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生活  人工智能

无人机交管日益常态化,做到这几点避免副作用

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城市治理愈发具备挑战性。例如作为城市治理的重要组成,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问题的多发便让管理部门头疼不已。基于此,为缓解交通方面的这些难题,近年来各省市不仅加强了相关法律方面的保障,同时也在积极寻求科技手段的帮助。

其中,作为新近崛起的潜力装备,无人机以其强大的功能和独特应用价值收获了执法部门的高度青睐。在民用无人机发展日益成熟,产品品质与性能不断提升,以及价格趋于合理的背景下,无人机在交通管理领域的应用变得越来愈多。在我国,当前各地政府部门通过无人机来加强管理和执法已成为常态。

从2018年开始,国内便陆续出现交管部门利用无人机执法的报道。例如当年6月,江苏常州交警支队便启用无人机协助查处交通违法行为,短短两周便抓拍了近100多起。同时该年国庆期间,四川成都高速交警也利用无人机进行高速交通整治。除此以外,去年春节期间海南交警也放飞无人机进行巡逻。

据了解,截至目前上海、福建、山东、陕西等数十个省市的交警部门都已经启用过无人机来协助交通执法。2019年,广西南宁更是成立了首个无人机“邕城飞鹰”小组,将无人机正式编入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七大队之中。而在即将到来的端午小长假期间,广东等地交警也已经表示将启用无人机来巡航。

在此背景下,利用无人机协助交通执法俨然已经成为一大趋势。通过无人机协助执法,不仅可以一方面解决交通领域警力资源不足问题,实现对现有警力资源的合理调度,同时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执法效率和准确度,更好协助警员们完成违法抓拍、记录、审核、分析、处理等任务,应用价值可谓非常巨大。

不过,“空中交警”虽然带来了对传统交通管理模式的创新升级,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的副作用。例如违规抓拍中涉及个人隐私,一旦无人机受到非法入侵容易造成泄露;又如,无人机执法缺乏反抗能力,如果保护不周很容易遭受人为破坏;此外,无人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也可能突然失控引发安全事故。

总而言之,无人机执法是把双刃剑。日常生活中,无人机应用就因为涉及安全、隐私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而备受关注,作为执法工具,其所受到的关注和承担的责任更大一些,相关问题也会被进一步放大。因此未来无人机交通管理的应用除了要保证公平公正、避免执法盲区外,更应重视安全隐私问题的解决。

那么,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认为首先需要从技术方面入手。我国企业只有加强技术研发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让无人机的功能性、实用性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以及产品成本与价格进一步下降,加速产品的规模化制造和商用,开拓出更加广泛的市场空间,让发展更成熟才能获得健康安全的环境。

其次需要从规范方面着手。无人机众多问题的产生,除了技术不成熟、市场发展不完善外,相关规范的缺失和监管的不足也是一大原因。基于此,我国政府需要强化法律体系建设,将无人机生产、制造和应用各环节纳入法治大网中,同时同步增强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以此来保障无人机应用的成熟安全。

除此之外,还需要关注人才方面。无人机应用的背后是飞手在作为支撑,因此无人机应用中的各种问题与事故也需要从人才角度来防范。但目前,我国专业无人机飞手缺口较大,复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在此背景下,我国还需加强专业人才体系建设,以高校为主力、企业为辅助加快相关人才的培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