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大润发电影院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强化主体功能区定位,加快推进各县区主体功能规划编制。引导资源要素按照主体功能区优化配置,争取国家和省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农产品主产区的支持力度,按照不同主体功能区定位,推进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优化组合,统筹区域板块协调发展。
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城乡居民就业创业空间更加宽广,增收渠道更加多样,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教育、文化、卫生、计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法制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社会更加包容和谐。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000元和15000元,幸福六安建设迈出坚定步伐。
金安区成套设备新型电机产业集聚发展。以江淮电机、先锋电机、利达机械等企业为支撑,以六安江淮电机超高效电机机组绿色设计技术研究及产品研发项目和智能型变频器研制及产业化项目为带动,力争到2020年产业规模达到150亿元。
打造合六叶工业走廊核心增长极。按照“一轴两组团多节点”布局,以312国道为轴,东部产业新城和金叶一体化两组团为重点,统筹推进国家级六安经济开发区以及市示范园区、金安(城北)开发区、裕安开发区、金寨现代产业园、叶集开发区等5个省级开发区和平桥工业园、姚李工业园、分口工业园3个工业集中区建设,打造工业经济增长极。“错位发展、培育集群”,强化规划引导,优化项目布局,发挥比较优势,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关联度,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区域品牌集群。到2020年,力争全廊规模工业产值占全市50%以上,亿元企业达到350家,10亿元企业达到20家,培育1-2家百亿企业,3-5家上市企业,形成一批百亿级的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和发展质量取得明显突破,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分工合作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第五章 实施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力
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引导作用,依托中心城区综合优势,进一步加强城市服务业中心建设,积极构建城市服务业副中心,提高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加强县域服务业中心、重点镇服务业中心建设,形成等级有序、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差别化发展格局。健全城乡商贸服务业功能体系,推动传统商贸向现代商贸转变升级,传统商品批发市场向特色型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建设具有综合功能的新型服务业集群。积极引进和培育品牌影响力强的大型现代商贸企业,打造高标准的商贸业集聚区。实施中心城区大型批发市场搬迁,支持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到社区设立直营连锁便利店、直销菜店等便民服务网点,实现“一社区一便民店”,打造“十五分钟便民消费圈”。加快农村商贸设施建设,支持城市商业企业向农村延伸开设商业网点,引导农产品进城直销。加强消费者权益,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商贸进行提升,引导商贸流通企业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推广“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新型配送模式,推进农村重点流通工程建设,扩大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消费,升级旅游休闲消费。到2020年,力争培育年销售额过亿元的流通企业40家以上,限上企业650家。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抓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推行试点,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制度。支持和引导企业主导或参与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提升专利质量,提高发明专利授权率和率。支持和引导企业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积极申报安徽省新产品,争创“安徽工业精品”。积极开展国家、省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加快培养和建立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队伍,进一步提升全市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管理能力。到2020年,力争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500件以上。
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开发区产城一体化试点,加快六安东部新城、霍邱经济开发区、金寨现代产业园产城一体化发展步伐。统筹推进主城区和开发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开发区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布局,推动开发区由单一生产型向生产生活生态型转变,逐步提高园区常住人口密度。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创建产城融合示范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和国家级开发区。
以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主线,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特色园区融合发展、大中小微企业协调发展,走出一条具有六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
支持科技创新主体和平台发展。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鼓励企业创新技术和产品、商业模式、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积极打造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示范作用的创新型企业,培育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鼓励领军企业对内创业孵化、对外并购整合,带动配套产业集聚发展。支持引导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院士工作站、行业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科技孵化器、众创工场等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平台。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组建产业战略联盟,加强共性技术攻关。支持国家级研发机构、市外高校院所和大中型企业在我市设立研发机构或分支机构。支持企业、科研平台与市内外有实力的单位建立创新合作关系。鼓励市内有实力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到市外、境外建立研发机构,将获得的科研用于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实施开发园区提升工程,促进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和金融资本向园区集聚,切实提升园区创新能力,积极创建省级高新区。到2020年,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分别达到450亿元和13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1.5%;建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2个,高新技术产业1-2个;新培育创新型企业70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1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40%。
生物产业。圣农生物石斛深加工、锦华生物、高桥湾石斛产业园、金寨中医药产业园等项目。
蔬菜:以淠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实施蔬菜产业提升行动,打造湾区蔬菜、郊区蔬菜、水生蔬菜、加工蔬菜、高山蔬菜、食用菌等绿色蔬菜生产,依托吉宝国际冷链物流园等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到2020年,力争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总产量达300万吨,蔬菜一产产值60亿元,二产产值20亿元,三产产值20亿元,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
装备制造。应流航空产业园、博微长安产业园、中植新能源客车、青年汽车新能源科技产业园、六安特种车辆制造、星瑞齿轮新能源汽车变速箱、六安汽车零部件齿轮、裕安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合肥汽车产业舒城配套、舒城机器人及模具产业园、江淮电机节能电机、江淮永达二期、恒源机械水工环保、星瑞压铸中心、阳光照明等项目。
以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基本途径,以生态环保重大工程建设和生态文范创建为重要抓手,推动目标导向由管控污染物总量为主向改善质量为主转变,努力建设天蓝山青水秀、宜居宜业宜游、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六安。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健全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检测认证、农机安全监理等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扩大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范围,完善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网络,提高人员素质,改进服务手段,提升农业生产服务保障能力。
市开发区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集聚发展。以瑞普数控、星瑞齿轮为龙头,以江淮永达轨道车辆自动门精密减速器、星瑞三期高端商用车变速器建设等重大项目为依托,引导企业建立以研发中心、技术中心为重点的创新平台,力争到2020年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
三是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城乡发展更趋协调。阜六铁、宁西铁复线建成通车,德上高速六安段加快建设,G312合肥-六安段升级全面完成、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基本建成。新建改建国省干线公1005公里、农村公3500公里。500千伏皋城变及4个220千伏和13个110千伏等输变电工程全部建成,农村电网加速推进。合肥-六安、六安-霍山天然气管道建成通气。淠河、史河治理,淠史杭灌区配套与节水、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重大水利工程建成或基本建成。“宽带六安”、“三网融合”、“两化融合”等信息化重点基础工程加快推进,“互联网+”快速兴起。六安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到74.4平方公里,人口超过66.2万人,城市首位度和品位大幅提升。县城及中心镇加快建设,预计全市城镇化率达42.7%,提高了6.8个百分点。248个省级美好乡村建设顺利推进,农村面貌大为改观。
第十六节建设全国重要特色农产品生产
叶集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家居制造首位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物流、新能源产业,建成全国重要的家居制造,集约、节约、环保、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园区。
第二章 加快新型工业化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新能源。适应能源发展新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发挥我市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积极发展抽水蓄能,稳步发展高效超低排放燃煤发电项目。加快金寨县国家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县建设,争取在全市推广。依托信义新能源、协鑫新能源、恒瑞新能源、振兴光伏新能源等企业,加快推进光伏电站及其组件生产建设;推进三峡新能源庐镇21MW、信义金寨东高山120MW、天润金寨朝阳山100MW等风电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金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积极引进非粮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秸秆成型燃料、气体燃料等项目;积极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延伸新能源产业链条,促进新能源设备制造、智能电网等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加快推进华电六安电厂三期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积极争取霍邱皖能、舒城国电高效清洁燃煤发电项目列入省规划。
按照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总要求,大力发展健康养老和养生产业。支持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孵化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积极稳妥地推进具有经营性质的公办养老机构转制成为企业,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扶持壮大中药材、养生食材、营养补品、保健饮品、健身器材等产业,积极发展特色专科医疗、远程医疗、护理培训、健康咨询、科学药膳、药品器材经营等健康服务业,借助体育赛事、健康会展等扩大健康产业影响,着力构建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咨询、康复保健、心理保健、营养与保健食品、休闲旅游、运动健身、教、健康家居、健康住宅、健康信息、健康教育等全方位健康管理及促进服务链,在“一谷一带”重要景区景点、城市周边等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的六安绿色城南、西部生态新区、东部产业新城以及吴家店、佛子岭、万佛湖、孙岗、中店、徐集等区域,规划建设一批休闲养生、运动健身、疗养康复、保健养老,逐步把我市建设成为区域知名的康养。
第一节“十二五”发展成就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十三五”期间如下基本原则:
采矿冶金及新材料。以首矿大昌钢铁冶炼及配套深加工为龙头,以开发矿业、金日盛矿业、金安矿业、张庄矿业、刘塘坊矿业等矿产为依托,发展优质铁精粉生产,着力延伸产业链条,重点支持发展粉末冶金、精密铸造,大力发展电子功能材料、3D打印材料、PC构件等新材料产业,积极发展优特钢生产。推进金寨钼矿采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周油坊铁矿云母深加工及应用项目建设。形成全国重要的优质铁精粉、铁基新材料、钼基新材料及其精密铸件生产。
裕安区循环经济及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以高迪建材为龙头,推进房屋建筑工业化PC构件和地下管廊构件、中宝建材的新型无机保温材料,天通(六安)电子的高导锰锌软磁磁芯生产、佑逸管业的大口径高静音管、螺旋消音管、地暖管生产等重大项目,力争到2020年产业规模达到120亿元。
新能源。信义光伏电站、新皇明能源、恒瑞新能源二期、爱森能源二期、协鑫新能源项目、金寨抽水蓄能电站、华润光伏发电、迪凯特聚合物电池、协鑫光伏组件、裕安平桥工业园区光伏光电产业园、霍邱光伏发电示范园、华电六安电厂三期、国电舒城电厂、皖能集团霍邱电厂等项目。
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构府、企业、共治的治理体系,建立质量改善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双重体系,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实施质量目标导向总量控制。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工业源、面源、移动源“三源”综合治理,强化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联治。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区纳污“红线”,加强水源地,加快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开展城市和县城黑臭水体治理。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划定土壤优先区域,实行严格的土壤制度,建立土壤质量监测体系,对被污染地块分类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加强城乡治理,持续开展垃圾和污水治理,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加强废物监管,实现废物安全转移处置。到2020年,力争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以上,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以上,乡镇生活垃圾处理率85%以上,重点乡镇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实现全覆盖,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和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做好“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决策部署,指导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顺利实现决胜阶段的目标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六安市委关于制定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在广泛征求意见和的基础上,编制了《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第四节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霍山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农林产品深加工首位产业和电光源、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建成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集约利用土地和生态的示范区,力争建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一是总量迈上千亿元台阶,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到1143.4亿元,年均增长9.2%。财政收入增加到150亿元,年均增长16.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到103.3亿元,年均增长1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到562.6亿元,年均增长14.3%。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到113元,年均增长21%。
构建大别山生态屏障。加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管理,积极争取创建六安大别山国家公园。严格林业生态红线,推进六大水库周边及其上游山区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工程建设,完善水系林网、农田林网、道林网,大力实施山区、库区新一轮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工程,构建皖西大别山区、江淮丘陵区森林生态安全屏障。到2020年,力争全市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分别提高到47%、50%,活立木蓄积量增加到3300万立方米。实施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完善自然区建设和管理体制,新建一批省级自然区。到2020年,力争自然区占全市国土面积比例达到10%以上。严格水源涵养区、淠史杭源头区,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建立健全大别山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加强金寨、霍山、舒城、金安、裕安等重点预防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监督管理和监测,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投入,实施国家水土保持和山洪沟治理重点建设工程,减少重点预防区水土流失。继续实施六安库区饮用水源和周边质量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安徽大别山水生态补偿工作,积极争取纳入国家水生态补偿范围。到2020年,力争六大水库等重要水源地水质稳定保持地表水Ⅱ类标准,大别山水生态补偿指数(P值)小于1。
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支持城乡农贸市场按照布局规划进行标准化建设和。推进订单销售、农超对接、冷链物流、连锁经营、电商、快递物流配送等新型商贸流通方式发展,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开展农批对接、农超对接等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和农村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整合农村物流资源,推进农村物流市场发展。推进供销合作社组织创新、服务创新、经营创新,积极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到2020年,力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800家以上。
畜禽:加快畜禽良种繁育、防疫体系和规模化养殖建设,推进霍寿黑猪、皖西白鹅、叶集山羊、大别山黄牛、麻黄鸡等特色产业建设,构建全国一流生猪养殖、现代屠宰加工和中高端肉制食品产业链,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皖西白鹅、麻黄鸡养殖、加工、优质禽肉食品产业链。到2020年,力争实现畜禽一产产值110亿元,二产产值60亿元,三产产值60亿元,总产值突破230亿元。
第二十五节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五是区域合作扎实推进,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合肥经济圈、皖北结对合作深入开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建设、大气联防联控、产业分工协作、统一市场体系建设以及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等取得显著成效。招商引资和对外水平稳步提高,五年累计引进境内资金3268亿元、外商直接投资15.6亿美元,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35亿美元。
第一章 绿色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是经济结构显著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第一产业比重下降4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稳步提高。农产品加工产值增加到860亿元,实现粮食总产491.3万吨,连续“十二年丰”。规上企业达到1079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29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加到248.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89.5亿元,旅游综合收入增加到202亿元。
尽管国际国内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是也面临着很多有利条件。一是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外部相对稳定,经济发展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二是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增长速度不可避免换挡的同时,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力持续转换,出新的发展活力。三是随着消费需求升级、发展动力转换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我市的生态资源优势日益凸显,为科技研发、会展经济、电子商务、旅游休闲、健康养生等现代服务业和生态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国家实施“一带一”、长江经济带、淮河流域综合治理与振兴发展规划,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生态文范区建设和中央大别山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战略措施的实施,为我市绿色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脱贫攻坚,提供了较多的政策机遇。经过近十几年的努力尤其是“十二五”的发展,我市经济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党政干部人才队伍日益壮大,为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探索实行开发区与行政区“政区合一”的体制机制。强化开发区投融资平台管理,多渠道筹集园区建设资金,鼓励采取PPP等方式引导民营资本参与开发区建设。
推进绿色集约发展。加快霍邱经济开发区、叶集经济开发区国家级循环化示范试点园区建设,支持各级各类开发区积极创建国家级循环化示范试点园区、低碳工业园区、新能源应用示范产业园区等绿色园区。加大对低效用地的处置力度,探索存量用地二次开发机制,创新闲置土地盘活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引导中小项目向标准化厂房集中。到2020年,力争国家级开发区和50%以上的省级开发区完成循环化。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和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和产业化联合体的创建,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研发和升级,提高精深加工水平。鼓励龙头企业自建原料生产,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建立紧密合作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到2020年,力争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000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800家,其中50亿元企业1-2家,10亿元企业3-5家,亿元企业200家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7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500家以上,家庭农场6000家,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00家、联合社25家、示范家庭农场300家、种养殖大户1万户。
推进两化融合。大力发展“互联网+协同制造”,促进工业产品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广泛开展“数字企业”、“智慧企业”、“智慧园区”建设活动,重点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装备智能化提升工程、产品升级和产品研发设计工程、企业管理体系贯标示范工程和两化融合支撑工程。到2020年,培育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10户、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50户,省、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00户,“数字企业”、“智慧企业”2000户。
推进智能制造。以制造智能化升级为突破口,重点承接发展智能化高端装备,加大传统装备自动化、智能化。在装备及零部件、轻纺、食品、家具等制造业领域,力争建成一批智能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和智慧工厂,加快生产装备智能化。促进工业大数据集成应用,鼓励优势企业应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产品营销和服务等环节智能决策水平和经营效率,加快生产服务智能化。“十三五”期间,力争实施技术示范项目10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程50个以上,累计完成技术投资1500亿元。
实施大企业成长计划。以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循环经济产业龙头企业为重点,继续实施“百亿企业培育、十亿企业成长、纳税过亿企业扶持”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引导企业升级、兼并重组和管理创新,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行业领先地位和较强带动能力的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在企业项目建设、兼并重组和开展国际化经营、上市融资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发展。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技引智放在重要,着力提高合作和招商引资水平。抢抓“一带一”、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机遇,积极参与合肥经济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速融入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支持企业在更广领域集聚国内外先进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大破解发展瓶颈,以大助推产业升级,以大扩大经济总量,增加整体实力。
生态优势凸显。绿色发展统领作用充分发挥,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等主要指标达到全省领先水平,森林覆盖率达到47%,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基本建成安徽优质水源地、大别山区转型发展示范区、全国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全面构筑起长江和淮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商贸。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裕安亚夏汽车财富广场、舒城杭埠公共保税区、舒城城东大市场、叶集城市综合体、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六安农机大市场、中国中部木竹产品交易大市场等项目。
四是绿色发展初见成效,生态优势日益凸显。出台了《关于加快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见(试行)》,编制实施了《六安市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总体规划》和《行动计划》,六安茶谷暨淠河生态经济带、合六叶工业走廊暨金叶一体化战略部署深入推进,金安区等5县区成功列入首批国家级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霍山、金寨被列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积极开展大别山水生态补偿,加强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治理,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第三节“十三五”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加快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建设,积极争创省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严格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加强能源资源计量管理和能效评价,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和能效“领跑者”制度。开展工业领域能效提升行动,制定并实施高耗能行业产品能耗限额标准体系。实施建筑能效提升工程,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推进既有建筑节能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实施“车、船、、港”百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和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科技专项行动。鼓励使用高效节能农业生产设备。开展低碳城市(镇)、园区、商业、社区、产品试点创建,推动自愿减排交易活动,健全碳排放交易支撑体系。保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引导企业加大智能化和绿色化,促进采矿冶金、木竹草柳加工、通用设备制造、轻纺服装、建筑建材等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加大产业重组力度,支持企业间战略合作和跨行业、跨区域兼并重组,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能力。
第二十四节加大治理力度
六安集中示范园区。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首位产业和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集聚,建成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和六安东向发展门户。
金安区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机电首位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轻纺服装、现代物流业,建成成套设备新型电机产业集聚发展,成为六安对接高速出口的北部发展门户。
第二十二节 促进质量品牌加快升级
第二十三节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
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障”,力争到2018年44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9年所有贫困县区全部“摘帽”,2020年现行农村贫困线下4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研究开发、转让、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服务等行业,增强科技服务功能。依托各类开发园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建设产学研结合的院士工作站、行业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科技孵化器、众创工厂、农业专家大院等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平台。围绕检验检测服务,建设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中心。
振兴发展。深入实施《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大别山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和《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增加有效投入,增强发展动力,促进产业发展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努力实现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人均指标前移,质量效益提升,国民经济实现新跨越的奋斗目标。
夯实旅游配套设施基础。推进六安中心城区旅游集散主中心和四县次中心建设,着力构建中心城区至城郊半小时、至重点旅游景区1.5小时旅游圈。全面完成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及配套工程建设,分步实施交通干线与3以上景区“最后一公里”达标工程。优化重点景区与高铁站、新桥机场及市内火车站、汽车站之间的交通衔接,开通六安茶谷客运班线。加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的道、电力、饮水、厕所、停车场、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旅游厕所新建改建,实现道标识、旅游符号等标志设置规范化。加强旅游防护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旅游景区突发事件、高峰期大客流应对处置机制和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保障旅游安全。
发挥霍山、金寨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金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试点县示范效应,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推广体系建设,完善质量安全追溯和承诺制度,切实保障食品安全。深化与涉农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完善以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和科技专家大院建设为重点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积极创建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工作站,深入实施水稻、小麦等粮食丰产工程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重大专项,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发挥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生产经营主体推广农业标准的主力军作用,推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加强农业生产过程病害监测检验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强化投入品管控,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进绿色化生产。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制假售假行为。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推进社会共治。到2020年,力争全市科技特派员发展到1000人,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发展到100家,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工作站50个,120家企业、380个以上农产品获得“三品”认证,创建蔬菜、茶叶、水果国家级标准园20个、省级标准园40个,部省级畜禽规模标准化养殖场70个,部省级水产标准化示范场70个,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
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能源、生物产业、电子信息、采矿冶金及新材料六大主导产业,力争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80%以上。
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支持木南及林寨、长集、麻埠、石龙河、大沙埂、桃溪等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发挥各自的资源、、人才等优势,打造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依托六安茶谷建设现代特色农业观光园,依托合六叶工业走廊建设现代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依托淠河经济带建设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到2020年,力争新增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家以上、省级2家以上。
充分发挥大别山生态资源和六安交通区位优势,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大力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到2020年,力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40%,争创1-2家省级服务业综合试点县(区)。
第十三节提升传统商贸业
霍山高桥湾现代产业园。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制造首位产业和食品加工业,打造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建成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集聚。
第十九节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到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前进道并不平坦,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挑战依然严峻复杂。从国际来看,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低迷,贸易增长乏力,主义抬头,我国经济增长将更多地需要靠国内需求拉动。世界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发达国家推进高起点“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加速工业化,对我国科技进步和产业振兴带来严峻挑战。地缘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交织,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内来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资源约束趋紧,生产要素成本偏高,消费需求低迷,生产能力过剩,传统动力快速消退,新生动力尚未形成,经济进入新常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和降成本、补短板的任务十分繁重。就我市而言,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集中度不高,龙头企业偏少,技术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二是资源约束强化,要素成本上升,创新能力偏弱,发展动力不足。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社会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四是居民收入水平低,贫困人口多,脱贫任务艰巨。
第二十节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第四章 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第八节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
舒城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食品加工首位产业和童车童床、五金制造、汽摩配件产业,建成全国重要的童车童床设计制造采购、汽摩配件和食品加工。
第二十六节健全生态制度保障体系
专栏3 “十三五”新型工业化重大项目
支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建立“个转企”、“小升规”培育后备库,落实税费减免、财政、金融、社保、准入、公共服务等方面扶持政策,促进制造型和制造服务型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到2020年,力争培育销售收入100亿元企业2-3家、10亿元企业30-40家、亿元企业500家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00家左右、省级小微企业创业25家,基本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梯队新格局。
第六节提升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六安市新能源(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生产集聚发展。以中植新能源汽车、青年新能源汽车、星瑞齿轮等企业为支撑,打造新能源汽车生产,力争到2020年,产业规模达200亿元。
实施中小企业扶持计划。鼓励和支持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发展优质劳动密集型和地方特色产业中小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形成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引导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开展合作,培育一批“配套专家”,提高产业链协作配套水平。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优化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发展。
激发创业创新主体活力。通过股权激励、财政补助、贷款支持和完善创业失败救助体系等方式,充分激发全社会创业,拓宽创业贷款扶持对象,提高额度,简化手续,积极扶持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完善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创业、离岗创业有关政策,提高科研技术人员创业创新积极性。实施高端人才引进项目激励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回乡创业创新。深化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合作发展,引进更多市外境外企业家、战略投资者、技术和管理人才来六安投资兴业。
霍邱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铁矿开采及深加工首位产业和新材料、机械制造、电子设备制造业,着力打造绿色矿山、高端矿业和高端铁基新材料研发生产集聚。
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重点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平台建设,支持科技人员和科技人才团队创业创新。支持和引导社会资金设立创业投资公司,在我市开展创业投资业务。促进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相结合,构建风投、创投、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质押等多元化投融资体制。
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核装备、航空设备等特种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生产,电机、机床、机器人等通用设备和基础零部件生产,积极支持工程机械生产发展。依托应流集团,引进中航、中广核等龙头企业,发展航空航天装备、核装备关键零部件生产。依托冀东华夏、博微长安、星瑞齿轮、强大齿轮等企业,发展改装汽车及汽车变速箱、齿轮、压铸件、翻转锁止、汽车电子、传感器等汽车零部件生产,着力打造百亿元齿轮产业集群。依托江淮电机、恒源机械、瑞普数控等企业,引进整机及核心零部件制造商、集成商,发展高档数控机床以及机器人设计、生产和集成应用为主的智能制造业,重点发展节能电机、水工环保设备、节能电工设备等节能环保设备和基础零部件制造业,着力打造百亿元电机产业集群。积极支持威玛重工、维麦科斯发展工程机械生产。大力引进新能源汽车及其电池、齿轮、变速器、电机等主要零部件生产,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车载充电机等充电设施建设,建设成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客车及专用车生产。到2020年力争产值达到800亿元,把我市打造成全省重要装备制造产业。
第十四节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城乡发展统筹协调。中心城市首位度和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县城和中心城镇带动城乡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合六叶工业走廊暨金叶一体化、六安茶谷暨淠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8.4%。
第十节建设旅游经济强市
把扶持现有重点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提质增效放在重中之重,加大企业帮扶力度。
绿色食品工业。以丰富优质的农副产品及水资源为基础,“生态、高效、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重点发展粮食精深加工、精制茶、食用油、饮料酒及水饮品及水产品、肉制品、乳制品、脱水蔬菜等其他特色食品深加工。通过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培育壮大现有龙头企业,重点打造迎驾食品产业园、舒城县快乐蜂食品产业园、霍邱县长集食品产业园、裕安区华园绿色食品产业园,引导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着力引导企业更加注重质量品牌建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提升产品附加值,成为绿色食品加工示范企业和国际竞争力强的出口企业。到2020年力争产值达到500亿元,成为国家级绿色食品加工。
严格土地利用规划管控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科学确定城镇村、开发区建设用地规模和开发边界。健全建设用地使用标准体系,建立存量建设用地盘活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挂钩机制。以农村居民点和工矿废弃地整理为重点,针对沿湖、沿河及城镇、工矿周围的各种地、废弃地和灾毁地积极开展建设用地复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到2020年,力争全市万元生产总值建设用地消耗比2015年下降10%。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完善基本经营制度,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承包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制定扶持政策,引导农户长期流转承包地并促进其转移就业,支持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民合作社开展全程托管或主要生产环节托管,实现统一耕作、规模化生产。到2020年,力争实现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70万亩,耕地流转率超过55%。
第十二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加快培育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支持淘宝“特色中国洠襑虛”以及邮乐农品网大别山馆、“蜂狂购”、“三个农民电子商城”、“幸福淘购”等电商平台发展,着力培育徽六、亿美、三乐等网商知名品牌,切实促进传统工商企业电商化,在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网络旗舰店、专卖店,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鼓励建设集商品贸易、物流仓储、融资、研发创意等多功能、多业态于一体的市级和县区电子商务园区,鼓励建设标准化厂房和电子商务楼宇。完善电子商务全产业链支撑体系,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与电子商务协同运作的物流配送体系,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支持企业开展咨询、信息、法律、技术等内容的外包服务。支持构建安全、兼容、快捷的在线支付平台,培育和支持我市第三方支付企业发展。整合金融业信用信息资源,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促进电子商务诚信交易。支持霍山、金寨、舒城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推动快递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与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相适应的快递企业与快递服务体系。到2020年,力争培育或引进5-10家年交易规模亿元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电子商务领军企业,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150亿元。
综合考虑国内外和我市未来发展趋势条件,“十三五”时期我市的指导思想为:
第六章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
“十二五”时期,是六安绿色发展、跨越崛起的重要时期。全市人民在市委、市坚强领导下,招商引资主战略、工业化核心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应对各类风险和挑战,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金寨现代产业园。重点发展清洁能源首位产业和电子信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现代物流业,建成清洁能源生产及配套产业集聚发展、大别山老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城区。
第十七节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霍邱县铁基新材料和云母研发生产集聚发展。以首矿大昌、武钢实业、金日盛等企业为支撑,以年产4000吨粉末冶金制品、年产5万吨还原铁粉等项目为带动,力争到2020年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
加速科技。加快建设六安大学科技园,通过共建技术平台和中试,面向产业需求开展技术研发与。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企业孵化功能和水平。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和公共科技服务需求,拓展服务领域和范围,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推进科技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激发知识产权管理、科技转移等积极性。建立完善职称评定、岗位管理、考核评价制度以及企业和科研机构科研人才双向流动机制。
第三章 发挥生态区位优势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第十一节培育健康养老和养生产业
茶叶:实施六安茶产业五年振兴计划,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茶旅游、茶休闲、茶科技、茶文化、茶养生等产业,努力将六安茶产业打造成世界最好绿茶品牌,六安瓜片品牌价值进入全国前5名。到2020年,力争实现茶产业一产产值35亿元,综合产值120亿元左右,建成覆盖全国的茶叶营销网络。
第二十七节塑造绿色生活社会风尚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总系列重要讲话,认真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发展第一要务,以绿色发展为总取向,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调转促为主抓手,以创新为主动力,大力实施合作战略、新型工业化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一心一廊”、“一谷一带”建设,着力提升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合力脱贫攻坚,保障改善民生,走出一条大别山老区绿色振兴的特色之,确保如期全面脱贫,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裕安区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新型建材及新材料首位产业和轻工纺织、机械零部件、农产品加工业,建成循环经济及新材料产业集聚。
发挥特色优势,加快培育优质粮油、蔬菜、茶叶、畜禽、水产、竹木、羽绒、中药材八大特色产业集群工程,大力推进霍山石斛、药百合、灵芝、天麻、茯苓、瓜蒌等中药材和板栗、竹笋、葡萄、葛根、食用菌、蓝莓、山核桃、猕猴桃、脆桃等绿色食品以及皖西白鹅、霍寿黑猪、叶集山羊、水库有机鱼等地方优势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到2020年,力争全市特色农产品生产面积超过400万亩,肉类总产量超过42万吨,水产品总产量超过25万吨,农业总产值450亿元左右,实现向特色农业强市跨越。
金寨县清洁能源生产及配套产业集聚发展。以信义集团、协鑫集团、东旭集团等企业为支撑,以地面光伏电站、光伏组件制造等项目为带动,打造金寨县清洁能源生产及配套产业集聚发展,力争到2020年完成清洁能源生产及相关高端设备投资500亿元,实现清洁能源生产及相关高端设备加工产值300亿元,建设清洁能源装机容量4GW,成功创建国家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县,打造安徽省可再生能源生产、安徽省可再生能源高端装备加工制造。
夯实创业创新载体。落实小微企业发展扶持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机构,搭建孵化与创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式服务载体,打造“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的孵化体系,聚集和连接各类创业创新资源,增强创业创新支撑能力。到2020年,力争全市构建众创空间10个,入园创业孵化项目300个,扶持大众自主创业团队(项目)100个,培育引进创业投资机构5家以上。
现代金融业。鼓励金融机构推进金融创新,积极使用知识产权质押、林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动产质押、供应链融资等创新型信贷产品,推进使用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理、保函等创新型融资工具,增强金融服务功能。积极引进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到六安设立分支机构,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参股或出资组建培育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支持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引导扶持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等新型金融业态加快发展。完善信用和再体系,规范发展保险业和各类金融中介机构。
大力实施现代农业重大工程,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到2020年,力争实现主要农作物优质品种占比90%以上,粮经(饲)种植比例达60:40,养殖业占农业比重50%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达2.5,农业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综合实力再上台阶。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左右,经济总量超过1500亿元,户籍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胜地、全国重要的文化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和大别山老区核心增长极。
六是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公共服务显著改善。预计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60元,年均增长11.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16元,年均增长14.2%。五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73.7万人。医疗卫生体制全面完成,新农合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城镇累计就业26.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市区基础教育重点工程全面完成,城乡学校“全面改薄”工程深入推进,学前三年和一年幼儿入园率、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推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统筹优化布局,突出主导产业和首位产业,做强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市集中示范园区,引导各县域开发区合理分工和特色发展、集群发展。有序整合撤并一批效益低、无特色、发展慢的乡镇工业集中区,引导企业向省级以上开发区集中。着力打造六安电机集群、六安齿轮集群、霍山高桥湾高端装备制造集群、舒城杭埠电子信息集群、叶集家居制造集群、霍邱金寨铁基钼基新材料集群、金寨清洁能源集群、霍山金寨生物健康集群、霍邱粮油加工集群等一批市场影响力大、产业配套和辐射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增强园区平台可持续发展能力。
全面推进六安茶谷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品位建设,以“谷”为纽带,以茶谷小镇和重要景点为节点,推进茶谷沿线乡镇在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对外宣传等方面一体化发展。大力实施茶谷小镇、茶谷小院、茶谷小站工程,建好节点,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加快茶谷沿线的基础设施及旅游文化产业建设。以“茶”为主题,将茶叶、毛竹、石斛、油茶、生态有机鱼等产业发展与生态、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生融为一体,大力发展茶谷沿线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事农特产品深度开发、生产加工和品牌营销,拉长茶谷农业产业化链条,积极开展大别山徒步、六大水库垂钓等运动休闲品牌建设,加快休闲旅游、自驾旅游、智慧旅游、摄影旅游、探险旅游、登山旅游、水上旅游、科考旅游及健康养生等新业态发展,着力把茶谷建成生态谷、产业谷、旅游谷、养生谷、富民谷,打造成世界最好绿茶原产地、大别山国家风景道、大别山湖群国家旅游休闲区、国家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绿色发展试验区。
舒城县杭埠镇经济开发区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件集聚发展。以胜利精密制造、联科表面处理、英力电子科技、信陆电子科技和吉晟精密机械科技等企业为支撑,以胜利精密制造显示触控模组和精密结构模组构件生产、安徽联科年表面处理各种电脑配件650万平方米、安徽英力电子、安徽信陆电子精密注塑机研发生产及安徽吉晟精密机械机器人及模具研发生产项目为带动,力争到2020年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把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质量品牌加快升级,推动产业在内涵提升中做强,在外延拓展中做大,全面提升产业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提升创业创新服务水平。建立政策集中发布平台,实现创业创新政策和服务全覆盖。加强创业培训和创业后续服务,鼓励拥有丰富经验和创业资源的企业家和专家学者等到园区、企业开展培训。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县区采用创新券、创业券等方式为创业创新者提供服务。大力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包容的创新文化,打造系列创业创新活动品牌,举办各类创业创新大赛和“创客之星”评选活动,激发全社会各类人员创业创新热情。
集群集聚、集约节约、低碳循环、产城融合,推动园区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努力把开发区建成产业转移示范区、产城一体新城区、对外新高地和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到2020年,力争规模工业企业入园率提高到6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7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达50%以上,成功争创1个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培育1个产值500亿元园区,3-5个百亿元园区。
建立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加大对我市生态功能区的补偿力度,探索市域内部生态补偿试点。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湿地励试点。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提高生态公益林管护费用补偿标准,探索建立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的市场化机制,开展生态、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深化水价。推进天然气价格。加快矿业权市场建设,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健全矿山地质与恢复治理长效机制。探索建设排污权、碳排放权、节能量、水权交易制度。
乡镇工业集中区。结合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移民搬迁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有序归类整合搬迁一批位于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饮用水源区的乡镇工业集中区,加快撤并一批产业低端、不环保、效益差的乡镇工业集中区。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放宽行业准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美丽乡村、土地整治等基础设施领域和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医疗、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领域。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参与重大项目的投资、建设与运营,参与或发起设立新型金融机构。推动民营企业围绕装备升级、品牌质量提升、促进节能减排、提高规模效益等实施,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加快技术创新,走专精特新和集约发展之。鼓励民营企业开展资本运作,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境内外上市等形式,建立多元化的股权结构。落实扶持励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帮助民营企业推进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产业化,提升核心竞争力。鼓励民营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促进集聚发展;以重点大项目、大企业为龙头,支持民营企业延伸产业链,促进协同发展。大力开展民营企业家培训,提高民营企业家整体素质,积极培育“创二代”健康成长,帮助企业人掌握现代化企业管理知识,转变“家族式管理”思维,增强依法经营意识,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到2020年,力争全市民营企业总数超过5万户,培养出20名全国知名、50名全省知名企业家和1000名企业家后备人才。
第十八节强化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
羽绒:建设全国一流的集养殖、加工、交易于一体的羽绒产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羽绒和相关制品名牌,把皖西白鹅全力打造成一张享誉全国的特色产业名片。到2020年,力争羽绒及羽绒制品加工业产值超过70亿元、国际国内贸易总额达到80亿元。
依托宁西铁、阜六铁,建设铁物流中心。依托淮河、杭埠河等河流,形成水运物流通道,建设港口物流中心。依托济广、德上、沪陕、沪蓉高速公及国省干道,形成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陆物流通道,提升六安国家陆枢纽城市的规模和辐射能力。加快火车站-城南等4个综合物流园和东部新城、城西等8个物流中心及苏埠、斑竹园等10个配送节点建设,大力发展工业品物流、农产品物流,发展大商品物流、城市配送物流、保税物流。推进落实快递“向下、向西、向外”工程和“上车、上船、上飞机”工程,加强与铁、公、水、民航等运输企业合作,衔接综合交通体系。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金融业、农渔牧林业之间的联动发展,推动产业间深层次融合。鼓励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和农业企业整合业务流程,分离物流业务,发展物流外包。引进和培育大型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推动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平台服务功能,促进物流信息与公共服务信息互联互通。重视物流人才引进和培养,推动物流标准建设,完善物流金融服务,积极发展智慧物流。到2020年,力争基本建成1-2个物流园和3-5个物流中心,引进和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3-5家。
服务业集聚区。创新发展模式,引导各类生产性服务业合力集聚。积极培育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信息、研发设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到2020年,力争建成5-8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全省百强服务业企业达到1-2家。
建设淠河生态经济带和北部农产品主产区。水利与交通并行,产业与生态并举,扶贫与开发并重,将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产业发展融为一体,深入开展淠河流域治理,打造淠河黄金水系。以淠河绿色长廊为重点,推进全流域生态建设与;以农副产品为依托,发展现代优质高效农业;以百里河堤为主干,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全力打造成为水害彻底根治、产业高效优质、生态有效、景观舒适优美、群众增收富裕的安全带、产业带、生态带、观光带和富民带。以淠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为引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示范区、示范主体建设,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增强北部农产品主产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创优旅游发展。推进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餐饮、乡村旅游、旅行社、导游服务等方面标准化建设。创建“一盘棋”模式,整合跨区域、跨行业旅游资源,推进旅游资源管理一体化。建立市级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支持霍山县省级智慧旅游试点,加快智慧旅游发展。加强与黄冈、信阳、安庆等大别山周边市县旅游开发合作,合力打造核心旅游品牌。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诚信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消费。到2020年,力争实现游客年接待量达3850万人次,年旅游总消费达到320亿元以上;新增国家5旅游景区1个以上,4旅游景区5个,建成一批特色旅游城镇、乡村旅游模范村、特色村和农家乐;实现旅游脱贫10万人,基本把我市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胜地,全国重要的文化科研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实现向旅游经济强市跨越。
中药材:扩大以霍山石斛为代表的中药材及灵芝、天麻、茯苓、西洋参、药百合、瓜蒌等道地药材的原种繁育和原产地栽培规模,建成大别山绿色有机中药材种植。加快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进程,加快制定产地加工规范,逐步形成中药材研究、开发、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中药材产业化体系。到2020年,力争实现中药材产业一产产值40亿元,二产产值30亿元,三产产值30亿元,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霍山县高桥湾现代产业园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以应流集团、科皖特种铸造、忠福机电等企业为支撑,以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铸造及加工关键技术产业化、自主研发核电站核一级关键泵阀铸件产业化、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关键设备核心部件产业化、高温合金和高性能零部件处理工艺(热等静压)技术、年切削加工100万小时铸件零件化技改等项目为带动,力争到2020年产业规模达到320亿元。
第二十一节 大力提升民营经济
竹木:以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新一轮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长江淮河防护林和平原农田林网等重点工程为支撑,实施竹林质量提升行动,建设现代高科技示范竹园。加快金寨、霍山、舒城县和金安、裕安区南部山区毛竹建设,在低山向丘陵过渡地带大力发展元竹,建设312国道和高速沿线苗木花卉产业带。到2020年,全市建立木材原料林100万亩,毛竹丰产林60万亩,元竹林20万亩,笋竹两用林10万亩,实现木竹产业一产产值40亿元,二产产值190亿元,三产产值30亿元,总产值超过260亿元。
协调发展。产城融合,大力推进中心城市建设,不断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发挥好中心城市的主导和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培育小城市,统筹推进县城、中心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合六叶工业走廊暨金叶一体化、六安茶谷暨淠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加快文化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增强意识,传统美德,推动物质文明和文明协调发展。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霍邱经济开发区、叶集经济开发区国家级循环化示范试点,推动裕安开发区、金寨现代产业园等省级开发区实施循环化,探索构建循环工业体系。以铁矿资源集约化开发和循环化为重点,提升采矿冶金废弃物、副产物综合利用回收再利用水平,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打造绿色矿山、高端矿业。研发推广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先进技术,推进矿山“三废”资源化利用。到2020年,力争开采回采率提高3个百分点,选矿回收率提高2个百分点,综合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积极开展秸秆、畜禽粪便等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构建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积极构建循环型服务业体系,推进服务主体绿色化、服务过程清洁化。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推动“城市矿产”资源高值化利用和集聚化发展,建设循环型社会。鼓励构建废弃物逆向物流交易平台,发展再制造,推动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协同发展。
采矿冶金及新材料。金寨钼矿采选及其深加工、六安云母深加工及应用、首矿大昌300万吨钢铁、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型材料产业园、金安区新型建材工业园、裕安区新材料循环产业园、舒城绿色建材集聚区等项目。
推动“旅游+”融合发展。挖掘整理六安特色文化,建设一批红色旅游小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展示、文化节庆活动品牌和特色旅游文化演艺节目,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支持大别山徒步、登山、垂钓、水上运动、汽车营地等运动休闲品牌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县区打造健康医疗和养老养生旅游休闲。依托遗产遗迹、“三线厂”旧址、军事旧址等,积极开展研学旅游。实施旅游强县、旅游乡镇、乡村旅游示范村和农家乐四级联创工程。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推动乡村旅游个性化、特色化发展,开展乡村旅游创客行动,大力发展自驾旅游。
水产:加快现代渔业建设,集中扶持水产大县,全面推广低碳高效库塘循环水养殖技术,做大做强水库有机鱼、鳗鱼、甲鱼、黄鳝等特色规模产业。加快发展城郊观光渔业、休闲垂钓业以及渔具、饲料、鱼药、水族器材等关联产业。开发淡水鱼冷冻鱼糜制品系列等精深加工产品、新型水产食品和胶原蛋白、骨钙制剂等生化制品,建成1个加工产值超过10亿元的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到2020年实现全市水产一产产值40亿元,二产产值20亿元,三产产值20亿元,总产值突破80亿元。
电子信息。依托博微长安、胜利电子、中创信测、阳光照明、中兴科技、渠道网络、世林集团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电子设备、信息设备、智能终端、新型显示、智能家电、节能光源、集成电、光伏电子、电子元器件、应用电子产品等产业,积极开拓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相关产品和服务。加快推进舒城电子科技产业园、六安电子信息与软件科技园、中兴金寨战略性新兴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到2020年力争建成2-3个百亿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园。
以争创“国字号”、“省字号”品牌为引领,加快推动“六安制造”向“六安创造”转变、“六安品牌”向“安徽品牌”、“中国品牌”升级,着力培育一批百亿级、十亿级品牌企业和亿级品牌产品,全面推进六安茶谷“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积极开展童车童床、电机、齿轮、变速箱、绿色食品、羽绒加工等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创建活动,实施工业产品质量提升计划,建立重点消费品领域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和追溯制度。实施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行动,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建立健全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体系,着力建设一批覆盖重点行业、关键环节的高水平质量公共服务平台。健全消费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和市场准入、退出制度。完善质量品牌监管体系,加大对质量违法和假冒品牌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到2020年,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3%以上;竣工交付使用的建设工程质量达到国家标准,交验合格率达到100%;在服务行业推行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服务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主要服务行业顾客满意率显著提高。
第二节“十三五”发展
商务服务业。积极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广告会展、融资租赁、市场调查等商务服务业,构建商务服务平台,吸引知名商务企业和机构进驻我市,增强商务服务功能。
新一轮科技和消费需求升级的趋势,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作用,大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到2020年,力争全市自主创新能力达到全省中等以上水平。
第十五节稳定粮食生产能力
严格政绩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严格执行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适时修订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办法。探索建立分工明确、统一协调的自然资源监测和统计体系。探索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质量考核制度和生态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建立和完善生态管理制度。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管理制度。建立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健全举报、听证、和监督制度。建立信用评价制度。健全风险防控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大气、水、土壤等污染区域联防联治新机制。健全完善矿山地质监督管理制度。建设气候变化风险及极端气候事件预测预警系统,推动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制度和数据报告制度,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共享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由人民共享。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拓展就业创业渠道和空间,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人口发展战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让六安人民在振兴发展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优质粮油: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稻谷、小麦、油菜籽、油茶籽等粮油资源,通过技术升级和集成创新,重点建设以优质食品及综合精深利用为主要内涵的粮油加工产业群。到2020年,力争建成160亿元的优质粮油加工产业,带动建设300万亩优质稻米标准化生产和100万亩有机及优质油茶林。全市实现优质粮油产业一产产值100亿元,二产产值150亿元,三产产值50亿元,总产值达300亿元以上。
建立源头制度。逐步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数据采集、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产权管理、用途管制等制度。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覆盖全市的水资源管理监测系统和监管体系。制定节约用水、河湖水域岸线登记等地方性法规。调整和完善耕地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稳步推进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工作。完善矿产资源规划制度,严格准入管理。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探索建立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电子信息。舒城电子科技产业园、中鑫模具产业园、中创信测科研产业、六安电子信息与软件科技园、中兴金寨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安徽中冠3D打印、巨成中皖智能家居、安徽英力电子笔记本电脑结构件生产、金寨阳光照明设备生产等项目。
实行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控制。贯彻以水定需、节水优先方针,严格用水需求管理,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分质供水,优水优用。推进工业、农业、城镇等重点领域节水,推广使用节水技术、工艺和产品,扩大再生水利用。完善水价形成机制,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开展水权交易试点。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积极探索不同类型水利融资模式。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创建,建设节水型社会。到2020年,力争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34亿立方米以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
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的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重点培育汽车及零配件制造首位产业和新型建材加工、轻工制造、生物制药产业,建成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集聚,力争跻身全省先进开发区第一方阵。
绿色发展。实行最严格的制度,将生态文念贯穿到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用绿色生态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大生态环保突出问题的治理力度,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建设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六安。
旅游。六安大别山国家公园、六安大别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六安茶谷“三小”工程、响洪甸库区三镇茶谷核心区旅游开发、悠然蓝溪文化旅游度假区、金安区南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九十里山水画廊、舒城大别山生态旅游示范区、万佛湖国际旅游度假区、万佛湖三江文化旅游度假区、汤池温泉古镇、霍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佛子岭国家5景区开发、大别山生态谷、金寨县大天堂寨旅游区、六安茶谷响洪甸旅游区、金寨马鬃岭森林旅游开发、金寨县红色旅游提升、月亮岛创建国家4A景区、苏埠明清老街和会馆群性开发、淠河岸滨水风情街、史河风情园、史河湾生态休闲度假村、叶集熊大堰旅游度假区、霍邱县水门塘风景区、六安市旅游服务接待中心、六安市旅游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工程、六安大别山生态游示范工程、大别山旅游应急救援、六安大别山观光旅游通用机场、大别山(六安)“互联网+旅游”、旅游商品综合开发、大别山(六安)研学旅行群、《印象大别山》文化旅游演绎节目开发等项目。
绿色消费,持续推进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大力开展光盘行动,定期公布绿色标识产品目录,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过度包装。加快绿色人居城市建设,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建设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和绿色生态城区,到2020年,新建建筑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比例达到60%以上,保障性住房、投资的公共建筑以及2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大力发展安全耐久、节能环保、施工便利的绿色建材。推广绿色照明与家电,推进重点区域、单位和建筑高效节电照明系统,推进建筑空调温度控制。绿色出行,开展绿色低碳出行行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逐步提高新能源和清洁燃料类公交车辆比例,鼓励城市公共交通向周边延伸。加快国家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市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县城建成完善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绿色办。
创新发展。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深入简政放权,不断向要动力、要红利、要效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作用。加快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推动体制、科技、产品、管理、商业模式等各方面创新,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局面,形成以创新为主导的制度体系和体制机制,加快建成创新型城市。
舒城杭埠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首位产业和模具自动化、新材料产业,着力打造合肥主导产业和企业配套承接,建成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件产业集聚。
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到2020年,构建一批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支撑平台,全面形成由创新企业、创新人才、创新金融、创新孵化、创新政策构成的创新生态,基本形成主体大众化、载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活动持续化、资源化的创业体系。
绿色食品。迎驾产业园、华润集团啤酒/水饮品双百万吨、六安水产品深加工、舒城新加坡食品产业园、吉宝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百仓食品冷链加工、华园食品二期、大华山龙人矿泉水、霍邱长集现代农业精深加工、裕安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金寨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大别山百合产业化开发、舒城必斐艾西式食品加工、金寨红心猕猴桃产业化开发等项目。
按照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要求,综合考虑行政区划调整、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是: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5:48.5:36.5,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3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18%,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提高到40%,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5。产业集群集聚作用更加凸显,科技进步对各产业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增量产业更趋高端高值。
物流。六安吉宝国际产业园、安徽中铁翔盛物流园、裕安城南现代物流园、六安火车站物流中心、六安传化公物流港、金安区南山国际商贸物流城、皖西祥安物流园、叶集火车站前物流园、霍邱钢铁物流园、霍邱县长集火车站现代物流园、霍邱县城区现代综合物流园、金寨大别山农产品物流园等项目。
第九节提升陆型物流枢纽城市功能
第五节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优化旅游空间布局。以国家天马自然区、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大别山地质公园和六大水库为基础,建设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源头生态屏障,提升大别山红色文化和六安茶谷、九十里山水画廊旅游品牌,完善中心城区双墩王陵区、皋陶文化园和东城都遗址为重点的历史文化园区建设,打造淮河历史文化旅游。
专栏6 “十三五”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工程
专栏4 “十三五”开发区(园区)发展方向导引
生物产业。以石斛、灵芝、天麻等特色中药材资源为重点,切实加强GAP生产建设,发展中药材种植、提取、加工为一体的生物医药、生物健康等生物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石斛冲剂、粉剂、胶囊,灵芝含片、饮片、破壁灵芝孢子粉、天麻多糖等产品,积极向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等领域延伸。构建中药材-地理标志产品-知名品牌-知名企业的发展格局,建成石斛、灵芝的国内重要生产加工和交易中心。
质量效益显著提高。财政收入超过20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2-3家,超10亿元企业30-40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5件以上,总数达28件以上;新增安徽省著名商标150件以上,总数达280件以上;新增安徽名牌产品40个以上,总数达140个以上。品牌经济比重超过60%。经济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推进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加快342万亩高标准农田、300万亩优质稻米生产核心区建设。以农业部水稻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为平台,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为依托,以省级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片(村、场)为重点,进一步调整品种结构,实施推广耕地质量提升及测土配方、专业化统防和病虫害绿色防控、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和绿色增产关键技术创新行动。力争到2020年,全市良种覆盖率98%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100%,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40%,病虫害专业化统防覆盖率达40%,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0%,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以上,实现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
推进绿色制造。开展绿色示范工业企业认定,鼓励引导企业建设绿色工厂,开发绿色产品。加快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研发推广,积极采用高效电机、锅炉等高效绿色生产工艺技术装备传统制造流程,实现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绿色升级。推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废旧金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综合利用水平。实施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在役再制造,加快再制造产业发展。力争到2020年,建成50家以上绿色示范企业。
电子商务。金寨大别山特色产品交易中心暨电子商务产业园、裕安大运亨通电子商务、安徽渠道电子商务产业园、六安羽绒制品电子商务产业园、叶集双渡现代电商物流产业园、叶集试验区电商产业园等项目。
专栏5“十三五”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
第七节实施企业提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