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新民俗:成都多地同吃“国庆面”共祝国泰民安
在新中国70华诞之际,许多成都人的餐桌上都多了一碗面。似乎,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包粽子,到了祖国生日,不少人的祝福方式,就是吃上一碗“国庆面”,愿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郫都区战旗村
同看阅兵式,同吃“国庆面”
国庆期间的成都郫都区唐昌街道战旗村,“中国红”处处可见。一面面高高挂起的国旗,在村道两旁迎风飘扬。
10月1日的阅兵式,是村民们在村广场上一起观看的。在阅兵式开始前,战旗广场上奏响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体村社人员向国旗行注目礼,齐声高唱国歌,浓浓的爱国情怀激荡于心。
上午10时,阅兵式开始,村民们鼓掌欢迎,当“战旗方队”走过时,广场上更是响起了持续热烈的欢呼。
临近阅兵式结束,村民们煮起了热气腾的长寿面。据悉,这些都是战旗村的村民们,自发组织准备的100多斤面条、10多斤面粉,大家一起揉面煮面吃面。村民金小伟激动地说道,“吃上一碗国庆面,祝愿祖国更加强大,我们日子越来越好!”
彭州
为一线工作者送上“爱心面”
10月1日,成都彭州市数十名志愿者走上街头,为环卫工人、值守消防官兵、路口执勤巡警、城管执法人员、交通警察等坚守在一线的工作者送上“爱心面”,以一种特别的方式祝福祖国国泰民安。
接过热腾腾的面条,环卫工人王阿姨很兴奋,“他们送来的时候,还一个劲说‘谢谢’,感觉很温暖。”
“无论是新鲜出炉的水汤面,还是麻辣香鲜的热拌面,都表达着大家的深切祝福。”彭州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此次送面活动中,不少餐饮商家踊跃参与,“有的商家直接赠送了70碗面,有的商家表示:凡生日是10月1日的顾客到店,全部免单。”
崇州五星村
村民同吃“国庆面”已成习俗
有的地方开始吃“国庆面”,也有的地方已经把这当成习惯。
在崇州五星村,国庆当天村民们一起吃面,祝福祖国,已经成了当地的习俗。
今年,因为是新中国70年华诞,更是隆重许多。10月1日一大早,村民余远江就忙碌起来。
“老余,面好了没有?”
“好了,来把面抬出去。”
余远江把备好的面条拿出来,煮上了一大锅。这个时候邻居们也前来帮忙,厨房里一片热闹景象。
面条煮好了,余远江和邻居一起把热气腾腾面端到院子里,一边招呼着邻居,一边把面条一碗碗添置好。
“祖国生日快乐!”大家端着碗,吃面条,在他们看来,生日当天吃上一碗面是最好的祝福。
双桂路街道
环卫工忙里偷闲吃碗“祝福面”
对于国庆期间依然坚守工作岗位的人而言,工作之余的一碗“祝福面”必不可少。
10月1日上午,在成都市牛沙横街的一家饭馆里,环卫工人和城管队员们就一起端着面,诉说着对祖国的祝福。
“今天看着大阅兵,吃碗面,心情特别不一样。”张居秀是一名环卫工人,今年国庆节假日期间,她都将上岗工作。“以前吃面都很普通,今天感觉就很不一样,大家都齐聚在一起,看着大阅兵,祝福祖国。”
双桂路街道牛沙路社区居委会委员韩立君介绍,国庆节期间,多数环卫工人和城管队员都不会休息。“今天我们举行‘国庆吃面、国泰民安’主题活动,就是想把大家聚在一起,看大阅兵,吃碗面,用这样的方式过节,也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武侯区天府芙蓉园
担担面传人为市民代表做面
有人吃面,也就有人做面。在国庆当天,成都市武侯区天府芙蓉园绿道三万株芙蓉竞相争艳,70位市民代表徜徉芙蓉花海,在造型“70”的长桌前,同吃国庆面,祝福国泰民安。
活动现场,担担面第八代传承人何强,为70位市民代表做一碗番茄煎蛋“国庆面”,借国旗颜色的美好寓意,给家乡人送上家乡味。
参加活动的市民代表,有天府绿道的建设者,也有普通幸福的家庭,在国庆这一天,大家暂停忙碌的脚步,看看家乡的美丽变化,分享自己的奋斗时光。
李潇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罗田怡杨金祝秦怡
解读“新民俗”
著名民俗专家袁庭栋:
细长的面条,寓意吉祥、顺利、长寿
10月1日,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各地多家餐厅推出国庆应景菜品,长寿面、“国庆面”成为今年国庆节涌现出的一道新风景,正逐渐成为一种新民俗。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著名巴蜀文化研究学者、民俗专家袁庭栋。在他看来,中国人过生日吃碗长寿面的习俗由来已久,尽管面条并非四川人的主食,但四川同样有过生日吃面的民俗。
袁庭栋表示,古人对“做生”和“做寿”都有讲究,50岁之前,每年只能叫“过生日”,年满50之后才算“做寿”。而细长的面条,寓意着吉祥、顺利、长寿。过生日或者做寿都要吃碗面条,象征寿星寿命绵长,“与家人和客人分享寿面,寓意大家都期盼健康长寿。”
袁庭栋告诉记者,吃面的民俗由来已久,“长寿面”本身就有很强的群众基础,面条在在民俗节庆、生日礼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人们用吃面的方式给祖国祝寿,表达一种吉祥、长寿的祝福。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曾洁
- 标签: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