学校为近千名学生宣传了垃圾分类等环保知识,并吸引了近10万人的线上互动。
小记者体验
对话中,他还小朋友们,要回收资源首先要少扔垃圾,将一些能用的东西利用好,如果一些东西还能用但是自己又不需要了,可以把它们转赠给其他人,这是一种最好的资源利用手段。“当然,垃圾分类要从小做起,你们不仅要自己学会垃圾分类,更要成为一个家庭里的监督者,督促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好垃圾分类。”
“在低碳科技馆里小朋友们可以看到‘旧物的新生’展区,在那里有专门的老师可以教大家怎样进行垃圾回收利用。”吉京杭告诉小记者们,在低碳馆每年都会举办旧物创意展,用废旧做衣服、做裙子,用易拉罐环扣做耳环、做戒指,这些都不是难事儿。
环保专家告诉浙江小记者
小记者参观低碳科技馆
萧山在线
我与环保专家有个约会
小记者采访专家
监制:朱戈倩
浙江小记者孙娱大禹小学四(1)班
吴伟祥:破解“垃圾围城”分类势在必行
原文来自: 天天快报
垃圾有什幺用呢?
“杭州市区日均垃圾产生量为9628吨,也就是说平均每人每天产生1.3公斤的垃圾。”3月26日,在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浙江小记者与虎哥回收刚刚评选出的“杭州绿色小达人”们与低碳馆馆长吉京杭、浙江大学研究所吴伟祥“唠”起了垃圾分类话题。
“那幺小朋友们,垃圾分类该怎幺分呢?”吴伟祥继续说道,首先应当了解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别对应的种类,之后呢要学会如何去分,并且监督好家长,共同做好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的好处 垃圾分类手抄报 低碳环保童心画面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在我看来,垃圾其实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吉馆长刚抛出自己的观点,便引起了小朋友们的追问:被我们丢去垃圾桶的东西怎幺会是资源呢?
我和环保专家面对面
3月26号下午1点30分,我如约来到了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参加了“‘我’增添一抹绿,环保低碳行暨杭州绿色小达人颁仪式”。我在这儿见到了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吉京杭馆长和浙江大学研究所所长吴伟祥教授。他们向我们介绍了垃圾不分类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性,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如何把垃圾变废为宝。我在这里学到了许多知识,如厨房垃圾可以能源化、肥料化,变成我们生活所需的天然气;可回收垃圾循环利用改善市容市貌;有害垃圾单独安全处置,保障城市居民人体健康等等。我对目前大家比较热门的pm2.5的问题也特别提问了专家们,专家作了专业的解释,我在此也特别大人们少开一些车,多多环保出行吧。
为什幺要进行垃圾分类?我们又该怎幺分呢?针对这两个问题,浙大吴伟祥教授选择用数字“说话”:杭州市区日均垃圾产生量9628吨,最高日达12522吨,“垃圾围城”迫在眉睫。“但在这些垃圾中,有较多是可以用于回收的,比如占比为61.52%的厨余垃圾,占比14.52%的橡塑类垃圾以及占比7.18%的纸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