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中国边防频道吉林省农业科技书屋
拓宽渠道助民富 做引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
“村民有需要,我就有行动”,这是宫宝龙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他把大部分业余时间都花在警区里,与村民唠嗑、拉家常,将村里孤寡老人、五保户、困难儿童等困难群众的情况了解清楚,并登记造册。每次来到辖区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困难户家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他们生产生活上的困难,想方设法地帮助解决。当他了解到群众普遍看病报销难,医疗没有保障时。他积极向村委会反映情况、向汇报,与村会计一起联系龙井市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下乡集中为光昭村244户居民办理了农村合作医疗,并结合宣传手册向群众如何报销医药费等问题,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解开百姓的 做化解纠纷的润滑剂
2012年1月份,居民孟庆福的爱人康淑华患有脑血栓出院在家疗养,孟庆福每天都要在家护理其爱人,医疗费用5万余元一直没有报销,急得孟大爷每天都唉声叹气。得知情况后,他来到孟大爷家说:“大爷!大娘报销医疗费用的事交给我,您就的照顾大娘吧!”。宫宝龙便积极奔走于医院和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之间,办理报销手续、积极协调,经过3天的奔波和协调,最终成功按医疗费用的45%报销2万余元。
未达到目的高兴俊纠集人员百般丁学军收地。此事一旦处理不好,极易演变成群体性事件。宫宝龙得知情况后一面向所里汇报、联系镇、司法所、土地所相关工作人员,一面赶往现场缓和双方对立的情绪,防止事态升级。在调处过程中,高某的妻子使出了“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法宝,双方更是争吵不休。宫宝龙抓住高某因利益强收回土地这一要害,向高某宣传国家的政策法规,并对高某的行为进行教育,削弱了高某一方的势气。因为,高某一方终于默不作声。见此情形,宫宝龙又对高某动之以情,晓之以法的劝说和引导,最终不站理的高某放弃了抢收的想法,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待合同期满再协商土地归属问题。高兴俊深有感触地说:“小宫讲的就是在理,我服气”。自宫宝龙担任光昭村村官以来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6起,成功预警群体性事件4起,确保了一方平安稳定。2010年,光昭村被龙井市评为平安村。
其中最受益的是村民孟凡江,在宫宝龙的帮助下,于2011年成立了专业农场,目前承包土地113公顷,年收入达到80余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已有56户村民脱贫致富。同时土地流转还催生了光昭村自己的产业,光昭村“御粮田绿色大米”,已畅销全国各地。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家庭农场”,宫宝龙又“嗅”到农业产业化的先机,与种粮大户一起又投入到该项目的策划中。村民都说:“小宫”来了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辖区农闲的村民经常聚集在一起赌博,同时思想根深蒂固,长期积累下来的生活模式,很难一时间得到改变。宫宝龙以新农村建设和文明村创建活动为契机,协助村委开展“正村风”、“村容整治”和“文化育村”活动,同时利用警务室和闲置房屋建立了“村民活动之家”、“农家书屋”等活动场所,组织村民学习法律和先进科学,正确引导村民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积极文明行为,健康的娱乐方式,从而提高了村民对现代农村发展的认识,了陈腐落后观念和抵制了吸毒、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
陈规陋俗 做新农村的文明使者
2011年10月份宫宝龙成功调解了长达十年的土地纠纷,在十年前,村民丁学军承包了高兴俊父亲的5公顷水田,并签下承包合同。但是国家陆续出台惠农政策,刺激土地价格成倍增长,土地租金也逐年上涨,受经济利益的,高兴俊称其父亲5公顷水田中有自己的土地,要求丁某归还。口说无凭,对此丁学军未予理会。
贫困是困扰边境老百姓的最大问题,光昭村居民大多数居住的是泥草房,村内道均是土,村民生活水平极低。宫宝龙担任光昭村副后,他想事谋事,大力开展“辅政惠民”行动,帮助村民逐步脱贫致富。当时光昭村农户种粮积极性普遍不高,村里外出打工青年农民骤增,最后青壮年基本都外出打工,耕地被抛荒,有的种后无劳力管理,对土地资源造成很大浪费。宫宝龙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耕地是村民之本,要想致富还得靠耕种,宫宝龙便苦研国家农业惠民政策。为有效利用土地,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他提出了一套既有利于老百姓致富又符合本村实际的土地流转机制。即村民将自身责任地或闲置土地流转给组里承包,组里再将所有流转集中的土地转给村里承包,最后村里经过村民同意将其转租给种植大户。流转人获得相应的租金收入,并根据土地承包年限以及土地租赁价格的变化,及时调整承包租金,确保村民利益不受侵害,期满后所有资产无偿退还给村里。此方案的提出得到了村委会和村民的极大支持,先后村里有23户种粮大户对土地进行了流转承包,极大的调动了村民耕种的积极性。
截止目前,宫宝龙先后与辖区5户特困家庭,3名困难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帮助21户困难家庭纳入了低保,每月发放固定生活补助。
并且宫宝龙采取帮扶的方式积极协调联系市、镇两级农业技术部门开办科技,向村民免费发放科技兴农图书,教授村民根据山区日照时间长短、温度、湿度、土壤情况如何运用科学技术提高种植产量。聘请技术人员从整地、育苗、播种、田间管理、采收、防治病虫害等方面全面指导他们,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经过三年的推广,村民的收入有了极大的提高,在2012年光昭村的人均年收入达到7000余元。
一句暖心的语言,一个友善的举动,往往能弥补调解人能力的不足,减少纠纷当事人不必要的行为,赢得良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村民经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面红耳赤,影响了邻里之间的和睦。宫宝龙针对这种情况设立涉稳信息直报点,建立信息档案;并积极协调镇司法所、村调解委员会和老人协会成立农村调解组织服务小组。调解工作中,宫宝龙依法调处的同时,以心换心、不偏不向、“能够做到对症下药”,讲情与并用,取得了广大村民的认可和信任。
杜秀兰是开山屯镇亚松二小的一名学生。2008年在一次走访中,宫宝龙走进了一间狭小的房间,一个瘦小的女孩正伏在小书桌上,借助窗外射进来的光线复习功课,而这一张简易不堪的小书桌便是床以外唯一的家具。看到这幅画面,让他有了一种久违的感触,在如今的新中国新社会中这样的条件确实太艰苦了。宫宝龙向周围群众了解情况后才知道,秀兰父母离异,和身体多病妈妈生活在一起,日常除了学习外,她还要承担家中的一些家务,而家里的生活来源也是只靠几亩地维持生计。得知情况后的宫宝龙毅然决定资助小秀兰,主动做起了她的“爸爸”。小秀兰是又惊又喜,而他也对自己说,一定给孩子一个新的机会,让她能有更好的条件学习和生活。就这样,他这个“爸爸”一当就是五年,每年为她买保险、带她去体检,购买学习、生活用品,抽时间帮她功课,只要是他能想到的,别的孩子能拥有的,他都尽全力去做。
“今天,走进杜秀兰家里的一刹那,我心如针扎,脸如火烧,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宝龙的日记这样写道。
记得有人这样问过宫宝龙,你那么忙,这样拼命地工作对得起家人吗?是啊,家对于他来说,有时更像某种意义上的旅馆,他与妻子两地分居,妻子和16个月的孩子照顾不了,远在内地的双亲看望不了。对于家人,他不是合格的丈夫、不是合格的儿子,但是对于工作,他是一名合格的军人,妻子为有这样一个矗立在边疆的优秀“顶梁柱”而感到自豪!(审核人:赵成信职务:延边边防支队委员 供稿人:
每逢杜秀兰生日,无论工作再忙再累,宫宝龙都会带着小秀兰到龙井市好利来蛋糕店买蛋糕给她过生日,小秀兰非常高兴,拉着宫宝龙的手去看她写的作文《我有一个爸爸》。作文里有这样一段话,“我有一个爸爸,我不会害怕,不会自卑,我的爸爸是我的榜样”。当看到小秀兰开心的笑容,压在宫宝龙心底一切的烦恼和压力都会释然。在宫宝龙的和帮助下,杜秀兰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成了班里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倾心为民解民忧 做百姓的贴心人
边疆事迹传佳话 做困难儿童的好爸爸
法制网讯(孙海强)宫宝龙,省龙井市开山屯镇光昭村的村民一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现任边防总队延边支队龙井大队开山屯边防副所长的他,把、村官双重职责扛在了肩上,以换真情,用真情赢民赞,积极参与驻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诸多成绩。2011年被边防局评为固边先进个人、荣立个人三等功;2012年被省文明办公室评为优秀志愿者、延边州委评为民族团结模范先进个人;2013年2月被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评为“固边、兴边富民先进个人”。他的努力解决了百姓的困难,他的付出换来了百姓的,他的事迹被百姓传为了佳话。
为了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宫宝龙联系村里几个能歌善舞的朝鲜族阿妈妮组建了一支舞蹈队,每天下午在村头开阔地排练舞蹈,每逢节假日他们就会在村委会来上一场演出,吸引了大批村民前来观看。同时,他协调龙井市文化局投资8万元建立了3处休闲亭、购买了一批健身器材,建起了篮球场、图书室和乒乓球室,村民娱乐有了好去处,每天晚饭后村里总是笑声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