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要让农民有获得感2016-1-14农业科技书屋受欢迎
要注重联系群众。“三下乡”活动是传递党和好声音的过程,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实际行动。活动参与人员要主动当好党和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宣传好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收集好、反映好社情,帮助农民解决事关切身利益的困难和问题。农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三下乡”活动就会更有生命力。
要注重活动常效。“三下乡”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帮助基层农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要付诸持之以恒的努力。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形成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实现“常下乡、常驻乡”。要采取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选准项目,集中力量,做好“送、帮、扶”工作,下大力气解决基层农村在文化、科技、卫生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让农民持续受益。
两个村的鲜明反差,说明“三下乡”活动要重实效。避免形式主义,求真务实,讲究科学性和针对性,“三下乡”活动才能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
要注重学习提高。应把“三下乡”活动当作深入基层搞调研的好机会,在接触群众中了解“三农”实际、丰富群众工作经验、强化责任担当意识,进而提升自己为农民服务的本领。对一些基层的好经验、好做法,参加“三下乡”活动的同志要及时总结并反映到上级决策部门,使基层创新与顶层设计相结合,为农村发展提供智慧支持。
切忌“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形式主义,而要加强调查研究,多做雪中送炭的好事、实事
要注重基层需要。开展“三下乡”活动切忌“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形式主义,而要加强调查研究,针对基层群众的现实需求,多做雪中送炭的好事、实事。比如,“卫生下乡”关乎健康和环保,不能下乡发几张就算了。以环保和规范处理生产生活垃圾为例,要通过人财物的投入帮助乡村建立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引导农民规范处理生产生活垃圾并因地制宜地探索变废为宝的途径,使农民在环保中得实惠。这样才能使农民牢固树立“我要环保”的自觉意识,养成环保的好习惯。
日前,笔者在参加“三下乡”活动时,听当地村民讲了这样一件事:某单位两年前在该村搞了一场送文化活动,建起了农家书屋并赠送了一批图书,但大多数是文学艺术类和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书。因为看不懂,村民不愿借阅,一些书至今还未开封。由此,村民们认为“三下乡”活动可有可无、作用不大。
另一单位在邻村干了同一件事,但购置的图书都是农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用得着的科普类书籍,如食品药品安全、农业种养技术等,很受村民欢迎,农家书屋里每晚都坐满了人。考虑到村子里的主导产业是脐橙种植,该单位还邀请了一批技术专家来面对面地指导果农做好整枝、施肥、防病虫害等工作。这样的“三下乡”活动,当地村民年年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