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生活  3D打印

高科技武器(古代高科技武器)

高科技武器(古代高科技武器)

 

古往今来,人类总是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用于武器装备的制造。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从未中断过的人类文明,科学技术的发展曾遥遥领先于世界,历朝历代都不乏极具科技含量的武器装备,直到近代工业革命以后,才逐渐被西方赶超。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我国古代有哪些领先世界的高科技武器系统。

一、 战车

驷马战车

战车作为史书记载最早的主战武器系统,何时进入中国已不可考,但至少在商朝后期已经大量装备,春秋时达到鼎盛,战国时期地位虽有下降,但仍然是各国综合国力的象征,所以就有了千乘之国万乘之国这样的表述,直到西汉时期,随着骑兵的兴起,战车才慢慢退出主战装备序列。

在车战时代,大多数战车都以四马驾挽,装备戈、殳、戟、矛和夷矛等五件兵器,车载甲士3名,左边甲士持弓射远,右边甲士持矛近刺,中间甲士佩剑驾驭。战车既可独立成为最小作战单元,又可以结阵整体成军,还可以和配属步卒协同作战,组成强大的军团,在战场上地位相当于今天的坦克,是当之无愧的陆战之王。

根据用途不同,战车又可以分为戎路、轻车、阙车、苹车、广车五类,其中戎车为指挥车、轻车为冲锋车,阙车是警戒车,苹(屏)车用于结阵防御,广车攻防兼备、以防为主。通常情况下,每辆战车配属72—100名步卒,万乘之国的总兵力可以达到70—100万,其战斗力不可小觑。

战车虽然最早出现在西亚,但中国却把它发展到极致,和同时代其它地方的战车相比,中国战车的体量要大出三分之一,设计也更符合力学原理,大多为驷马战车,动力十分强劲,用特殊的輮制工艺加工而成的车轮不仅强度很高,而且辐条达到28—30根,整车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战场适应性都遥遥领先,堪称冠绝世界的高科技武器系统。

二、 秦弩

秦弩结构示意图

在战国后期,秦国能迅速扫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除了巨大的政治、经济优势外,秦国先进的武器装备制造水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秦弩就是其中的代表。虽然战国时期,最初韩国工匠制弩水平最高,但秦国却凭借先进的批量化生产,把弓弩的制造和战力发挥到了极致,形成了同时代领先世界的高科技武器系统——秦弩。

秦弩的弓干由皮条和桑木制成,弓弦用动物的筋制成,弓干长度在130—145公分之间,木臂60—75公分,弩臂上有放置箭矢的凹槽,而且还有包括悬刀(扳机)、望山(瞄准装具)在内的一整套机身,各种部件巧妙结合在一起,组成一套技术先进的武器系统。秦弩制作材料强度很高,需要弓弩手借助腰部力量和脚才能拉开,再加之误差不超过1毫米的三棱形箭头,使得弩箭的飞行方向更加准确,命中率更高,射程最远达600米开外,杀伤力十分可怕。

但秦弩作为高科技武器系统,最大的领先在其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上。秦弩从部件到箭簇的生产都有严格标准和责任追究制度,每一个工匠都必须在产品上刻上姓名,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则进行溯源追责,确保保证秦弩的所有部件都符合设计标准,能够在战场上实现快速更换维修,不会出现因战损而导致战斗力削弱。

另外,秦弩箭矢小巧,每名兵士可携带100支(包括魏武卒在内的六国兵士最多携带50支),因此秦军弩阵几乎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达到万箭齐发的规模,呈完美的流线型的三棱形箭头,也能轻松穿透兵士铠甲,杀伤力无与伦比。因此,秦国弩兵不但六国无一能敌,即便是同时代横扫欧、亚、非三洲,由重装步兵、轻装步兵和重装骑兵组成的马其顿方阵,这个亚历山大大帝借以征服世界的战争机器都无法与之匹敌。

三、 诸葛连弩

诸葛连弩结构示意图

诸葛连弩是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一种连发弓弩,虽然没有实物流传,但史书记载明确有序。《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裴松之引用《魏氏春秋》对其作注曰:(诸葛亮)又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这是史书关于诸葛连弩最早的记载,其后的《天工开物》、《武备志》等史书也都有关于诸葛连弩的记载。

在弓弩发明上千年时间内,虽然人们不断对其进行改进,但大都没有对秦弩在技术上有实质性突破,直到诸葛连弩的出现,才真正实现了弓弩技术质的飞跃。和前世相比,诸葛连弩最大的革新是在弩臂安装了一个箭匣,内装十支铁质箭矢,一支射出后,其它箭矢在重力作用下落入箭槽进入待发射状态,弩手通过连续扳动机木拉弓扣弦,实现连续发射。按蜀汉军队编制,三千连弩士进行齐射,短时间内会形成密集箭雨,如果在箭头涂抹毒药(三国时的通用做法),战场杀伤力不可估量。

诸葛亮损益连弩的核心技术是去掉了弩机,增加了核心部件连杆(机木)和箭匣。箭匣的作用相当于现代枪支的弹匣,箭匣前段的圆孔和弩臂上的箭槽完美结合,形成了类似枪管的发射管道,最大程度保证了铁质箭矢飞行的稳定性。从这一点上来说,诸葛连弩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自动武器,对后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后来,魏国发明家马钧欲对其进行改进,使之成为五十矢连弩,但因工艺复杂,箭矢必须特制,没能实现量产,诸葛连弩最终失传,虽然后人不断试制复原,但最初的设计及工艺细节已无从细考。

四、 马镫

冯素弗墓出土木鎏金马镫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后,赵国首先组建了第一支轻骑兵,在其超强的机动性和突击力的加持下,赵国一跃成为了军事强国,其它各国纷纷效仿,组建了自己的骑兵部队,并逐渐成为了诸侯攻伐兼并的战场主力。然而,古时候的骑兵基本上都是垂着双腿骑跨在马背上,只能靠两腿紧紧夹住战马,因为两脚无处着力而致使战力大打折扣,直到马镫的出现,才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

马镫最早出现在何时已不可考,但至少在西汉时期的壁画中已经出现,但却没有实物流传下来。有据可考的中国最早的一副马镫,出现在北燕冯素弗墓中,形制为桑木揉制的圆三角形,外包鎏金铜片,这也是目前世界上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实物马镫。

不粘锅的出现,为健康少油的烹饪提供了条件,也使炊具清洗变得更加简便。雨季,家电容易出现受潮现象。建议每天开机一两个小时,这样电器在运行过程中能产生一些热量,驱散机器内部的湿气。

马镫虽然现在看起来一点也不起眼,但在世界军事变革史上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出现,让骑兵的双脚有了借力的地方,双手就可以完全解放出来,自由地做出刺杀、劈击、躲闪等各种战术动作,也让兵士和马匹的关系更加亲密,几乎达到了人马合一的程度,骑兵的战斗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战场地位得以进一步提升。因此,马镫一经出现便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彻底解放了世界各地的游牧民族,也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欧洲骑士集团的形成也和马镫的广泛传播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正如英国著名的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所说 :从来没有任何一种发明,像马镫一样小,却拥有如此大的催化作用,像火药摧毁了欧洲封建时代一样,马镫让整个欧洲以骑士阶层为主体的封建制度得以快速发展建立!

五、 陌刀

郭子仪墓壁画中的陌刀

家里用有线电视的朋友相信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每一次打开电视机都需要使用两个不同的遥控器,调整家里面的长虹电视。

陌刀是唐朝步兵装备的最具杀伤力的武器,总长接近3米,重量达10公斤左右,是中国古代最为血腥的利刃。相传,优秀的陌刀手能在一挥之间,将骑兵与战马一同斩断,是古代骑兵部队最恐怖的噩梦。

如果单从表面来看,陌刀好像和高科技一点也不沾边,但其科技含量一点也不比前面所讲的几种武器差,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隐性高科技武器系统。首先,其锻造工艺十分先进。制作采用了唐代最成熟的炼钢工艺—灌钢法,而且锻造方法极其繁复,优质的钢材加上千锤百炼的工艺,使得陌刀异常坚韧锋利,据说一击可以斩断三十层铠甲。其次,自重也让其威力大增。10公斤的重量和近3米的长度,再加上陌刀手挥刀时的杠杆作用,使得陌刀产生了极其惊人的攻击力,一刀斩断骑兵与战马可能并非虚言。再次,特殊的战法让其在战场上无坚不摧。唐代陌刀队作战队形由50人组成一个方阵,数个或数十个方阵组成刀墙,以碾压之势向前推进,对任何骑兵部队都将是一场战场噩梦。因此,在史书记载中,陌刀军几乎没有失败的战例,而且还能对战场形势起决定性作用。比如,在安史叛军进攻长安的战斗中,唐将李嗣业就是凭着2500人的陌刀军,与数倍于自己的叛军作战,最终反败为胜扭转战局,立下不世功勋。

但陌刀由于制作工艺繁复、技术要求严格,因此成本极其高昂,一把刀的价值几乎相当于普通人家几十年的积蓄,因此无法大量装备部队,后来逐渐被低成本的武器替代,退出了历史舞台,唐以后就很少再有陌刀出现在战场上了。

六、 突火枪

宋代以后,随着火药的发明,中国武器的发展也开始了从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转变。据考证,世界上最早的管型热兵器,是南宋时出现的突火枪。据《宋史》记载: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造突火枪,以钜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

最初的突火枪用粗竹筒制成,中段是火药室,室壁留有装引信的小孔,后段是用于手持的木棍。发射时,射手点燃引信引燃筒内火药,利用火药剧烈燃烧产生的高压气体,将子窠射出,用以杀伤敌人。子窠是由铁砂、碎瓷片、石子等组成的混合物,类似今天霰弹枪的弹丸。

虽然由于技术限制,突火枪的最大射程只有230米,有效射程大约100米左右,射击精度也难以控制。但其却开创了管状火器发射弹丸的先河。后来,人们逐渐用金属枪管代替了竹制枪管,并在技术上不断改进,到元代发展成了基本定型的管型射击火器——火铳。因此,宋朝发明的突火枪,虽然没能挽救南宋灭亡的命运,但却是世界军事装备发展史上最具划时代意义的高科技武器系统,是现代枪炮的鼻祖。

七、 猛火油柜

猛火油柜

猛火油柜也是宋朝发明的一种连续性火焰喷射器,实质上是一个以液压油缸作为主体机构的火焰泵。据《武经总要》记载,猛火油柜以熟铜为柜,猛火油(石油)为燃料,柜下有4个支撑柜体的脚,柜体上方有4个首大尾细的卷筒,卷筒口为注油处。筒上横置唧筒(原始活塞机械),唧筒前部装有火楼(内盛引火药)。使用时,兵士用烧红的烙锥点燃引火药,在火楼内形成高温,通过热传导预热在喷油通道形成预热区,用力抽拉唧筒压缩空气,推动猛火油经过火楼喷出,形成形若火龙的烈焰,用以烧伤敌人和焚毁战具。因猛火油产生的烈焰难以用水扑灭,所以猛火油柜在陆战、水战皆可使用。

用猛火油作为火攻武器,在中国出现很早,但作为连续性火焰喷射器的猛火油柜,到了宋代才逐渐定型并批量生产,是古代中国最具先进的高科技武器系统之一。但因为其形制较大、搬运困难,后来逐渐被一种小型的喷火器具—火葫芦所代替。

八、 火龙出水

火龙出水

随着古人对火药特性掌握得越来越好,各种以火药作为动力的新武器也相继出现,明朝中叶的时候,军事科技专家发明了一种新型高科技武器系统——火龙出水。

据《武备志》记载,制作火龙的方法步骤是,先用铁刀把五尺长的去节茅竹刮薄后作为龙腹,在前后两端分别装上木制的龙头、龙尾,龙头口部向上,龙腹内装神机火箭数枝,将火箭药线总连起来,从龙头下部小孔中引出。在龙身两侧前后各倾斜安装两个火箭筒,把神机火箭的总药线连在前边两个火箭筒底部,完成火龙的制作。

出水指的是运用火龙作战。在水战中,兵士点燃龙身两侧火箭筒引线,利用火药燃烧的反向推动力,推动火龙离水面三四尺高飞出二三里,当筒内火药燃烧将尽时,神机火箭总线自动点燃,推动神机火箭从龙口射出,使敌方人船俱焚。因为火箭点燃后宛若御水飞行的火龙,所以称之为火龙出水。

火龙出水从原理上讲,就是原始的二级火箭。龙身两侧的四个火箭筒就是一级火箭,为火箭提供飞行阶段的推进力。龙腹内的神机火箭就是二级火箭和战斗部的结合体,一级火箭停止工作前自动启动二级火箭,带着战斗部飞向地方舰船,达到人船俱焚的作战目标。在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中日露梁海海战中,明军就使用火龙出水和日军作战,取得了击毁日军大小舰船400余艘,日军参战精锐全军覆没的巨大战果。

由于笔者并非专业人士,上述所列八类武器可能只是中国古代先进武器的很小一部分,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如果各位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领先于时代的先进武器,不妨一一列出,咱们共同学习讨论。

保险丝又可以被称之为电流,保险丝主要的作用就是起过载保护,在电路当中正确的安置保险时,保险丝就会在电流异常升高,到一定的高度和热度的时候自动熔断切断电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