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洪银兴:经济发展的中国道路和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贡献
学思平治
★★★★★
摘要:党在百年奋斗中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一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路。新发展理念规定了转变发展方式和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二是二元结构现代化之路。在农村工业化的同时推进城镇化进程,创造了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新时代推进的三农现代化涉及农业供给侧改革、乡村振兴、城乡发展一体化、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三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包含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四化同步的并联式过程,强调共同富裕,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创新的核心地位,并且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四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发展之路。在生态文明时代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低消耗、低排放的绿色发展。五是基于新发展格局的开放发展之路。适应新发展格局的开放发展要突出内需导向和创新导向。
关键词:经济发展 中国道路 习近平经济思想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总结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中的重要一条便是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中国从一穷二白的农业大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克服了绝对贫困现象。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经济发展的成功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选择的发展道路是正确的,表明不走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不采用西方经济模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中的大国同样能够取得经济上的成功。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建设成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论断。改革开放初期更为重视通过改革来解放生产力,依靠改革激发企业活力和要素投入,在增长方式上突出一个快字。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城市化、工业化取得明显进展。与此同时产生了环境污染、收入差距扩大、地区和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党中央及时发现增长不等于发展,只是靠市场化改革不能完全解决发展问题。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提出增长方式转变问题。自此以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受到了各方的关注。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新型工业化道路,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路子。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体现。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发展观的概念。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做了明确的概括: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根据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报告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明确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一是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二是将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三是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四是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在经济发展的实践中由快字当头转变为好字当头,突出又好又快。发展效果是明显的,到2010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
进入新时代,支撑三十多年高速增长的增长要素已经得到了充分释放,一方面我国进入上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另一方面潜在经济增长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能源、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正在成为增长的自然界限。在此背景下,持续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难以持续,转向中高速增长不可避免。接受拉美一些国家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教训,中国找到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持续发展、更高水平发展是中等收入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经的阶段。基于经济新常态及进入新时代后的发展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规定了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第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是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第二,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形态。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协调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有效解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第三,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经济发展不仅要谋求物质财富,还要谋求生态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第四,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外联动发展的机制。对外开放利用国际国内两个资源、两个市场获得了全球化的红利。新时代的开放发展就是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建立高质量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第五,共享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全民共享是目标,全面共享是内容,共建共享是基础,渐进共享是途径。
根据新发展理念,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两个重大的方向性、战略性安排。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其着力点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加减乘除法:加法,即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减法,即压缩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乘法,即全面推进科技、管理、市场、商业模式创新;除法,即扩大分子、缩小分母,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二是明确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即转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发展,体现人与经济社会自然相协调的包容性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质量变革成为转变发展方式和实现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二元结构现代化之路
新中国在建立初期是落后的农业大国,现代工业比重很小,谈不上二元结构。一五计划完成后,现代工业体系建立了起来,现代工业和落后农业并存的二元结构就此形成。后来由于文革等原因,城乡二元结构更为突出。一方面工业化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农业落后。我国二元结构现代化,既要推进工业化,提高工业化水平,又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改变其落后面貌。改变三农的落后状态是从农村改革开始的。先是推进以农民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内容的改革,从家庭财产和经营制度上推动农民的生产和经营积极性。随着苏南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我国大规模的工业化就此从农村工业化开始。与以剥夺农民为代价的西方式工业化不同,我国的农村工业化同时推进城镇化进程,就地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农民进入城镇自己转移自己,创造了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其效果是,工业化带动了农业发展,城镇化带动了农村发展。紧接着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融入全球化经济,大举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在与外资合作合资中,无论是城市工业还是乡镇企业都有明显的提质,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工业迅速转型升级,中国由此被称为世界工厂。这同时带动了城市和城镇的繁荣发展,农业剩余劳动力也由离土不离乡转为离土又离乡,大量进入城市。实践证明,这条道路不但加快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迅速由农业大国转变为新兴的工业国家,同时又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由此提出中国特色的城乡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道路。其主要路径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进入新时代,针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的发展状况成为四化同步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现代化的思想,新时代推进的三农现代化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其主要路径是改变农业发展范式,从已有的追求农业剩余、剩余农业劳动力的剩余范式,转向追求品质和附加值范式。构建与居民消费快速升级相适应的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二是乡村振兴,以振兴乡村为抓手推动三农现代化。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三是城乡发展一体化。推动城市发展要素通过化到城镇而化到农村,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四是新型城镇化,这不只是指农民进城,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不仅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还要推进农民市民化,让农民在城镇享受城市文明。这就要将提供给市民的机会和设施安排到农村城镇,增加农村城镇的公共产品、公共设施和商业设施的供给,由此使农民不进入城市就能享受到各种市民的权利。
三、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梦想。已有的现代化国家都是西方发达国家,已有的现代化理论都是指发展中国家以发达国家为样板和追赶对象。中国的现代化水平在某些方面固然需要达到国际标准,如科技水平、产业水准、人均GDP水平(如我国明确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人均GDP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等。但中国现代化的目标、道路、方式则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国情出发,他提出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后来,他用温饱小康富裕作为经济发展的三步战略目标,使人民能够生动地、直观地认识和切身感受到这个目标的实现过程。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其中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意义非常重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有必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既遵循先行现代化的国家所经过的基本路线,又必须结合本国的国情及新的国际国内经济社会政治环境,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包含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作为现代化的具体阶段来推进,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国的创造。
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报告又进一步明确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针对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党的十九大绘就了两个阶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蓝图: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到2021年建党一百周年时,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并开启了现代化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有五个特点: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在安装洗衣机的时候,一定要联系厂家的工作人员。
当代的现代化涉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领域。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现代化进程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的区别: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具体地说,中国式现代化的各个领域是同步推进的,尤其是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工业化与信息化同步,因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可以在时间上大大缩短,所付出的代价也要小得多。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开启了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经济现代化方面的中国特色非常鲜明:一是社会主义特色,强调共同富裕;二是内容特色,强调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四化同步;三是道路特色,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四是起步特色,致力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五是制度特色,强调有效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和有为政府更好发挥作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也是现代化的一般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道路。这是发展中大国特有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就如《决议》所说: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发展之路
西方发达国家当年推进现代化时处于工业文明时代,资源环境的供给相对宽松,它们可以无所顾忌、无障碍地高排放并掠夺国外资源来支持其粗放方式的现代化。由此产生的后果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从工业文明开始到现在仅三百多年,人类社会巨大的生产力创造了少数发达国家的西方式现代化,但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地球生物的延续。
基于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城市化、工业化取得明显进展、产业结构持续升级的同时产生了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等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原来就存在,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矛盾更加突出。在此背景下,党的十六大提出新型工业化道路,强调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党的十七大根据科学发展观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财富观的创新。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多样性的生物、绿色的环境是宝贵的生态财富。这种财富观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经济发展不仅要谋求物质财富,还要谋求生态财富。不能为谋求物质财富而牺牲生态财富。基于生态财富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绿色发展是习近平提出的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绿色发展理念不仅仅是保护环境和生态问题,还要治理和改善过去的发展所遗留的环境生态问题,提供人民美好生活所需要的高质量的生态产品。为了应对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污染防治成为决胜全面小康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在生态文明时代推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当年在工业文明时代走的高投入高排放的现代化道路。如党的十九大要求的,我国所要推进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将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特别是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了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表。无论是碳达峰还是碳中和,其时间都显著快于西方发达国家同等条件下的时间表。绿色发展道路的基础是创新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低消耗、低排放的绿色发展。
五、基于新发展格局的开放发展之路
现在很多朋友在组装电脑的时候,都会选择使用固态硬盘,不过各位小伙伴知道吗,固态硬盘在接口标准上根据大小尺寸的不同,接口种类非常的复杂。
开放发展是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把对外开放明确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由此打开了国门。以1980年党中央决定建立深圳经济特区为标志,中国全面开放,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1997年,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对外开放是要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鼓励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继续走在前面,发挥对全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党的十六大关于协调发展的五个统筹中便包括统筹对外开放和国内发展。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要求。
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对外开放也进入新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表现是某些发达国家推行反全球化政策,保护主义盛行,特别是中美贸易战发展到科技战,再加上2020年起在全球肆虐的新冠病毒导致世界经济衰退,使一系列全球产业链断裂。在此背景下,中国不仅要扛起继续推动全球化的大旗,还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客观上有着此消彼长的态势。国民经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是要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了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体现增长的内生性。
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指出: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开放发展的理念,新时代的对外开放具有如下新特点。第一,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据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全方位推进与沿线国家合作,构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深化与沿线国家多层次经贸合作,带动我国沿边、内陆地区发展。第二,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第三,以负面清单保障外资进入中国的领域,并且进一步放开对外资进入的限制,尤其是推进金融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建立的对外开放的新载体包括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在上海举办进博会等。
适应新发展格局的开放发展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出口导向的开放型经济转向内需导向的开放型经济。内需型开放的实质是创新导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领产业创新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创新导向的开放型经济需要着力引进创新资源,包括引进高端科技和管理人才,进行开放式创新。引进外资过程中以创新为导向进行选择,鼓励外资在中国本土创新研发新技术和建设国际先进的新兴产业。二是我国的产业参与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关键是要在产业链上部署创新链,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面对我国多个产业的全球产业链中断,不仅需要疏通产业的上下游关系,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还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一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的优势产业,面对保护主义可能的封杀,产业链的链主就要未雨绸缪,对关键技术进行国内科技攻关。另一方面,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环节向中高端攀升,也要布局创新链。对处于中高端环节的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边干边学,掌握中高端环节的核心技术,迈上价值链中高端。再一方面,要依托全球价值链走出去,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总的来说,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的经济发展道路正是基于中国国情而选择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明确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沿着这个道路继续前进,到21世纪中叶我国必将建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洪银兴:长安街读书会主讲人、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
长安街直播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北京时间、澎湃政务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
责编:郭鑫;初审:程子茜;复审:李雨凡
对于60℃以上高温造成的头发损伤,吹风机的最高温度往往可以达到70 ~ 80℃。
- 标签: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洪银兴:经济发展的中国道路和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贡献 学思平治 ★★★★★ 摘要:党在百年奋斗中坚持从我国国情出…
-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新时代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思想就是力量。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计算机应用工程专业学什么)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述)
- 新兴技术蓄能 产业持续升级
- 新兴周边:两男子从疫情风险地区回来不报备拘留!
- 汽车去传统化加速 新兴技术方案全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