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科技的新闻网络名称好听的名字
在上海科幻影视产业论坛上,再次提出了“泛科幻”概念,在两天的活动中一共展开了两场论坛,一场是“2019中国科幻未来生态”,另一场是“泛科幻时代我们要如何做科幻”
在上海科幻影视产业论坛上,再次提出了“泛科幻”概念,在两天的活动中一共展开了两场论坛,一场是“2019中国科幻未来生态”,另一场是“泛科幻时代我们要如何做科幻”。论坛主办方上海浦东科幻协会的会长顾备解释说,之所以要展开这样的讨论,就是因为外界对于泛科幻有诸多误会,认为泛科幻是指内容的延伸,把玄幻、魔幻都算成了科幻。但其实,泛科幻的“泛”,指的是形式的扩展,从原本的文学范畴,进入了影视、动漫、游戏、音频、主题乐园、特色小镇,等等,形成了一个广义上的产业圈。从《三体》开始,科幻圈开始突然蓬勃起来,这个生态圈虽然还不是很清晰,但已经渐露雏形,值得我们提前系统性地介入并加以引导网络名称好听的名字,形成协同合力,而不是任由各个板块割裂地独自奋斗。
与会的嘉宾都是业内多年从事科幻的重磅人物,或者是科幻圈久负盛名的领军文化企业。这两场论坛可谓是干货满满。(以下为出场顺序)
在一个健康的科幻生态里一定是有几部分组成的。首先是资本,我们不能抛弃资本;第二个是创作者;第三个就是中间的,起到连接作用的这些非营利组织,不管在哪国的科幻产业里都是非常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是2015年3月在深圳启动的,挂在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底下,是中国第一支致力于科幻产业发展、具有公募资格的公益基金。晨星晋康奖第一届我们做了文学奖,第二届开始加入美术奖,包括CG艺术三维动画,视频电影等等。今年是第五届,增加了很多专项奖,包括翻译奖项,对外创作。
另外,我们从三年前引入中法科幻交流。法国南特幻想节历史悠久,我们跟法国南特有个合作计划,向法国介绍中国的科幻小说,同时把法国人的作品引入到中国来。还有个双向的驻村计划,两国作家可以互换驻村创作。
未来者说STICK论坛是我们的一个国际化主题研讨平台,此外还有未来者说访谈节目,科幻科普进校园,等等。
我们去年跟腾讯一起,联合承办了2018年的中国科幻大会,那是第一次,包括水滴奖、晨星晋康奖,银河奖,三个奖同时在一个颁奖典礼上。
我们举办了很多活动,每届活动都亏钱。公益基金究竟怎么做?首先是政府的资助,南山区科协给了我们第一笔启动资金,后面也会有企业跟个人的资助,然后开始做项目,这就是我们的基本运行模式。我们做内容创作,出版发行,每届获奖作品包括文学和美术作品,最后都陆续结集出版,目前出版了十几本书,也培养了很多新作家。
从基金的角度展望一下未来,我们希望撬动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多方力量,以公益、开放、多元的生态模式,打造中国想象力孵化平台,助力中国的创造力提升。希望未来有更多热爱科幻的政府、企业和个人,来资助我们做更多有助于中国科幻事业发展的事。
今年,是科幻世界杂志社建社4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杂志社也完成了转制改企,40年事业单位的媒体属性改变成国有企业,转制,转的是运行机制有关科技的新闻,转的是经营理念,意味着科幻世界杂志社未来有着更大的政策空间向企业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今天大会主题是讲未来科幻生态,这里我从杂志社的未来发展规划,谈谈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一点体会。
第一个问题:以内容为基础,全媒体融合发展。关于全媒体融合发展,中央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讲到: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科幻世界旗下目前有7个刊物,图书出版有3大书系,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出版为核心,走书刊一体”融合发展模式。
第二问题:IP转化。最近几年,“IP孵化与IP转换”成为比较时髦的词汇,2018年4月有关科技的新闻,杂志社为了给科幻世界的作家、作品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设置科幻世界IP运营中心,决定以文学为源头,以影视为核心,朝动漫、音乐、游戏、周边文创产品度、多角度发展。
第三个问题: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科幻世界杂志社除了拥有刊物等传统媒体以外,还建立了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同时,我们还积极尝试与其他媒体机构开展合作,开发运营科幻世界电子期刊、图书、有声书、电台、APP、小程序等。
未来,我们将打造一个以科幻文学为主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科幻媒体集群。天府科技云是未来几年四川省科协重大项目,基于互联网技术构建“科技超市”,其“科幻频道”主要包括有以下几个内容。
l搭建“科+幻”桥功能板块,一方面科技企业和科学家可以帮助科幻作家了解前沿科技的发展状况,为写作做好技术设定和支撑,激发作者创作灵感;另一方面,科技企业特别是高新科技企业也需要科幻创意。
l搭建“幻莱坞”版权交易平台,开设“3K银河课堂”,包括:版权开发、版权引进、版权输出。邀请知名科幻作者、科幻专家以慕课或现场讲学的形式,传播科技、科普、科幻知识等。
第四个问题:谈谈科幻世界未来展望。一是申办81届世界科幻大会,为促进我国科幻事业与国际一流科幻产业的交流,进一步借鉴学习欧美发达国家科幻产业的经验,更好推动中国科幻文化走出去,持续做好申办工作并力争申办成功,申幻工作小组将于2019年8月13日至8月20日赴爱尔兰都柏林展开申幻工作。“银河科幻联盟”将首次在世界科幻大会上以“成都申幻小组”的身份亮相,展示成都申办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的决心。在大会上,将团结中外各方科幻力量的支持,收集科幻大会组委会及国内外幻迷对成都科幻大会的各项期待和建设性意见。
二是将启动“100后成都”全球作品征集活动,这项活动也是中国申办世界科幻大会重点、亮点活动,通过反映成都充满想象力的创新精神、展现成都作为中国“科幻之都”的城市魅力,提升世界科幻大会落户成都的可能性有关科技的新闻。
三是举办首届亚洲科幻大会暨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进一步密切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构的科幻合作及联系,提升“中国科幻文化”在亚洲及世界的影响力网络名称好听的名字,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大会暂定今年11月22日到24日在成都举行,大会规模是历届最高的,中外嘉宾加起来有500多人左右。包括东南亚及一带一路国家,还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最后欢迎大家光临成都,参加今年11月下旬举办的首届亚洲科幻大会暨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谢谢!
我们人类从过去的农业时代走向工业时代,现在正走向数字时代,有了新媒体,纸质书越来越少,我们看到电子书、有声书、视频、漫画、动画网络名称好听的名字。人是在发生变化的,时代是在发生变化的,我们应该跟上这个时代。而科幻就应该从过去的纯文学开始向科幻工业转了,如果再不转,我们就要被落后了。
大家都跟我说科幻是小众,可你看科幻电影,是大众。十大卖座的电影,除了《泰坦尼克号》,几乎全是科幻片。《穿越星际》,《阿凡达》,漫威的系列,等等。科幻在国外已经在走工业化的路线了,只不过,大众的表现形式是电影工业。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发展?在我看来,泛科幻必须是一个联合体,我们要打通,把整个路径打通,从作者到文化公司,我们缺的是经纪人。从我们科幻协会的角度来讲,未来一定是个平台,它会把所有的包括作家包括企业拉进来,文化公司,影视公司,资方,动画,漫画,游戏,主题乐园,衍生品,甚至特色小镇。
(播放冷湖火星小镇的介绍视频)这是一个典型的科幻小镇,火星小镇。它的特色就是与火星相似的地貌。除此之外还有FAST天眼的天文小镇。那么究竟怎么去打造?我们需要实现的是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比如冷湖那边做的征文比赛,请知名作家来写,拿小说去改编动漫,改编影视剧,在火星小镇拍摄,然后做出网红打卡景点,拿小镇支撑旅游业,最后整个产业链就建成了。所以,我们真正要做的科幻产业化是把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打通,整合资源,协同作战,而不是呈点状独自作战。
科幻市场很大,它并非一个过饱和的市场,是还没有完全开发的地,有着很庞大的格局,等待我们持续去完善,核心是如何培养消费者。不要说我们国人的文化层次不高,没有读书的习惯,其实不是这样。所谓泛科幻是指科幻的表现形式,它本身就是一个全产业链的东西,所以要培养消费者,让他们爱科幻,这远比闷头造东西要强得多。开拓产业化格局最关键是要进一步开拓市场,我们要把饼做大,然后再去分。
从某种意义上讲,世界的发展有很多事是共通的。1968年《2001太空漫游》上映,1969年美国人完成登月,引发了星际热潮有关科技的新闻。1977年诞生了《星球大战》电影。而我国在2009年嫦娥登月。也同样引发了我国的科幻热潮,并在今年出现了《流浪地球》这样的,使我们进入了科幻元年。好的作品会带动一个时代,会影响一代人。我相信若干年后会有一批“科幻电影元年”出生的新人作者,扛起中国科幻的未来。
科幻电影是电影市场上最大的流量。承载着全人类的梦想。往前推30年,我们很少在好莱坞的科幻电影里看到东方文化元素。往前推20年,很少有亚裔面孔。我觉得我们自己中国人做的科幻电影,必须要打造中国文化,打造中国风东方风的科幻电影,这才是中国科幻电影应该发展的方向。因为我们不去做这件事情,外国人不会来帮我们来做这件事情,这是我们的责任。
我希望未来我们能拥有中国人自己的超级英雄,不仅是中国脸,更要带着我们的传统文化,要表现出我们中国文化的神髓,而不只是皮毛。
其次,我希望我们自己的科幻电影里能展现出我们自己城市的科幻面貌。一个城市的科幻想象很重要,我们可以通过科幻电影来展现我们城市未来的模样,表现出我们社会未来的模样。更在我们的科幻电影里反映出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的社会性,我们的思考。赋予家乡城市以未来的幻想,打造城市名片,这就是产业链。
第三,科幻电影首先是一部电影,其次才是科幻,电影需要的是人性的反思,科幻则可以做到历史和未来的反思,这两者相辅相成,我们的科幻电影只有做到对我们历史和未来的反思之后,才能表现出我们的社会性,反映出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生活状态,自己的科幻状态。
作为一个小说作者,我相信优秀的小说可以给科幻电影提供更肥沃的土壤。小说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的精神思索,电影则给了我们更强的视觉体验。打造一个更和谐的科幻生态需要我们所有人去努力。
八光分是一家致力于科幻产业全链开发的文化公司,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四川成都,创立人是曾经担任《科幻世界》编辑部主任和副主编的杨枫老师。主要业务包含了图书出版、版权运营、影视策划及开发、漫画改编、活动组织和项目孵化等等。
我们跟腾讯漫画签订了关于《三体》漫画的合作协议,与北京行知探索和青海冷湖小镇共同创办了“冷湖科幻文学奖”。我们还与新华网四川分公司联合开展了“中国科幻口述史”项目,第一本《追梦人:四川科幻口述史》先后获得第九届全球华语星云奖最佳非虚构类作品奖和第29届银河奖最佳相关图书奖。此外,我们还和英国BBC、新星出版社联合推出《神秘博士》系列丛书,成为国内《神秘博士》最大的官方小说出版机构。同时,我们还在不遗余力地挖掘优秀原创作者,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发表平台。比如今年年初问世的《火星孤儿》就在24小时内成功售出影视版权。另一方面,我们也致力于在线上线下向公众传播科幻文化,成为“得到app”科幻科普专业内容的提供方,上线的十三个说书产品已收获二十多万的收听量。而在线下,我们组织了许多高质量的活动,比如科幻女王厄休拉•K•勒古恩传记纪录片的中国首映礼,《神秘博士》在中国的第一场大型展览等等。
《银河边缘》科幻MOOK是我们与美国凤凰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合作的科幻丛书,正是这一系列项目的重中之重。《银河边缘》一共五大板块:“世界经典”,“中文原创”,“专题策划”,“长篇连载”和“非虚构”板块,包括主编会客厅、科学家笔记、名家访谈和书评栏目等等。围绕《银河边缘》,我们也开展了一系列线下活动,包括面向全国各地高校的进校园活动;面向公众的《银河边缘》分享会,旨在推广科幻文化;还有线下粉丝聚会。
另外,基于《银河边缘》,我们也会开发相关的科幻影视项目。比如刊登在第二辑上段子期的《灵魂游舞者》,在青海茫崖市委和北京行知探索的支持下,不到六个月的时间,就被成功改编成我国第一部超感科幻电影,主题曲由郝景芳作词,著名民谣音乐人陈鸿宇作曲,今年4月举办了首映,在5月的全国助残日上开启了四川和全国其他省市的巡演。盲人朋友们的反馈都非常好,因为他们几乎就从来没有接触过科幻,都觉得是一次极其珍贵、非常神奇的体验。这个项目的成功也告诉我们,其实做科幻的思路有很多,而且更应有社会担当,未来我们会把科幻带给更多的人群,尤其是那些被忽视的人群,让科幻文化更深远地传播开去。
我们希望《银河边缘》不仅仅是一本MOOK,更能成为一个平台有关科技的新闻,让更多经典的国外作品走进来,更多优秀的原创作品走出去,更多好故事被搬上银幕,搬上舞台。非常欢迎在场有志创作的朋友给我们投稿,有志翻译的朋友给我们翻译或挑错,也欢迎对小说改编感兴趣的影视产业界朋友多多关注我们!
科幻已经是全球文化娱乐的重要载体。从非常精英的前瞻性,到普适价值的传播,再到现在变成了大众娱乐化产品,科幻能传播到的圈层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中国也有迹可循——所以我认为,把当下定义成“泛科幻”时代是非常准确的。
美国有完整产业链,从科幻迷群体、创作、出版、版权开发、项目开发,再进入大众文化领域,最后重新回到科幻迷群体,刺激受众的扩大和收入提升,整个科幻产业已经形成非常完整的驱动模式、细化的行业分工。回到中国市场语境下来探讨,未来局要做的,就是做视觉产品和文字阅读。而比照美国的经验,中国也需要建立内容到版权、制作、受众分发、受众渠道这些传媒系统。
首先,过去科幻作者的职业化程度非常不足。因此,未来局致力于培育科幻作家:一是新作家的挖掘跟培养,包括从线上到线下的一整套培训体系;另一个是举办工作坊让成熟科幻作家更了解前沿科技,激发作者在新技术领域和新环境中的创作。
其次,除了传统出版项目,我们也致力于建立渠道,主动抓住核心科幻阅读受众。目前未来局已是垂直领域最大的自媒体平台,微博“未来局科幻办”和微信“不存在”拥有最多的订阅人数。我们还会发起类似“科幻春晚”这种在网络发文的活动,总体点击量甚至可以超过网文的水平。
再说科幻影视版权,现在的问题是行业标准混杂,对话困难;劣质项目乱对标;评估环节缺乏理解力。为此,我们的应对策略是建立桥梁,签作品,整理、分类版权,用影视行业能够理解、消化的形式去包装小说,然后选择合适的渠道输送、推荐。
从版权到制作这个过程中,还有个巨大难点,那就是如何把文本变成视觉。科幻概念设计在科幻电影开发里,是个非常重要的岗位,但现在很多制片人甚至不知道这个岗位该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项目。国内能做科幻概念设计的人几乎没有全职的,他们有些是在高新企业里做工业设计,有些在做培训,在教学生,还有一些在做其他类型的电影项目。我们在做的就是把这些人先聚拢起来,一方面聘请他们做一些我们自研项目的前期开发,另一方面是在我们承接了外部项目之后,邀请他们一起来参与这些项目。我们一直秉承的理念就是要尊重产业分工,合理拆解工序,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块业务,IP定制。其中包括小说定制、项目策划方案的定制,给影视项目做外聘策划、顾问、编剧、剧本医生,还包括在游戏和文旅项目上,我们会参与科幻乐园的设计,以顾问的身份为网易游戏团队提供咨询服务,等等。
另外,我们还会协助品牌部完成会务和影视宣发的工作,包括组织观影团和观影会,今后也会把这个活动常态化、产品化。
从泛科幻的‘泛’开始讲,最简单的定义是说,我们觉得这种文化超出了我们约定俗成的或者我们习以为常的文化的边界,与其他文化类型结合或融合,产生了一些新的东西。反过来说,当我们觉得一个东西是泛文化的时候,我们也提前预设了这个东西有它自己明确的文化边界和特质,可以区分于其他不同的文化。
从科幻的历史来看,一方面,科幻领域有非常出众的参与者,他们定义了更标准化、更优秀,更理想的科幻形式。但另一方面,科幻从一开始就是流行文化,跟其他文化类型的边界一直很模糊,处于不断的流动变化中有关科技的新闻。
最先引领科幻文学定义的是20年代美国杂志《惊奇故事》Amazing Stories编辑雨果·根斯巴克以及30年代《新奇故事》Astounding Stories的编辑约翰·坎贝尔。他们的思想比较有连续性,提出了一些对科幻的定义和对科幻作家创作的期许,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怎么理解硬科幻和黄金科幻。但另一方面,那个时代的科幻本身就是依托纸浆杂志发行媒介的众多流行文化之中的一种。40年代以来兴起的更多样的媒介,包括单行本、电视、好莱坞电影中的科幻,混合着广泛的流行元素。更远了讲,冷战时代的海因莱因和拉里·尼文这些科幻作家,他们跟美国国防部和NASA走得很近,是里根政府在冷战时期星球大战计划幕后的智囊。再比如新浪潮,女性主义,赛博朋克,每一次新元素在科幻里出现的时候,都会引起激烈争论,冲击我们对于科幻的认识,这说明科幻在不断与其他知识领域结合,延续生命力。
再来科幻,从晚清的科学小说,到建国后十七年时期的儿童文学和科普文学,再到七十年代末至今的两三代科幻小说,每一代都似乎都遭遇了断代,需要重新开始探索自身的文化身份和范式。也许,中国科幻本来就是复数的,而应该以不同的视角来观察。
作为研究者,学界的共识就是,科幻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核心价值,而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不同的参与者,包括作家、编辑、粉丝、批评家、学者、制片人以及其他从业者的合作竞争同塑造的复合概念。说到泛科幻,我们首先要注意与不同领域的知识对接,吸收它们的影响,对于内部我们则要欢迎争论和批评,欢迎异质的元素。而从纵向历史来说的话,我们可能需要更深入地来理解,我们今天的科幻到底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跟前几代的科幻有什么不同和关联,在此基础上思考继承前人的遗产。
在我的理解里什么叫‘泛科幻’?首先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它的载体,从最初的比较单纯的小说,往漫画,电视剧,电影,游戏,往这些更多的载体方面进行了泛化。第二个就是科幻的影响力,它已经出了科幻圈这一个范畴。在今天,我们其实需要更多的科幻写作,泛科幻里边有很多类型,科幻可以被视作一种元素,它有很强烈的黏合能力,可以和言情结合,和探险结合,和灾难结合,和英雄结合,可以有多种类型拼贴和组合,这也是一种泛科幻。我们在今天的阅读,或者观影,或者游戏的时候,需要能够从不同类型上得到各种形式的满足,因此我们确实需要这种泛化的科幻。
硬核科幻是相对于广义科幻而言的,过去的硬科幻和软科幻其实都可以纳入硬核科幻的范畴。什么叫硬核科幻呢?首先我先来解释什么是硬。
几乎每一个人对硬科幻都有自己的定义,在我看来,硬强调的是小说里边的科学设定和技术设定。科学设定是关于科学概念上的一些变化,比如说黑暗森林理论。而技术设定主要针对技术层面,比如流浪地球里边的行星发动机。所谓设定,可以看作是创作者与读者、观众、玩家之间的某种契约。契约的意思是,你相信它,就能接受它,不相信它,就无法接受它。这个接受与不接受,与设定的科学性、合理性、自洽性、新颖性、有用性、可操作性等密切相关,也与受众自身的学识、阅历、追求、对科幻的了解程度等等密切相关。
而硬核科幻指的是科学设定或技术设定比较严谨,很少有漏洞。硬核的核是指刚刚提到的科学设定与技术设定,这些设定与故事的相关性有多强。判定是不是硬核科幻的一个标准,就是抽去了这一个科学设定与技术设定,你这个故事就不成立了。
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有一个新浪潮运动,美国和英国的一批科幻作者,认为之前的科幻太过硬核,所以主动向主流文学靠近,使用了很多主流文学的创作方法来写科幻,那批作品被称之为新浪潮。新浪潮运动兴起的速度很快,但它消亡的速度也很快。第一个问题是说,传统的科幻迷看新浪潮作品觉得晦涩难懂,不理解,于是他们就失去了这一批读者。而主流文学的读者过来看新浪潮的作品,会觉得这个东西我在其他地方都见过,并不新鲜。所以这一批读者他们也失去了。而最终科幻在西方再次兴起的时候,就已经属于赛博朋克类型了,而赛博朋克就是非常典型的硬核科幻。
最后再说一下,我是一个科幻作者,以写科幻为主,我自己写的也只是硬核科幻,在泛科幻时代,我要做的一个就是坚守硬核科幻的创作。
- 标签:我的科技时代小说
- 编辑:田佳
- 相关文章
-
宝付网络科技乱扣款红警科技时代下载科技类培训有哪些
导语:国内最有名的科技巨头就是华为,华为在5G的贡献令世界瞩目
-
网络十大骗术网络科技工作室名称好听的网络科技名字
克日,无锡市民周某在网上看到雇用“兼职刷诺言”的雇用信息(经由过程帮他人刷网店诺言得到佣金),因而经由过程QQ与网站客服联络…
- 红码时代网络科技壹佰米网络科技招聘,网络新闻定义
- 网络科技名字大全进入网络时代2023年7月23日
- 网络科技公司靠谱么网络新闻怎么写—网络新闻定义
- 取一个网络名字大全天才学霸黑科技
- 发展科技的原因only网名铁锈战争黑科技模组网络上招聘客服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