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生活  家智能电

智能生态杂交成常态打破边界才是康庄大道

智能生态杂交成常态打破边界才是康庄大道

  对于消费者来说,也许并没有听说过类似华为的1+8+N战略,但提起这些战略下的产品布局,却如数家珍。手机与电视/智慧屏的链接,手机与笔记本的协同办公,手机与智能手表的同步,用智能语音音箱控制家里的设备等等。科技数码行业里有“全场景智慧生活”这样的热词,也有所谓“生态”、“AIoT”这样看起来高大上的专业词汇。这些概念,到底是厂商为了赚钱编撰出来的“纸老虎”?还是真的能以用户为中心提供刚需服务?我们不用厂商的视角去解读,我们以用户的视角去实际生活中去看看,就像稻盛和夫所说的“现场有神灵”。

  时间倒回2016年,智能手机在经历了智能机换机红利和3G红利的高爆发和猛增长之后,在这一年开始进入下滑通道,智能手机行业开启全面内卷时代。用户的感知很明显,这些厂商的发布会开始越来越频繁,从比拼芯片、比拼屏幕这样的核心配置,到比拼系统、比拼影像、比拼续航、甚至比拼服务等细分化差异,然而收效越来越微小。对消费者来说,这些所谓的“创新”是缺乏刚需型创新的市场创新,大量的迭代进化,实际意义并不大,每年也仅有核心的一波升级在刷新技术感知。对品牌厂商来说,这却是不得不做的事情,面临下行通道,总要做一些挣扎。这个时候,“生态”一词热了起来。

  提到生态,就不得不提到小米。作为生态链布局较早的品牌。小米最开始做生态,其实是一个流量思维下的决定。靠着高性价比,“发烧”这样的定位,小米笼络了大批量的粉丝。这个时候,开始扩展做生态,完全可以进一步增大用户的流量价值。能提升品牌形象,又能赚钱,何乐而不为?随着智能手机行业迎来增长天花板,行业将目光聚集到了小米身上。这也许、也确实是一条新出路。各智能手机厂商开始加速布局“生态”战略,以智能手机为枢纽,向万物互联的其他电子设备商疯狂扩张,传统家电行业在本就不景气的局面下迎来了新一轮巨大的跨界挤压。但随后,整个科技数码行业,包括这些受到挤压的家电企业,都迅速做出了调整,AioT、“全场景“、“1+8+N”等战略一时间遍地开花。“智慧屏”、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各种花样的平板、智能语音音箱等产品迎来了大混战,一场围绕“生态”开展的自救战吹响了号角。

  前段时间朋友向笔者吐槽,他家里都是小米的设备,然而在使用中,存在很多BUG,感觉体验不好,笔者告诉他,小米已经是这方面做的很优秀的品牌了。换成其他品牌生态,你也许还觉得不如小米。笔者因为行业属性,试用过很多品牌的生态产品。不管是各设备的互联、协同,还是这些产品单场景使用。其实体验均没有达到优秀的标准,发布会的产品严实一看,确实是有亮点和噱头,但实际用户应用起来,确实一言难尽。拿那些所谓的“互联”、“协同”来说,有时候你甚至感觉还不如微信各端传输来的方便通用。笔者曾购买过某品牌的一款摄像头,作为生态场景中的一员,互联也仅是做到了有这个功能而已,完全不如单独购买一个专业做摄像头品牌的产品,体验感一言难尽。那些因为智能语音音箱被气得很无奈的场景不是网络段子,而是用户真实的使用场景。

  相信很多人都读过里斯和特劳特的《定位》,虽然它放在现在这个时代,确实有过时之疑。但能成为全球商业一个时代的经典方,也是有原因的。按照《定位》理论,你会发现,国内的智能手机厂商所谓的“生态”似乎是在走一条完全相反的路,但却取得了一定成绩。生态自救是有效果的。但带给用户的使用感受却并没有那么优秀。几年前,笔者在和一个传统电视厂商高层聊天时,对方就发出了质疑:“一个做手机的品牌做电视,能做到多好?这完全是市场需求下的敷衍。”这话放在今天,肯定是有过时之疑的。《定位》和《隐形冠军》那套理论,放在当下产业链高度融合交错的今天,的确是有失偏颇。但智能生态产品真的带来了优秀的用户体验了吗?那些所谓的创新真的是性的技术创新么?早已成熟的技术加上噱头帽子的再包装,用户可以尝鲜,但会买单多久?值得庆幸的是,这一系列的问题,部分智能手机厂商已经意识到了。

  去年,荣耀已经把智能手机领域的经验,成功移植到了笔记本电脑上。更高像素的摄像头,更流畅的跨屏协同都带来了不错的体验。这是值得被肯定的事。智能设备厂商已经意识到了生态噱头的背后,是需要实打实的体验革新。从“流量思维自救”,到“用户思维革新”,生态竞争也从有功能的1.0时代,进入到了有体验的2.0时代。虽然还存在一些弊端,但不可否认“生态”概念不再仅仅是智能手机品牌自救的路,它更是通向用户需求的一条高速公路。

  笔者身边朋友的家里,经常存在多品牌生态融合杂交使用的场景。手机、平板是苹果的,音箱是小米的,电视是华为的智慧屏,洗衣机是海尔、空调是美的。家里存在2个以上的品牌生态已经成为常态。在当下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智能生态是个大世界,它不再是人们简单理解的实现用户。用户是最精明的,单靠品牌产品的生态布局,是捆不住用户的。人们购买东西都买每个领域里最好的,这是本能。如果说过去品牌的智能生态,是壁垒。那现在必须打破壁垒,才能实现增长。从市场思维,转向用户思维,才是做好生态产品的核心。

  我们都知道苹果的生态是最为封闭的,但通过装载APP的方式实现跨生态使用,比如用iPhone安装米家来进入小米生态,其实很简单。苹果的手机、平板、电脑之间的协同,是以高用户体验为前提的,当用户在苹果生态内时,你能获得超越期待的体验,当用户想要跨生态使用时,解决方案也无比简单。如果你使用苹果手机,华为电脑,表面看协同起来很困难,但是有微信这样的工具,其通用性便利性更好,不是么?文件传输助手才是最实在的。用户买什么品牌的生态产品不重要,用户买到核心功能体验好的产品才最重要,生态是附加值。

  华为的1+8+N是其发布的全场景战略,通过鸿蒙开源操作系统,1+8+N正在不断形成扩张局面,未来1+8+N下,不仅有华为,也有其他品牌。我们乐意看到越来越多的品牌能将生态真的做强做大,做强做大的前提不再是用户,流量自救,而是以用户为核心打造体验更优的生态。去年,Realme 1+5+T战略下的realme Book的全新跨屏互联体验就实现了跨系统、跨平台的高效操作。

  一年一度的618大幕已开,问问你身边的人,还有多少会被品牌生态所而买单?看看各品类战报,抛去那些无聊定语,真正的王牌产品,都是其核心功能过硬的产品。生态不再是用户的道具,生态边界的打破,势必会淘汰那些打着“生态”幌子疯狂自救的品牌和产品。未来的康庄大道,是属于那些以用户为核心,建立真正优质体验的生态品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