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湘:学院派创业与制造业破局
虽然我们有世界最完整的制造供应链,但品牌(火车头)的缺失是我们最大的困扰。我们需要根本性的创新,需要把市场需求与硬科技紧密融合才能打造新的品牌(硬科技创业)。而在这方面,年轻的学院派创业者,因为没有经验,也就没有了思想的包袱和禁锢,所以更有优势去突破传统的框架。要实现这样的创新,我们需要有大量掌握硬科技创业科学和技术(流程、框架与方法)的年轻人和支撑硬科技创业的平台。这为工程教育的改革,尤其是新工科教育建设,指出了方向和目标。
1. 从大湾区看中国制造业:现状与挑战
我们可以用口罩案例来分析中国制造业之现状。
疫情前,中国口罩的正常产能是每天2000万个,其中一半属于医用外科和N95 级别,能达到疫情防护要求。中国口罩产能占全球一半以上。行业产值大约120多亿人民币。但在疫情时期,按照中国人口14亿,城市人口8.4亿,农村人口5.4亿来估算,假设城市人口每2天出去一次,农村人口每4天出去一次,我们每天消耗的口罩大概是5.5亿个。我们一年的产能只够一个星期用。这次疫情刚好与春节重叠,工厂停工,口罩供应不上来,几乎耗光全球的库存。春节后,部分工厂开始复工,但供应链上不来,产能也只能慢慢爬坡(不是行政命令能完全解决的)。近期国外疫情一波接一波爆发,一国的供需矛盾转变成全球供需矛盾。可见制造业对民生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去年的GDP大约是14万亿美金,人均1万美元(美国21万亿美元,人均6.3万美元,日本5万亿美元,人均4万美元 )。中国GDP第一大省广东,占中国10%,人均 GDP 1.4万美金。广东的工业占GDP比值大约40%,且以制造业为主。这意味着广东的制造业贡献了4万亿人民币的增加值。广东制造业不止是规模,更重要的是质量也领先全国。有数据显示,广东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全国32%,排名第二的是江苏,占比为20%。这两个省占据了中国高新技术产品一半以上的出口量。因此,要看中国制造业,一看长三角,二看珠三角。珠三角占据广东GDP的80%,其中深圳、广州、佛山、东莞四市又占据珠三角地区GDP的80%。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三分之一绝大部分都来源于这4个城市。
由此,通过分析和解剖大湾区制造业体系,我们才能深度认识和了解中国制造业。我们得用生态链的眼光来看大湾区制造业。回到口罩案例。生态链的的第一个档口就是品牌。当前,最受欢迎的口罩品牌包括美国的3M、上海的绿盾、美国的Honeywell、中国的稳健Winner等。这些品牌一方面需要通过渠道进入医院(2B)或者消费群体(2C), 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工厂或代工厂来生产。广东口罩和防护设备工厂有大约有300家,山东1000家,湖北200家。
现在工厂有个痛点,就是一缺设备,二缺原材料。缺设备很清楚,大批量生产不能靠人工去缝制,必须靠机器来做。口罩有三个层次,外面的防水层、中间的防护层、里面的舒适层。最紧缺的原材料是防护层用的熔喷布、据说已经涨价十倍,还是一布难求。口罩的制造从切割、焊接到缝纫有很多道工序。每条产线每分钟约35-100个口罩,一天生产约2万个。据说,现在夏季订单已达10万套产线,那时一天可以生产20亿只口罩,能够基本满足现在的需求(国际需求又起来了)。设备厂商现在也很头疼,缺少关键零部件,如控制器、电机、丝杆导轨,尤其是超声焊接模块。超声比激光有优势,不会把布料烧坏。模块之后是PCB和各种芯片及传感器。松山湖机器人基地有家叫做优超精密的创业公司反应很快,马上生产出超声换能器,提供给一些设备厂商。口罩看上去简单,背后却有着非常复杂的供应链(还没从材料端展开)。
通过口罩案例我们引出了制造业产业链几个环节:品牌、渠道、工厂/代工厂,设备/装备、零部件、芯片和原材料。
1.1大湾区制造业的困境
我们可以通过产业链这几个关键环节来透析大湾区制造业这个庞大、复杂且环相扣的系统。
从工厂层面,大湾区制造业经历了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延续至今的“代工时代”,为国外品牌代工,包括手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音箱等;
第二阶段,山寨时代。2000年后,手机流行,当时国产手机技术水平不行,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充斥整个市场,但价格昂贵,于是衍生出了一批有些基础技术的人员开始从事做高仿机、贴牌机,这些之后就被称为山寨机。山寨机的特点是高仿化、快速化、平民化,推出市场后很快受到低端用户的青睐。但问题是产品质量没保障、没有品牌。随着苹果智能手机在2007年崛起,山寨企业基本就消失了。以山寨产品集聚的深圳华强北也都转型卖化妆品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大湾区建立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制造业供应链体系,国外把它叫做“创客好莱坞”(Hollywood of Makers):这里聚集了大量的设计、零部件、模具、机加工、电子制造和装配代工公司、以及配套的物流体系、产业工人、管理者等等,能够快速组织起生产、制造和物流。
大湾区制造业40年演变
第三阶段,转型时代(从1990年代起-至今)。利用大湾区产业链资源,一些本土的企业家,从生产,代工、贸易和销售起家,开始艰难的转型升级,打造自己的品牌,包括华为、TCL、中兴、迈瑞、大族激光、联想等。这些企业发展速度很快,执行力很强、创业者有不错的行业经验,四十以岁创业者居多。我把这一类创业者叫做“草根派创业”。
对大湾区制造业的认识源于从我实验室出来的第一家公司固高科技。以装备核心技术产品为主,固高的客户涵盖六十多个领域的装备制造和系统集成商。过去十几年,我一直在观察和了解这些客户,发现他们市场嗅觉很敏感,执行力很强,从零开始很快能把产品做出来。但也普遍会碰到天花板。起起伏伏,很少能达到世界水平的公司。后面我们越过客户层,了解客户的客户,即工厂和代工厂。代工厂最著名的当然是富士康了,主要的代工产品是苹果的iPhone。
仔细分析下图2显示的iPhone产品利润分配就能理解我们以代工为基础的制造产业所处的境遇了。 品牌公司苹果占了利润的大部分,60%,中国的代工企业只占了2%不到的利润。此外还有美国、日本、欧洲和台湾零部件厂商。虽然我们也有不少零部件产商成功打入苹果供应链,但基本以结构件和加工件为主。
代工和加工企业在苹果产业链的价值分配
本土装备和核心部件产业面临的困局
富士康在A 股上市的公司叫工业富联。我们通过几个参数比如销售额、毛利率、纯利率和人均产值去了解它。工业富联规模很大,收益593亿美元,但其毛利率和纯利率都非常低,分别是8.2% 和4.1%。
以手机防护玻璃为主业的湖南蓝思科技是一个传奇。创始人打工妹白手起家,成为世界级别的女首富。公司2018年的收益为39亿美元,毛利率比富士康高出不少,达20%,但纯利也只有3.75%。缺少品牌和渠道,只能从事生产、加工和组装,这类企业用台湾宏基集团创办人施振荣的话来说,就是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客户的情况如此,本土的设备公司也就很难好到哪儿去,除非你有世界独一无二的“杀手锏”技术。
对比一下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本土上市公司新松机器人和日本的FANUC公司:新松的收益为4.28亿美元,毛利率为16.9%,纯利为11%。FANUC 为68.54亿美元,毛利率45%,纯利率25%,其人均产值则为新松的十倍。我们知道,纯利是毛利扣除研发、市场、行政等费用所得。从主营业务来看,新松16.9%的毛利率很难达到11% 的纯利率。再看被誉为制造业之母的机床产业。
日本是机床制造强国,Makino 是日本机床产业的领头企业之一。2018年产值为17.3亿美元,毛利率31%,纯利6.4%,人均产值36万美元。我国是机床消费第一大市场(约占世界市场三分之一),也是机床生产大国。
传统的国有机床公司有“十八罗汉”之说。但现在整个行业都处于亏损或艰难维持状态。包含了“四大罗汉”的沈阳机床欠债300多亿,下面两家上市公司一家已经退市(昆明机床),另一家也处于退市边缘。另外一个“罗汉”大连机床也早已破产重组。机床公司如此,机床公司的零部件供应企业状况也就可想而之了除非你有独特的技术和产品(但要做到这一点很难,我们缺少这类人才,主要是教育的问题,后面会重点提到)。数控系统公司华中数控的数,1.17亿美金销售,29% 毛利,-16% 纯利,体现了这一现实(听说最近被一家房地产公司收购。如果以房地产思维来做设备或设备核心技术,华数危矣)。
我们再来看手机、电脑和家电领域的国内品牌情况。首先(图4),苹果把手机行业60%多的利润吃掉了,三星也占了17%。 其余才是华为、OPPO、Vivo和小米等。这也不难理解,因为苹果定义了智能手机,其它都是追随者。苹果有2600多亿美金的销售额,38%的毛利,23%的纯利。三星在在智能手机产品方面是个跟随者,但它在芯片和显示领域有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所以其毛利和纯利与苹果相差无几,分别是37%和24%。华为作为中国最优秀的企业之一,毛利有40%,纯利有8%,非常好!但华为的高毛利率主要来源于其基站等 2B 产品。占其一半的手机产品,毛利率听说也只有20% 左右。不可否认,华为在研发领域的投入很大,这也部分解释了其纯利不如苹果、三星的原因。
本土电脑和家电品牌与与国外品牌对
联想和惠普是电脑行业的两大巨头。但相比之下,联想与惠普在毛利率方面有三倍多的差距,纯利率有9 倍的差距。
传统家电行业做得最好的国内公司是美的和格力,美的纯利为7.7%,格力为13.1%。但有一家叫Dyson(戴森)的英国公司,纯利达到了惊人的25%。我一直很好奇,戴森不是第一家做家电的企业,没有发明吹风机,在英国整体制造业不怎么景气的大环境下,究竟是如何脱颖而出,一支独秀,取得如此不俗的业绩的?
还有两个很大的市场不容忽视,一是医疗科技行业,另一个是汽车行业。目前,医疗科技行业排名前20位的公司中没有中国公司,美国有2家公司排在前列,一家叫Medtronic,收益300亿美金,一家是Johnson公司,收益800亿美金。他们的毛利分别是30.3%和66%,其中Johnson的业务内容还包括制药,纯利更为可观。
医疗科技领域国产品牌与国外品牌的对比
中国医疗科技做得最好的是深圳的迈瑞医疗,有66.6%的毛利和24%的纯利, 非常不错。但迈瑞的规模和Medtronic和Johnson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其2018年销售额只有19.6亿美元。我曾去以色列参观过一个医疗科技孵化器,他们孵化出了一些不错的公司。我曾问这个孵化器的创始人,怎么看待中国的医疗科技企业,他有两句话让我非常震撼
- 标签:机械师刷图加点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