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三个升级版”是啥?速看!市委阮成发:未来五年极为关键!_农业科技园区申报书
5
实施“产业创新能力倍增计划”。要按照“五链统筹”的要求,以打造世界级新兴产业研发中心为核心任务,加大企业研发机构培育引进力度,大力发展工研院等新型研发机构,联合企业、高校院所建设若干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积极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完善创新配套服务体系。力争“十三五”时期,我市全社会研发投入、科技园区、创新平台、研发机构、人才资本要素等规模数量和创新能力尽快实现倍增发展。
我们一定要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纪律,让武汉“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城更静”,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未来五年,我们要加快推进民生保障升级和社会治理升级,加快建设幸福武汉,让市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民生保障升级方面,要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各项民生保障能力再上新台阶,市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在社会治理升级方面,要全面重构超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实现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城市建设要走在全国前列,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要重点实施三个计划: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中央这一判断的核心内涵,自觉在这一大背景下来谋划武汉的经济发展。
基本医疗服务提升工程。基本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每千人医院床位数由“十二五”末的7.12张增加到7.5张,全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由30%提升到100%,武汉地区卫生资源总量力争进入全国前三。
五是,未来五年是我们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我们现在的城市发展,主要沿袭了工业化、城市化的模式,人口资源矛盾冲突、“大城市病”、城市文化根脉传承不够、城市特色不鲜明等问题不断凸显。“十三五”时期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如果等到城市整体框架基本定型后再做探索,就为时已晚。未来五年,我们绝不能再沿袭原有城市发展方式,必须加快探索能够传承荆楚文化、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城市发展方式,走出具有武汉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发展新子。
一是,未来五年对于最终形成“1+6”城市空间格局,十分关键。这几年,我们围绕构建“1+6”空间格局,做了大量工作,但形势不容乐观,总体看“摊大饼”还没有得到完全遏制,中心城区和新城区的边界不是在强化,而是在不断模糊。“十三五”期间,如果我们不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任由中心城区继续无序蔓延,任由新城区贴着中心城区发展,任由生态隔离带、生态绿楔被不断蚕食,城市将越发陷入“摊大饼”的困境,由此引发的“城市病”将更加难以治愈。
固化“1+6”城市空间格局。主城要严格控制在三环线以内发展,按照“三镇三城”、均衡发展的要求,推进重点功能区建设,提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同时,加强城市设计,科学划定高密度区和低密度区,让内部空间更加紧凑高效,形成汉派城市风格特色的集中展示区。新城要与主城背向发展,推进成市、产城融合,加快形成中等规模、职住平衡、各具特色的现代化新城。主城与新城之间要守住生态隔离带和生态绿楔,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加密快速网。城市发展格局要与人口战略相适应,为武汉未来人口快速集聚留足空间。
过去的五年,武汉实现了华丽蝶变。未来五年,对武汉极为关键、极为重要,稍有懈怠就有可能在竞争中掉队,期待武汉下一个五年再次华丽蝶变!一起祝福大武汉!
一方面,系统推进国家全面创新试验,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沿着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人才链、资金链和政策链,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五链统筹”的产业创新体系,基本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另一方面,要遵循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的规律趋势,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制造业与服务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现有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有机更新的“迭代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形成两个产值过5000亿产业和若干过2000亿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推进国家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一要打造全国一流的文化功能区。文化建设需要在一个相对集中的空间内,集聚资源、集中展现、集群发展。要以琴台龟北区域为核心,沿武昌古城至环东湖、沙湖,汉口沿江至张公堤园博园两带,加快实施琴台中央文化艺术中心、青岛片历史街区、武昌古城等建设项目,深入推进“文化五城”建设,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塑造城市文化发展新格局。
第一,在经济发展方面
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阮成发
四是,未来五年智慧城市建设会呈现质的飞跃。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工业文明时期的城市治理和体系、规划建设管理方式、基础设施系统等各个领域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正在快速融入、快速改变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十三五”时期这些改变必将更加深刻、更加系统,很多变革可能会加速到来。我们的智慧城市建设当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科学的顶层设计,信息孤岛现象比较严重,信息共享程度不高,这些问题如果不加快破解,智慧城市如果不加快建设,武汉就可能在信息时代的竞争中掉队。
机遇窗口对于我们来说,也许只有未来五年的时间,一旦错过,可能就要再等几十年后的下一轮科技产业变革。
武汉经济、城市、民生“三个升级版”
一要实施“国际通达能力倍增工程”。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大机遇,扩大中欧(武汉)班列辐射范围,拓展近海近洋航线,增开国际航线,确保未来五年国际铁、水、空航线班列数量及吞吐能力实现翻番。
1
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企业是市场经济最活跃的主体。企业尤其是领军企业和高成长性中小企业,是一个城市竞争力和发展实力后劲的代名词。“十三五”时期,我们要
二要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实施“文明城市提升工程”,大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践行武汉,落实《武汉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健全文明城市建设常态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实施“重大文化赛事活动培育工程”,以城市大事件为抓手,办好2019世界军人运动会、积极策划引进世界级文化体育重大活动,不断提升琴台音乐节、国际渡江节、武汉网球公开赛、国际杂技节等影响力,使武汉成为国际性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实施“融合发展工程”,深度推进融合发展,支持九派等新尽快进入全国前列,让武汉声音远播。实施“武汉作品锻造工程”,创造出更多记录时代发展进步、武汉复兴历程的精品力作,巩固提升“文艺汉军”全国地位,让武汉故事深入。实施“城市形象塑造工程”,打造城市品牌,开展城市营销,在国内外主要城市广泛开展高水平城市推介活动,向世界展示武汉魅力,提升武汉影响力、美誉度。
3
从社会治理转型来看。“十三五”时期,新社会阶层和新社会群体将会更多,城区流动人口规模将会更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将更加多元,参与社会治理的意愿也将更加强烈。未来五年,我们只有实现社会治理的重塑、治理体制机制的重构,真正从社会管理转变为社会治理,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形势,才能充分激发广大市民参与经济和城市建设的活力,才能创造出和谐稳定的社会。
4
托底机制要精准。强化顶层设计,实行民生工作清单制,着力解决民生保障制度碎片化问题。凡是列入托底的民生事项,都要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管理服务,做到精准、精细、精确,堵住漏洞、提高效率,确保应保尽保。要完善统筹联动机制,强化民生部门工作协同,发挥整体效应。
“治”就是通过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幅减少重污染。要以控制PM2.5为首要任务,提高节能环保准入门槛,强化联防联控,严格依法依规,强力抓好工业企业、机动车、扬尘等污染治理。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好“水十条”,加快污水排水管网和处理厂建设,确保到2017年中心城区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到2020年新城区基本形成污水收集处理系统。
1
4
实施“公共服务供给创新计划”。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探索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能由购买服务提供的,不再直接承办,可以通过竞争性选择方式交给社会组织承担。另外,要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个性化服务需求,更好适应中心城市功能提升的需要,在我们有优势的教育、医疗卫生、健康养老等领域,加快引进国际一流大学、医院、养老机构和企业,大力发展中高端服务,建设全国教育服务中心和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中心。
二是,未来五年城市重大基础设施仍处于大建设时期。根据我们已制定的建设规划,到2020年,地铁通车里程将达到400公里,中心城区“五环十八射”快速网体系要基本建成,迈入全球地铁城市先进行列,超大城市交通骨架要基本形成;城市更新任务也要基本完成。这意味着,“十三五”的城市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管长远、管百年的,绝不能犯不可的错误,留下历史遗憾。
“十三五”时期,是武汉社会结构转型、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型的关键时期,“”任务十分艰巨。如果转型失败,就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6
要实施“互联网+”和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要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发挥引导作用,把武汉建设成为“互联网+”试验场,加快建设智慧平安、智慧交通、智慧管网、智慧电网、智慧商圈、智慧社区等。发挥东湖高新区“光联”示范引领作用,超前谋划“物联网+”发展。
程、精准医疗、智能装备、智能产品等领域重大产业项目,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信息技术产业、生命健康产业,国内重要的智能制造产业。同时,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商用航天、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要着眼未来5-10年全球产业发展前沿,超前谋划布局人工智能、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3D打印、可穿戴设备、石墨烯材料、生物质能等领域,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这些年,武汉通过不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具备了赶超先进城市的基础和条件,对此我们要充满信心。同时,我们也要地认识到,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不健全、创新创业生态不完善、缺少互联网等新兴产业领域创新领军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大等问题仍然还很突出。要想真正抓住这一轮科技产业变革的机遇,实现跨越发展,我们还需要作出巨大的努力。
三要实施“国际优化工程”。推行国际标准、国际规则、国际标识,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营商。加快建设国际学校、医院、社区等,打造一流国际化生活。建成外国馆区,争取更多外国在汉设立馆,更多国际商会、协会和国际经贸促进机构等落户武汉,更多国际性政商、文化、学术等活动在汉举办。
基础教育提升工程。农村地区幼儿园建设实现全覆盖,公益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0%;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改薄和中等教育职业学校达标建设,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率达到90%以上。
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阮成发做重要讲话,现发布其中关于武汉“十三五”发展面临的形势以及“十三五”时期打造武汉经济、城市、民生“三个升级版”的讲话摘要。
要实施“智慧工程”。推进公共数据互联共享,打造政务云、医疗云、教育云、交通云等,建立以市民和企业为中心的智能化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信息共享和集成运用,推动形成“用数据说话、决策、管理、创新”的城市管理新方式。
巩固提升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未来五年,我们要进一步发挥“铁水公空”的综合优势,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基本建成铁网中心、高速公网重要枢纽、重要门户枢纽机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成为全国内陆综合交通体系最完善、通达能力最强的枢纽城市。在枢纽港建设方面,加快建成天河机场三期、阳逻三期等,策划实施第二机场、新汉阳高铁站等重大工程,力争“空、水、铁”客货吞吐能力中部第一;在对外大通道建设方面,重点谋划建设沿江高铁,武汉至西安、杭州、厦门、青岛、贵阳等12个方向高铁,推进长江“645”深水航道整治,推动武汉成为中国内陆交通等级最高、能力最强、辐射最广的城市。以谋划建设长江新区为契机,加快完善枢纽港集疏运体系,推进铁水公空无缝衔接、多式联运。
1
第三,在民生社会保障方面
2
武汉“十三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全力打造城市升级版
实施“社会治理能力提升计划”。始终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重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实现街道(乡镇)职能转变、社区居民(村民)委员会回归“自治”、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网格化管理体系高效运转,实现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快建设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构建起完善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有效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人民群命财产安全,打造最安全的城市。
“十三五”时期,是武汉城市功能品质能否、城市特色能否充分彰显、城市发展方式能否转变的关键五年。
一手抓领军企业的培育引进,大力实施“领军企业计划”,以不达目的誓不的,瞄准三大产业细分领域的国内外领军企业,给予最优惠、最精准的政策支持,与他们结成“城市合伙人”,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一手抓高成长性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大力实施“小巨人计划”,建立递进式企业成长促进政策体系,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价值品牌高的细分行业领域“单打冠军”。同时,要大力实施“精准服务企业工程”,完善“线上线下”行政审批办事流程,能在网上办理的都要上网,做到“非接触”、全覆盖;进一步明确市、区、街服务企业的责任分工,建立信息化服务企业流程,做到精准高效服务企业。
工业以来,世界已经经历了五轮经济长周期,每一轮都是由科技产业变革引发主导,大约持续50年左右时间,都深刻改变了国家和城市之间的竞争格局。当前这一轮世界经济长周期,是由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所引发主导,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重构全球产业形态,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推动人类社会加快进入信息文明时代。我们在工业文明时代所倚重的区位和传统资源禀赋优势,正在日趋弱化,信息、数据、人才等,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决定性要素。我们走传统工业化道所倚重的后发优势等也在逐步削弱,不足以支撑我们追赶先进城市。我们的传统支柱产业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冲击,新科技带来的新供给不断创造着新需求,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加快抢占传统产业、企业的市场。在这一轮长周期中,武汉实际上已经和同类城市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城市之间经济总量三、五千亿的差距已经不再是不可跨越的鸿沟。原本领先的城市,如果不能跟上科技产业变革的步伐,就很有可能被其他城市超越;反之,如果抓住了科技产业变革的机遇,原本落后的城市也有可能弯道超越。
12月29日上午,武汉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阮成发做重要讲话。(记者周超 摄)
2
全力彰显滨江滨湖生态特色。“十三五”期间,优化提升城市生态品质,关键是做好“建”和“治”两篇文章,实施好“两大工程、两个行动计划”。
实施“现代服务业倍增计划”。要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升级。要全力应对互联网对我市传统商贸业中心地位的挑战,大力发展垂直电商、跨境电商、C2M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培育壮大多元化电商主体。要大力发展供应链管理、综合贸易物流、物流金融服务等现代物流业态,加快建设连通国际国内“轴辐式”分拨体系和物流供应链管理中心。要着力推进文化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工业设计、数字动漫、时尚创意、网络游戏,不断提升武汉工程设计产业全球竞争力。同时,要大力推进现代金融、会展、旅游、商务等升级发展。深入开展“互联网+农业”行动,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建设全国智慧农业示范城市。
同时,要加快推进现有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通过“武汉制造2025”行动,推动汽车、冶金建材、化工、家电等领域龙头企业扩大先进产能,实施制造智能化提升、“四基”强化、绿色制造、制造业标准和品牌建设“四大工程”,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个性化定制研究中心、产业大数据云计算服务平台等,积极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在线支持服务等新模式,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
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要加快推进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为新的支柱产业。着重围绕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产业,加快布局存储芯片、新型显示、生物医药、医学工
“建”就是要加快构建“两轴五环、六楔多廊、蓝绿织城”的城市生态格局。要实施“蓝网工程”,严格落实166个湖泊“三线一”规划,实现城区湖泊全面截污、水质全面好转、环湖全面打通、湖泊公园全面建成;加快推进两江四岸建设,建成百里滨江画廊;推进全域生态水网构建工程,实现江湖相济、湖网相连。要实施“绿网工程”,构建郊野城区社区绿道网络,推进绿道环湖、沿江、临街、绕山、穿城,形成覆盖三镇、主城和新城主要区域的绿道系统,将东湖绿道打造成世界级绿道;集中建设一批郊野公园、街心公园、城市林荫道、立体绿化带等,通过绿道连接成网,让绿色成为城市的底色。
“十三五”时期打造
社会保障提升工程。巩固扩大社保覆盖面,实现从制度全覆盖到人群全覆盖,到“十三五”末全市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70万人次,将人均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0%以下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纳入医疗救助范围。
从社会结构转型来看。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结构正在由“倒丁字型”向“土字型”转变,中低收入群体规模仍比较大,中等收入群体还是少数,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构建的“橄榄型”社会还有较大差距。未来五年,只有通过精准扶贫、精准托底、不断提升民生社会保障水平,消除绝对贫困;只有通过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才能在推动社会结构成功转型上实现大的突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习总系列重要讲话,以及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城市工作会议,审议市委“十三五”规划,总结“十二五”,部署“十三五”,抢抓新机遇、努力新作为,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而努力奋斗。
今(12月29日)天上午,武汉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阮成发做重要讲话。(记者周超摄)
机遇窗口对于我们来说,也许只有未来五年的时间,一旦错过,可能就要再等几十年后的下一轮科技产业变革。我们只有敢于创新、勇于破解问题、奋力闯过关口,才能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实现赶超,才能为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实现2049远景目标奠定基础;否则只会错失机遇,被别人远远甩在后面。
第二,在城市建设方面
3
全力打造民生升级版
托底对象要精准。对于城乡低保户、城市“三无”人员、农村五保户、城乡孤儿、重点优抚对象、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要“雪中送炭”,把钱花在这些群体最需要帮扶之处,守住他们的生活底线,绝不能让一个家庭因贫困生活不下去。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十三五”时期一项硬任务,要“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目标,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抓紧落实“五个一批”(产业扶持脱贫一批、技能培训转移一批、助学扶智帮扶一批、医疗保障扶持一批、低保五保兜底一批),确保2018年现有全市扶贫考核对象全部脱贫。
综上所述,不论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是城市发展方式转变;不论是成功实现社会结构转型,还是社会治理转型;不论是实现国家中心城市中期发展目标,还是武汉2049远景目标,“十三五”时期都极为关键、至关重要。
全力打造经济升级版
未来五年,核心是推动城市功能升级,基本形成三镇三城、“1+6”城市空间布局,基本建成支撑城市未来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推动城市品质升级,进一步彰显滨江滨湖生态特色,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为此,要突出抓好以下六个重点:
2
3
三是,未来五年是我们强化中心城市功能的关键时期。以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例,武汉正面临着周边城市的激烈竞争。如果我们在“十三五”时期,不能在铁水公空各个领域做到中部第一,不能在高铁网络密度、航空国际国内航线、“一带一”国际通达能力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我们就会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在商贸、文化、、综合服务等其它功能方面,我们也都面临着同样激烈的竞争,稍有懈怠就有可能在竞争中掉队,不进则退、慢进亦退。
市内交通方面,要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快地铁网、快速网、微循环网建设,确保市内出行通达性、便捷性再上一个台阶。要基本建成地铁城市,以每年开通2条线速度,确保2020年形成400公里轨道交通线网,跻身世界地铁城市第一方阵。要基本形成快速网体系,加密城市环线之间快速网,形成“五环十八射”快速网体系,策划实施一批新的过江、越湖通道,织密微循环网。建设一批换乘枢纽,实现市内交通与市外交通无缝高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