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生活  人工智能

除了识脸还能“读心”,这样的AI你爱吗?

AI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师,总会用“变戏法”的方式将惊喜带到人们身边。认脸作为AI的一项基本技能,现在已经广为人知。如果AI能够读心,明白你心里的想法,你是会欣喜呢?还是会感到焦虑?

大千世界,多姿多彩。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每个人都渴望被了解,期待被关注。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人的表情识别、情绪解读、语义分析、体态追踪等方面的应用潜力不断被开发出来,俨然为犯罪嫌犯锁定、精神病例研究等提供着有力的技术支撑。

基于其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多元化应用价值,世界各国对于AI的研究力度不断加大,一些国家在AI大体系框架中的某些领域已经有所突破。探索AI与人、AI与世界的关系,也已经成为多国研究的共同课题。

近日,《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利用人工智能研究了性格和面部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团队征集了12000多名志愿者,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31000多张自拍学习了128种人脸特征,并且将志愿者的人格特征分为五类,即责任心、神经质、外向性、亲和性、开放性。结果显示,AI在基于静态面部图像预测性格方面的准确率达到了58%,其中对于责任心的准确率高于其他四个人格特征。

用AI识别性格,听起来既觉得新奇又有几分神秘。而前段时间在网络上十分流行的“AI相面”,虽然融合了人脸识别等元素,但是娱乐性质居多,可信度不高。而AI从认脸到“读心”,从简单的面部表情识别到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类型及心理特质等,乍一听起来似乎不太可能。下面,我们就来捋捋这其中的关系。

读懂人心并获取人们的思想,一直是AI研究的一个领域和方向。近年来,AI被赋予了高级“读心术”的重任,即不通过人的话语、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就可以通过探测其大脑语言中枢和其他功能中枢(如运动中枢)的脑电波,探查到人们在想什么、要说什么和想要进行什么样的活动。

究其本质,AI的“读心”功能目前主要是通过情感计算实现。通过赋予计算机识别、理解和表达人的情感的能力,使得计算机具有更高的智能,进而比较准确和生动的反映人的情感状态、情绪变化,是情感计算力求实现的目标。情感计算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AI对于性格、心理、情绪识别的准确性。

从目前来看,在多国的共同推动下,初级“AI读心术”已经基本实现,AI解读脑电波的能力也在英国、俄罗斯等国的课题研究中得到出色展现。不过,目前AI通过脑波还原的视频,还原度整体还比较低,并且只能对已知类型进行判断和还原,还原效果还有待提升。

AI读心技术地不断发展,一方面让人们感到欣喜,另一方面也引发了许多科学家的担忧。人的情绪时刻处在变化状态,仅仅依靠过去一段时间内的情绪特征就判定某人未来的性格特点,未免显得草率和不够客观。而基于面相的性格识别,往往会先入为主地判定人物的性格和脾气,进而引发一些伦理问题,例如性格歧视与偏见等。

此外,如何为AI“读心”划定合理的应用范围,引导用户科学、安全的使用该技术,还是摆在AI“读心”走向商业化应用的一道关卡。加快伦理规范和立法,毫无疑问是AI“读心”得以顺利应用的两大保障。只有加强监管,才能让AI“读心”真正造福于民,而不是被不法分子滥加利用。

AI“读心”的一大典型应用,就是智能客服。AI客服上演“读心术”的背后,是以AI、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前端算法等系列能力为驱动的智能客服系统。当前,客服需求量大且质量要求高的金融行业,已经成为拥有AI“读心”能力智能客服展现智慧的大舞台。

抱着怀疑、理性和谨慎的态度来进行AI“读心”的技术研发和商业应用,已经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以安全为准绳,以法律为约束,以创新为动力,以监管为手段,或许会让人们在提到AI“读心”时,能够获得更多安全感和信任感。就让我们一起静待AI“读心”的进一步发展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德罗巴为什么叫非洲刘德华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