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生活  3D打印

我国3D打印行业技术创新情况及产业化分析

我国3D打印行业技术创新情况及产业化分析

  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别于传统减材制造技术的先进数字化制造技术,被视为“第四次工业”的支撑技术之一。常用于模具制造、工业设计模型等,后来逐步扩展到航空航天、建筑、汽车制造和医疗器械等领域。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3D打印行业发展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评估报告(2023.2030年)》显示,3D打印技术的出现,最早要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查尔斯·胡尔(Charles W.Hull)发明的立体光固化(SLA)技术。1986年,Charles Hull发布了全球第一款商用3D打印机,开启了3D打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我国从20世纪80年始启动增材制造技术研究,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3D打印技术发展总体与国际同步,特别是2015年后,为加快推进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使得我国的3D打印产业得到蓬勃发展。

  我国对于3D打印技术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近年来随着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的科研院所及高端制造企业逐渐加入新型3D打印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中。与此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3D打印技术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带动了我国整体3D打印技术的发展和进步。2009年之前3D打印专利申请数量维持在个位数,2009~2015年许多领先的工业3D打印专利到期,随着3D打印核心技术的释放,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与成本,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了产业化进程。

  在3D打印技术方向国外申请人在华专利申请情况,美国、德国、韩国、日本、荷兰在华申请量较大,特别是美国申请人在华申请远超其他国家,这一方面表现出美国申请人对中国国内市场的重视,积极在中国进行相关的专利申请布局,另一方面又反映出美国申请人在3D打印技术方面的深厚积累,如美国的3DSystems公司、Stratasys公司、GE公司等均为全球领先的增材制造公司,国内企业可积极寻求与上述相关企业开展合作,加大技术引进和交流。

  国内3D打印技术专利申请分类号主要集中于B部,重点涉及B33Y、B29C、B22F三个小类,其中B33Y主要涉及3D打印成型的装置和技术原理。

  从申请量排名前10位的申请人中,有6家属于高校院所,分别为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以及北京工业大学,此外,还包括4家企业,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惠普发展公司、宁夏共享模具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市创想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2021年中国3D打印专利授权主要集中在制造工具和医药科学领域,而服饰、食品科学等消费级领域数量较少。

  近年来,3D打印热度不断提升。2021年,国内共有3D打印融资案例34例,国外共有融资案例108例,相比于2019年均有较大增长。

  中国3D打印头部企业快速布局3D打印产业化,多家企业拥有较高的3D打印设备与材料年产能/年销量。目前国内工业级3D打印设备与材料主要供给国内,而消费级3D打印设备主要销往国外。根据3D行业专家的观点,这是由于国内原材料较为便宜,加工3D打印设备成本较低,且国内消费级供应链较为完善,已经可以满足鞋子、衣服等日用品的需求,3D打印的用途没有完全凸显,国外则更需要3D打印简化供应链。

  资料来源:中国3D打印行业发展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评估报告(2023.2030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3d打印机的由来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