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科技杂志学术版科学问题科学解决12位学者实名发声:没能“重复”韩春雨实验呼吁,2016年8月2日,NatureBiotechnology首次对争议,“已有若干研究者联系本刊,表示无法重复这项研究科技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资讯

华东科技杂志学术版科学问题科学解决12位学者实名发声:没能“重复”韩春雨实验呼吁

2016年8月2日,NatureBiotechnology首次对争议,“已有若干研究者联系本刊,表示无法重复这项研究。本刊将按照既定流程来调查此事。”8月8日,Nature则争议做了专题新闻报道,称有不愿透露姓名的科学家向Nature记者实验的可重复性。科技大学则表示,在一个月之内韩春雨将采取适当形式公开验证,届时将有权威第三方。8月9日,韩春雨应Addgene要求,发布新版的protocol(实验流程)

事实上,今天愿意实名站出来公开的另外10位学者,即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大学医学研究所教授熊敬维、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李伟、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晓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孙育杰、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李劲松、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吴强、温州医科大学教授谷峰、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李大力、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杨辉,也均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他们所在的实验室未“重复”出韩春雨的实验。

编辑杨利伟综合整理自科技日报、微信号:知社学术圈等报道。

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魏文胜是12位学者之一,对韩春雨今天的说法,他说,包括他在内的不少学者认为,“不能再拖了,必须要发声,要让国际科学界看到我们这个领域(即基因编辑)中国科学家的态度。”

2016年5月8日,韩春雨首次进入大众视野,引发热议,韩春雨的成功具有极大的励志效应,让很多人看到自己的希望。

附录一:韩春雨接受《科技日报》专访

王立铭认为,既然在过去5个月的时间内,都没有学术同行能够顺利重复其结果——至少没有人实名站出来声称,自己做出了符合韩春雨论文中声称那么“高效”的结果。他认为,韩春雨本人和相关方面就需要采取行动,进一步确认其真实性,为学术共同体的和信用做出自己的努力。

王立铭说,他所在的实验室做了很多尝试,其实验结果很明确:“在我们测试过的所有条件中,我们都没有观察到NgAgo方法对果蝇基因组的编辑活性。”当然,从逻辑上说,NgAgo在果蝇胚胎中没有基因编辑活性,并不能证明NgAgo方法存在错误,更加不能简单推导出韩教授团队存在学术不端的嫌疑。但王立铭说,尽管如此,科学研究的,既然发表在学术期刊供全世界同行讨论和学习,就必须其“真实无误、可重复”。

2016年9月9日,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举报韩春雨,并大学饶毅、大学鲁白、和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等知名生物学家参与调查。9月11日,澎湃新闻发布化名文章,呼吁科大启动对韩春雨学术诚信的调查。

2016年5月27日,首个声称未能重复韩春雨实验的帖子在未名空间BBS出现,据称来自中科院上海分院。其后此类质疑在不同平台不断涌现。2016年7月2日,知名学术打假人发表《科技大学韩春雨“诺贝尔级”实验的重复性问题》,对其进行公开质疑,NgAgo基因编辑技术的争议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当然,他们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呼吁,即希望有关方面组织第三方介入,尽快将这件事情调查清楚。

导读:10月10日晚,12位学者站了出来,决定实名公开他们“重复”韩春雨实验方法的结果:“阴性的”、“不工作”等等。这样结论的通俗表达即是,他们没能“重复”出韩春雨的实验,其实验方法“让人怀疑”。他们说,“今天,我们这些做过实验的人,愿意实名站出来公布我们的结果,而非简单的口水——这就是我们作为中国科学家的态度。”

这也是12位学者愿意公开发声的初衷——首先,是给出科学同行重复实验的结果,其次,是给出他们作为科学同行的一个态度,魏文胜说,“今天,我们这些做过实验的人,愿意实名站出来公布我们的结果,而非简单的口水——这就是我们作为中国科学家的态度。”

据科技日报10月10日报道,10月8日,在科技大学那间实验室里再见到韩春雨时,虽然身处“论文造假”“多人重复实验失败”的争议旋涡,但他看起来十分平静,依然侃侃而谈,并不时反问记者:“你觉得我要是造假了,我还能这么淡定?”他说,有人在网上说,韩春雨现在怎么睡得着?“我告诉你,我睡得很好”。当日下午,科技日报记者在对韩春雨进行了独家专访,以下为采访实录:

2016年9月4日,知名微信号与诸多纷纷指出“一个月”期限已到,之前所传“韩春雨将采取适当形式公开验证,届时将有权威第三方”的承诺并未兑现,争议再次成为焦点。

2014年2月,荷兰科学家JohnvanderOost在Nature发表论文,报道TtAgo可以在高温条件外切割DNA。韩春雨受到,开始利用Argonaut进行基因编辑,并在2014年5月中旬取得关键突破。

魏文胜说,已经过去了5个月,因为这项技术而带来的质疑,韩春雨本人,并没有给出“实质性”的回应;而韩春雨接受经费的资助方,也并没有进行调查;他所在的高校,虽然声称调查,却并未给出令人信服的结果,不免让人“失望”。

他说,多位老师都按照韩春雨论文的描述,使用同样的细胞系,同样的gDNA,针对同样的目标基因进行编辑,但仍然没有得到阳性结果。

科技日报:现在有一些实验室表示无法重复您的实验,您怎么看这个问题?韩春雨:我现在也在研究别人为什么会重复实验失败,但还没有科学的结论,我私底下可以说一些猜测的原因,比如可能是材料污染,但是科学的结论还要等一段时间。科技日报:您自己重复过这个实验吗?韩春雨:当然,论文发表之前按要求重复过实验,论文发表后也重复过。科技日报:那为什么不架起360度摄像头,在下将实验重复一遍呢?韩春雨:这是有罪推论,我觉得没必要。日本的小保方晴子是没有一家实验室重复出来,而我这个实验已经有人重复出来,连《自然》的记者David都调查过了,我为什么要自证清白,自己有病吗?(注:《自然》亚太通讯员DavidCyranoski于今年8月采写报道,文章称:采访了三位匿名的中国科研人员,其中一位表示在好几个细胞系检测了NgAgo系统,而且结果显示NgAgo能够在预期的位点遗传突变,但NgAgo系统的效率并没有比CRISPR-Cas9高,可能还要后续调整改进。另有两名要求匿名的科学家称有了一些初步的试验结果显示NgAgo是有效的,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测序去确认。但事后,《自然》及David本人均表示该报道不能作为韩春雨实验可重复的。)科技日报:《自然》后来发过声明,说记者报道不能代表的调查结果,另外《自然》的报道里提到的3个人都是匿名,您觉得能作为实验可重复的吗?韩春雨:你要是说报道不能作为,那些质疑我的报道为什么被人们作为我造假的。《自然》的记者David常专业的,我提供了一份5个人的名单给他,最后他采访到其中3个人,但是对方要求匿名。David的报道为我正名了为什么大家置若罔闻,一味地追捧那些质疑我的报道,老是说“多人无法重复”。科技日报:您的意思是您已经明确知道有人已经重复出来了是吗?方便告诉我们具体是谁么?是国内科学家还是国外科学家?韩春雨:是的,我当然知道,但不能告诉你,说出来了那些人就会受到。那些说不能重复的人不也都是匿名么?科技日报:现在有重复失败的科学家向我们表示愿意实名。韩春雨:那就让他们实名说呗,他们要是愿意实名出来,我们就让重复实验成功的人实名出来。科技日报:迄今《自然》和科技大学对您提出了调查要求么?韩春雨:没有。《自然》的报道已经写得很清楚了,除此之外我没有收到来自《自然》别的要求。学校方面很信任我、支持我,我没必要也没打算自证清白。科技日报:的质疑影响您了么?韩春雨:当然会有影响,特别是一开始的时间很不适应。之前会有很多人给我发短信,半夜打电话,有的还打电话来。科技日报:那您希望这一事件未来的是什么?韩春雨:我就是希望你们都不要报道这些事情,我能安静地做科研。科技日报:您觉得什么时候您能有进展,让这场争议有个了结。韩春雨:这我没法跟你说,科学的事情没法预测。地心说和日心说争论了多少年?日心说的者还被烧死了呢!我只能跟你说最近我会有新的进展,大家不要受一时一事的干扰。

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王皓毅的实验也得到类似的结果。针对韩春雨文章中“效率较高的gDNA”,他的两名学生,分别进行内源基因的编辑,却都无法检测到目标基因的突变。他说,“我们也尝试了二次转染gDNA,延长培养时间等,但都没有阳性结果。”

附录二:韩春雨实验争议始末

中青报·中青在线记者邱晨辉叶雨婷实习生刘淑君对本文亦有贡献

今天,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致电韩春雨,他告诉记者,对于多名科学家实名发声无法重复实验,“我不做任何评价”。他还提到,“过上一两周左右,我们这边还会有回应。”

今天一早,科技日报在头版刊道《韩春雨就“重复实验失败”答科技日报记者问》,其中提到,“韩春雨(说):他们(指实验重复失败的科学家,记者注)要是愿意实名出来,我们就让重复实验成功的人实名出来。”

2015年6月3日,韩春雨向NatureBiotechnology。12月21日,浙江大学沈啸和韩春雨提交“以Argonaute核酸酶为核心的基因编辑技术”的专利申请。2016年3月21日,NatureBiotechnology接收韩春雨的,并在5月2日在线发表其题为DNA-guidedgenomeeditingusingtheNatronobacteriumgregoryiArgonaute论文。

2016年7月21日,中科院神经所研究员仇子龙发表声明,称能在基因组水平看到NgAgo引起的基因编辑,并呼吁韩春雨尽快发布NgAgo2.0版和Smart版。这是韩春雨之外迄今唯一实名宣布加入NgAgo和ssDNA后可以看到基因编辑的研究组。

2016年7月29日,科学家GaetanBurgio发表长文,表示不能重复韩春雨论文图4的结果;国际转基因技术协会则给会员群发邮件,大家“NgAgo无法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进行基因编辑。不要再浪费时间、、人力和课题。”这一新的发展随后被国内多家知名微信号与报道,NgAgo争议国际化、大众化、白热化。

魏文胜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过去几个月内,他所在实验室的四五名学生,根据韩春雨论文里所提到的实验方法,做了多次、不同的尝试,但实验结果均没有发现基因组序列的改变,即“实验方法得不到重复的验证”。

2016年7月13日,韩春雨当选为省科协副,并在当月被科大推荐为“长江学者励计划”候选人。8月18日,韩春雨获评“美丽·最美教师”荣誉称号。8月31日,省发改委批复同意投资2.24亿建设科大基因编辑研究中心。9月30日,科技大学推荐韩春雨做为“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同时,基金委网站显示,韩春雨获批题为“NgAgo-gDNA基因编辑技术的完善与应用探究”的100万科学基金,自2017年1月开始,为期两年。

这并非第一次有人质疑韩春雨的实验方法,但愿意实名站出来,并接受公共的采访,却十分罕见。今年5月初,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在NatureBiotechnology(《自然·生物技术》)发了一篇论文声称发现了基因编辑的新方法“NgAgo”,后有人质疑这个所谓的新方法,“实验没法重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