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林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项目取得重大研究进展201,该项目以有效保存和高效利用农作质资源为核心,以支撑我国未来5~10年生业健康发展和粮食安全必需的关键新基因和优异种质为目标,通过3年的实施,在种质资源收集、解决育种与生产重大问题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科技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农业科技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林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项目取得重大研究进展201

该项目以有效保存和高效利用农作质资源为核心,以支撑我国未来5~10年生业健康发展和粮食安全必需的关键新基因和优异种质为目标,通过3年的实施,在种质资源收集、解决育种与生产重大问题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一是种质资源收集的针对性与多样性进一步加强,三年来,共收集农林植质资源8003份。其中,在收集水稻、小麦和玉米主要粮食作物的3062份种质资源中,2527份来自国外,占82.5%,极大丰富了我国主要粮食作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二是种质资源鉴定、新基因发掘与创新利用,对解决育种与生产重大问题等方面的支撑作用日益显著。在抗水稻黑条矮缩病方面,项目首先建立规模化田间鉴定技术和室内人工施毒鉴定技术体系,通过多年多点试验,共鉴定材料23018份,筛选到抗黑条矮缩病种质资源7份,创制出抗黑条矮缩病、高产、优质新品系“W026”,使田间发病率大大降低,为我国水稻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小麦育种方面,首次将冰草P基因组中控制多粒、高粒重和有效分蘖、抗白粉病、抗条锈病和抗叶锈病基因转入普通小麦,创制出育种可利用的新种质20余份,特别是创制的由1AS染色体主效QTL控制、在多稳定表达、穗粒数大于100粒的新种质,正在为全国众多育种单位利用,并已育成科农2011、普冰151等高产、抗旱、抗病新品种和一批后备新品系,为我国小麦育种水平的持续提高奠定了重要种质基础。在盐碱地区造林树种选育方面,收集白蜡属8个种的种质资源288份,筛选鉴定出耐盐碱白蜡鲁蜡1号至6号。采用合适插壤、特定穗条、激素处理技术,研制出绒毛白蜡的嫩枝和硬枝扦插技术,使白蜡扦插成活率高达95%。利用筛选出的优异白蜡种质创制白蜡新种质6个。目前,6个白蜡种质推广育苗15万亩,年产苗木2亿余株,苗木年产值达10余亿元,供给国内70%白蜡良种需求,促进了我国白蜡良种苗木产业化发展。

为进一步推进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实施和了解项目取得的阶段性,12月2-3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林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项目中期评估会在山东济南召开,来自科技部农村中心、农业部科教司、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林业厅、以及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单位课题主持人、技术和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科技部农村中心贾敬敦主任、农业部科教司苏国东处长、林业厅李登开厅长出席了会议。会议特邀中国工程院刘旭院士、尹伟伦院士等作为专家对项目实施进行中期检查。

贾敬敦主任充分肯定了农林植质资源发掘和创新利用对农作物育种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意义,并对下一步加强项目实施提出三点:一是要认真把握形势,根据“十三五”国家经济发展的部署和规划要求,客观的评价种质创新在国家创新中的地位,围绕种质服务于社会发展,做好基因发掘和种质产品研究;二是要全面分析种质科技创新面临的需求,充分考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建设、应对全球变化和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三是要启动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部署,结合项目实施中期,发现问题,谋划“十三五”的总体设计。

课题代表认真总结和凝练了课题实施三年来取得的重大研究进展和重大科技,项目专家组对推进课题实施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