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赵俊超:迈向2035年的中国乡村 围绕五个战略性切入点集中发力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农村经济研究部
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赵俊超
赵姗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起点,我国已经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征程的前15年,对乡村能否跟得上国家现代化进程至关重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对未来15年乡村发展愿景进行展望,需要对乡村发展的重大结构性趋势性变化进行预判,需要对乡村发展中的重大关系进行把握,需要对乡村发展的战略思路进行设计。
最近,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2021”。就该丛书《迈向2035年的中国乡村》中的主要观点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赵俊超进行了专访。
建设“四高”未来乡村
中国经济时报:锚定国家现代化愿景,为增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方向感,《迈向2035年的中国乡村》对2035年的乡村愿景有哪些展望?
赵俊超:2035年的中国乡村愿景可以描述为建设“四高”未来乡村。
一是高品质农产品生产空间。适应居民食品需求从“以量为主”向“以质为主”转变,以及国内外农产品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倒挂幅度扩大,我国农业发展将更加注重提高产品品质,走“以高价格覆盖高成本、以高品质支撑高价格”的发展道路。
二是高活力创新创业空间。随着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条件逐步成熟,随着部分外出农民工、城市工商资本返乡入乡发展现代农业不断增多,随着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创新创业要素逐渐向乡村布局,乡村将成为全社会创新创业的重要空间载体。
三是高品质居住生活空间。随着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伴生的生活品质要求提高,随着部分城市人口更为渴望到乡村田园康养生活,随着农村厕所、供水等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未来乡村将为城乡居民实现田园生活梦想提供依托。
四是高颜值生态空间。一方面,城乡居民对乡村洁净的水源、清新的空气、碧绿的原野、恬静的风光提出更高要求并愿意为之付出更多成本;另一方面,纵向转移支付和横向补偿力度加大将为乡村地区生态建设提供利益激励,乡村提供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的功能将进一步彰显。
未来15年乡村发展的
重大结构性、趋势性变化
中国经济时报:新征程的头15年,乡村能否跟得上国家现代化进程至关重要。未来15年乡村发展会出现哪些重大结构性、趋势性变化?
赵俊超:未来15年,在国家整体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广泛渗透、国际局势深刻演变等力量推动下,一是农业小部门化的推动因素将更加多元。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下降必然导致全社会对农产品需求增速相对下降,投入边际报酬递减和边际产能退出必然导致农业产能提高速度趋于下降,进口依存度上升必然导致国产农产品市场空间趋于收窄,未来农业增长速度将进一步下降,农业小部门化的特征将更加突出。二是农业增长区域分化程度将更加显著。受产业结构演进阶段、农业资源禀赋、国家农业支持政策等方面差异的影响,我国将逐渐形成四种类型的农业区:萎缩型农业区、停滞型农业区、低增长型农业区和高成长型农业区。三是以粮食为代表的大宗农产品“总量不足、品种分化”格局将更加明显。未来粮食总量缺口将逐步扩大,口粮过剩与饲料粮不足并存,畜产品产消缺口趋于扩大。四是农户兼业化、农民老龄化、村庄空心化将更加突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深入推进,农户分化程度将会继续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际分化问题将更加明显,乡村人口占比将继续下降、老龄化水平快速上升,村庄空心化问题将长期存在。
未来15年促进乡村发展
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
中国经济时报:为找准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突破口,未来15年促进乡村发展需要处理好哪些重大关系?
赵俊超:未来15年,为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均衡实现乡村发展多元目标,必须处理好四个重大关系。
一是处理好发挥农业比较优势、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与稳产保供的关系。 二是处理好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优化村落布局与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关系。 三是处理好发展乡村“三新经济”、优化乡村人口结构与扩大农村土地集体产权结构开放性的关系。 四是处理好增加乡村振兴资源要素投入、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
促进未来15年农业农村
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中国经济时报:为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效率,促进未来1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须遵循哪些基本思路?
赵俊超:促使乡村在未来15年赶上国家现代化整体进度,需要顺应农业农村发展的结构性、趋势性变化,围绕五个战略性切入点集中发力,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生活富足。
一是围绕城乡居民对高品质农产品的新需求,促进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业价值创造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是围绕城乡居民对乡村功能的新需求,着力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充分释放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 三是围绕提升乡村生活品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合理划分县域城、镇、村节点功能,着力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质量。 四是围绕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合理界定自治、法治、德治的边界,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效实现形式,促进传统治理资源和方式与现代治理理念对接。 五是围绕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构建“人、地、钱”政策保障体系。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马建堂:深刻把握决策咨询工作新要求 为走好新征程贡献智慧和力量
“保供 稳价 惠民”系列报道①丨民以食为天 保供应就是保民生
国际油价宽幅震荡 能源安全保障机制亟待完善
金融稳定政策导向②丨加快构建房地产业新发展模式
时报时评丨王辉:贯彻两会精神 实现防疫稳增长两手硬
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马 原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一本到高清视频在线观看三区 http://www.xinzhiliao.com/rq/nvxing/23554.html- 标签:情侣头像污污的跪舔一对,我是歌手 领悟,宝贝在深一些by公子闲txt,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
专访丨赵俊超:迈向2035年的中国乡村 围绕五个战略性切入点集中发力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农村经济研究部 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赵俊超 赵姗 以…
-
视点丨数字化改革的“萧山答卷”:蹄疾步稳迈向纵深
肖意轩 大潮涌动千帆竞。在数字化改革的新赛道上,杭州市萧山区正不断发力,以数智为笔奋…
- 国际粮价仍将面临高位震荡风险
- 速览丨今日《中国经济时报》【2022年03月25日】
- 智能家电市场遭遇换道,华为等圈外企业拿全屋智能撬动
-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美博空调奋战抗疫第一线
- 重返线下回归代理商是家电换道的新潮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