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洁大妈:最欣慰女儿成大学老师
曾因几分之差和大学失之交臂 工作之余抄写看到的好句子好文章
保洁大妈:最欣慰女儿成大学老师
王玉兰工作之余喜欢抄写名言名句
9月4日上午,河南郑州黄河科技学院的刘老师在学校卫生间拍到了一名保洁阿姨坐在角落里写字的照片,随后将这张照片发到了朋友圈,被网友热议。
7日上午,北京青年报记者联系到了照片中的保洁大妈王玉兰,她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当年高考的时候差了6分,和大学失之交臂,现在在大学做保洁工作也算是圆了 “大学梦”。
一张照片
保洁大妈卫生间学习引热议
拍摄照片的黄河科技学院的刘老师表示,自己是9月4日上午在卫生间拍到的这张照片,“当时我去卫生间,发现一名保洁阿姨坐在角落里面埋头写着什么,我走过去一看,发现阿姨在抄写名言名句,字还写得很好。”刘老师说,“我当时想着保洁阿姨平时工作这么忙,还在利用休息时间在卫生间内学习,挺让人感动的,就拍下来发了朋友圈。”
随后,刘老师拍摄的这几张照片引发了网友的讨论。
“不是说保洁阿姨就不会学习,而是保洁阿姨平时的工作这么忙,还抓紧时间在卫生间的一个角落写字学习充实自己,让人看了以后很感动。”一位网友表示。
一个遗憾
连考两年但与大学失之交臂
7日上午,北青报记者联系到了照片中的保洁阿姨王玉兰,王玉兰今年64岁,在这所学校做保洁工作已经有四年的时间,她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因为一个小小的举动而受到大家关注,“这就是我的日常,一下子这么多人关注我,还挺不好意思的。”王玉兰操着一口河南话说。
王玉兰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是鹤壁人,小时候生长在乡下,家里条件不好,但是母亲却一直支持她读书,“我生长的那个年代学习还是有很多阻力的,读初中的时候我休学一年,后来被推荐去读高中,高中毕业后还没有恢复高考,我只能又继续回家务农。”
王玉兰说,她高中毕业的第二年刚好赶上国家恢复高考,“当时消息闭塞,我完全不知道这个事情,是我的高中老师骑着自行车去找我,通知的我,找到我时我还在地里头干活,老师就喊我,说高考恢复了,让我赶紧报名。”她说,“到现在我还很感激我的老师,我的正、副班主任后来相继离世,没能见他们最后一面,我到现在都还觉得很遗憾。”
随后,王玉兰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可是与分数线相差6分,因而与大学失之交臂,第二年她又参加了一次,但当时分数线提高了不少,她依旧没能考上,只能参加工作。
“没能上大学,也是我一生的遗憾。”王玉兰告诉北青报记者。
一生心愿
年过六旬间接实现“大学梦”
参加工作后,王玉兰务农了几年,之后被亲戚介绍到一家煤矿工作。因为是高中毕业,有一些文化基础,她被安排在开票室、供应科等部门工作,一直到退休。
“退休之后,我帮儿子和女儿带孩子。后来,儿子和女儿的孩子也都大了,上幼儿园了,我也一下子闲下来,就想着出来继续工作,要不然在家里就憋坏了。”王玉兰说,因为自己的女儿在大学当老师,所以她就来到自己女儿所在的学校做了一名保洁员,“我每天负责学校行政楼三层、四层的保洁工作,包括走廊、卫生间等,闲下来的时候我就会在卫生间的角落里写写字,都是一些看到的好句子、文章等。”
王玉兰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现在已经64岁了,终于能够“进了大学”,虽然没有能够在这里听课,但是也算是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
对话
曾劝挂科学生好好学习
北青报:您有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一张照片在网上走红?
王玉兰:完全没有想到。我每天打扫完卫生之后会出汗,卫生间的那个角落是我平时休息的地方,如果不写写字,一般也就是玩玩手机什么的,我想着那样的话有点儿浪费时间,还不如写写字,看到好的文章和句子就抄下来,这样心也静了,汗也消了,还能学习到一些东西,一举多得。结果没想到就被一名老师拍下来发到网上了,受到别人关注还挺意外的。
北青报:您和学校的学生平时会有什么交流和沟通吗?
王玉兰:咱们是做保洁工作的,一般不会想着去打扰学生和老师。不过我是在行政楼工作,有一次遇到了一名因为挂科没办法毕业而过来找老师的学生,她跟我问老师的办公室,我就和她闲聊了几句,知道她没有拿到毕业证。我就开导了她几句,告诉她我小时候没有那么好的条件读书,现在条件这么好,教室里有空调有暖气,还是应该好好学习,那个孩子看上去听进去了我的话,说是要回去以后争取补考,拿到毕业证。
北青报:您小时候的学习条件很差吧?
王玉兰:和别人相比,我都已经算是幸运的了,家里条件再苦,母亲也会支持我读书,但是条件确实很差,有时候中午只能够喝一碗清汤,然后继续学习。后来考了两年高考,想着不能再继续给家里添负担了,就没有再考而是去参加工作了。
北青报: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没有读大学吗?
王玉兰:我当时第一年高考距离分数线只差了6分,可以说都摸到大学的门了,但是没能进去,真的是人生里最大的遗憾,后来进了大学做保洁工作,其实也算是圆了我的“大学梦”。好在我女儿现在是这所大学的老师,她学习很好,大学、读研一直到后来出国留学,都是拿的奖学金,让我很骄傲,也是我最欣慰的事情。
文/本报记者 付
- 标签: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