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体制机制激励引导调动各方资源聚焦产业一线——贵州为“三农”提供精准科技服务支
通过创新企业发展方式,营销手段由以前传统的通过批发商销售模式,实现“互联网+批发商”销售模式的转变。利康农公司通过“贵州中药材(食药用菌)信息网”进行网上推广销售,增加产品知名度;在品牌创建上,打造贵州“利康农”,在贵州省科学技厅网站、淘宝网安龙店等网站进行推广;参与法国、泰国、贵阳、南宁、云南等地产品展销会,下一步将组织在、韩国、日本等地的展销。
组成科特派专家团队实施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带动千家万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黔西南利康农公司的生产迅速扩展辐射,现有615栋出菇大棚中,今年就新增309栋,涉及农户189户,带动农村就业2000余人;同时,培训指导菇农600余户,培养技术100余人。
为更好服务“三农”,促进贵州具有山地特色优势的农业产业发展,贵州省科技厅近年来积极创新体制机制,通过对农业科研机构试行创新性,突破原有体制机制及有关政策,同时针对性组织实施重大农业科技计划项目等举措,千方百计激励、引导和调动科研单位、高校、各级农技部门及相关企业的人才、技术、等科技资源,向农业产业一线聚集,为加快山地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精准的科技服务支撑。
这5个项目特点是,参加实施的科技人员全部以科技特派员身份深入基层产业一线,项目领衔专家即为首席科特派,要求与企业紧密结合实施,覆盖带动较大面积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项目将在3-5年实施期内将覆盖全省28个县,调动省市县共约800名科技人员组成的各层次科技特派员队伍,围绕5个产业建立起51个无公害、38个绿色和5个有机生产示范,形成核心区核心11.28万亩,示范46.9万亩,其中19.6万亩达到欧盟标准。实现新增产值2.63亿元,加工企业新增产值3.7亿元,惠及农户14万户以上,累计实现农民增收5亿元。
科技支撑特色产业发展成效初显。通过近一年的稳定支持与项目实施,三个研究所的32名科技人员成功入驻企业、入驻园区,科技因素持续推进三个创新型企业合作平台发展,企业原料生产规模拓展,研发产品种类增多,营销手段不断丰富,助农增收效果逐步。
今年初,在省科技厅重点支持和指导下,省农科院选择了该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带作物研究所、果树科学研究所,围绕食用菌、薏苡、火龙果三个特色产业,启动了推进公益类农业科研单位与社会企业结合的试点工作。
其中,“贵州省茶树绿色防控”项目,由全国知名植保专家、省首席科技科派员、贵州大学宋宝安副校长领衔,针对重点产茶县和重点企业及,建立有贵州大学、贵州省植保植检站、贵州茶叶研究所科技人员与博士生、硕士生18人以上组成的技术推广小分队,深入到湄潭、石阡、都匀等18个县(市)茶产业核心,开展科技特派和项目实施工作,每年科技特派工作时间为120天以上。为参加项目的各产茶县的茶企业的核心提供技术支持,结合技术咨询、质量抽检、科技下乡、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对企业和农户进行科技服务,帮助产茶重点县的茶企业解决制约茶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并进行相关技术的应用,用多种先进适用技术切实解决茶叶病虫害的安全防控,有效提升全省茶叶品质。
鼓励科技人员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支持省农科院携手企业共同构建山地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
今年6月,贵州省委全面深化领导小组第十二次全体会议通过《推进科技创新和八条措施》,支持贵州科学院、贵州省农科院深化科研体制试点推进科技创新和,鼓励“两院”科研人员面向园区、产业和企业需求,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入股、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等多种形式,推动科技向现实生产力。
品资所7名科研人员直接入驻黔西南利康农公司,参与园区和企业发展规划、生产经营、技术指导、产品研发等工作,并引进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科学院、贵州大学等单位专家11人合作研究。科研与产业发展紧密融合,解决了规模不断扩大过程中出现的基料质量和菌菇质量不稳定、缺乏技术标准等问题;引进高温姬菇、榆黄蘑、草菇、真姬菇、秀珍菇、球盖菇和低温平菇、冬菇、冬荪、栗树蘑等10种菇23个品种试验示范,支撑公司由单一的姬松茸、双孢蘑菇品种结构向多元化品种结构转变。
围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贵州省科技厅组织凝练的“贵州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5个本年度农业领域科技重点项目,于近日启动实施。这是该省为加快山地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精准科技服务支撑,精心组织实施的又一重大科技行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每日科技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此前,为切实推进科研体制与创新、,省科技厅2014年开始,先行在贵州科学院、省农科院等公益类科研院所,服务科技园区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展开试点,探索科研人员服务产业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推动科研机构与市场结合、与企业合作的新途径,寻求科技、创新体系运行机制的新突破。
三个研究所以科技、技术服务等作价入股,或资产、现金入股,科技人员以自然人身份现金入股等方式,分别与企业合作注册成立了贵州华腾、黔西南利康农、贵州贵豪三家新型农业科技企业。这种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了科研人员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企业有扎实的科技支撑,科技人员有切实的内生动力。省科技厅给予这三家企业各300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持,并将视企业发展绩效,继续进行支持。
贵州华腾公司在兴仁县回龙镇、下山镇建成薏苡种源253亩、核心示范区1050亩;辐射带动1.1万亩。公司由过去单一的收购粗加工薏仁米精加工后再销售经营模式,开始注重种源、生产建设,从源头控制种源,加强标准化生产,建成“公司+科研+合作社+”产销研一体化模式,销售模式从单一的实体销售逐渐向“实体+网络+订单销售”等多元化方式发展。
贵州省科技厅以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方式,组织凝练了2015年度农业领域科技重点方向,并于近日投入2430万元启动实施了“贵州优质专用肉牛品种选育研究”、“优新果树品种的引进试种及示范”、“贵州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水稻优质栽培技术及产业化示范”和“贵州春夏喜凉蔬菜及番茄常年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示范及推广应用”,两个重点农业攻关项目和三个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