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三农”的理论探索
农民问题是中国最大的问题,无论是时期还是建设时期,都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一贯重视农民问题,在新主义时期,他就提出了农民问题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农民是中国的主力军,必须同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等思想,使中国取得了胜利。建国后,党中央依然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农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是国家政权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思想。1950年9月,在《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闭幕词》中说:中国的主要人口是农民,靠了农民的援助才取得了胜利;国家工业化,也要靠农民的援助才能成功。1958年5月,在修改八大二次会议的报告中指出,在我国的6亿多人口中有5亿多农民,他们无论在中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都是一支最伟大的力量,我们无产阶级只有依靠这个伟大的同盟军,把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才能取得胜利。
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论述了国家同农民的关系。他指出,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地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针对征粮工作中存在的伤农问题,他指出:“过去因负担过重无以为生的农民,必须切实解决救济问题;今年征粮必须不超过中央规定的比率,大大减轻民负担。”〔11〕
鉴于苏联过分剥夺农民的弊端,他主张要“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在工农业产品交换中,要“采取缩小剪刀差,等价交换或者近乎等价交换的政策”。在合作社的收入中,“国家拿多少,合作社拿多少,农民拿多少,以及怎样拿法,都要规定得适当”〔12〕。针对农村党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他又指出:“机关、部队、学校圈用群众的土地,要坚决退还。机关、工厂的花园,通通都拿来种菜。今后发展副食品生产,只能开荒地,不能占用农民土地。李世民胜利后封功臣,就是采用圈农民土地的办法。清军入关后也是如此。现在是军队、学校都圈地,又不给人家钱,这实际上是封建残余,一定要纠正”。〔13〕这些做法对于纠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重积累轻消费的倾向,保护农民利益,改善农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957年2月27日,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特别强调,“我国有五亿多农业人口,农民的情况如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14〕。这是因为,农民的经济状况如何,对整个工业的发展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极大。农民的状况如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政权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