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算法创新是应对信息过载的关键武器”
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海洋中,有价值的信息仍然稀缺——正是这种信仰催生了中国的综合性全民知识内容平台知乎。
目前,知乎注册用户已突破2.2亿,各种讨论涉及的线万,已成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从古脊椎动物研究员、大学教授,到卡丁车车手、“脸盲症”患者等小众人群,都会在这个问答平台上分享信息,帮助彼此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知乎首席技术官李大海日前受邀参加在牛津大学举行的牛津中国论坛,并发表题为《崛起的中国科技力量》的演讲,受到各方关注。李大海在论坛期间接受了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专访。
李大海:我们常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每年科技界都会贡献出足以改变世界的突破,慢慢渗透进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过去一年,我们同样听到很多令人振奋的消息,比如开发基因试纸、发现了新型光合作用、人工智能应用爆发、洞察号登陆火星等等,小到基因序列,大到外太空,科技让人类发现了越来越大的世界。
这些最新的科技话题,每个都在知乎上引发了热烈讨论,这说明中国人对世界科技领域取得的突破十分关注。在知乎超过3000万个问题中,科技一直是规模最大的话题和讨论门类。
李大海:我曾把这个话题作为一个问题在知乎抛出,一共收获了300多个回答,超过3000个关注,近200万人浏览。基本上,大家的第一个共识是,如果在全球范围内横向对比,中国实质上已经是一个科技大国。我认为,中国的科技发展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在知乎这样的科技创新企业,人工智能算法、机器学习已经渗透进知识产出和分享的每个环节,用户在知乎看到的每一个内容推送,输出的每一个知识见解,背后都饱含技术创新的作用。
李大海:中国从科技大国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强国与科技巨头之前,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这也就是知乎用户达成的第二个共识。中国在数字技术、移动支付技术等应用市场跑在全球前列,但在科技创新能力与基础科学研究上仍然存在短板,跟欧美先进水平有明显差距。
首先,科技创新能力代表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潜力和创造力,我们在这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其次,基础科学研究能力是科技创新的原动力,基础科学的价值在于探索人类的认知边界。在这个核心地带,中国的研究依然还在艰难的爬坡阶段。
新华每日电讯:去年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就曾在知乎上提问:“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
李大海:是的,他提出的这个问题引人关注。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中国科技行业已经充分意识到基础科学的重要性,甚至这种重视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基础科学的创新和研究已经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来。
同时,需要再次强调的是,科技创新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技必须具有全球视野,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从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的路上,中国也在不断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拥抱全球科技创新人才。眼下,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学界、企业界,都对高端科技人才表现出强烈的渴求。
李大海:没错。中国在“创造”和“发现”领域一日千里,同时也在生活细节上改变着我们。中国是应用科技的天堂,中国的数字技术、无人机技术、移动支付技术、共享经济都跑在全球前列,为民众创造了新的生活方式,让大家切身体会到什么是“科技改变生活”。1985年上映的经典科幻电影《回到未来》脑洞了一个充满科技的未来世界,到了如今的真实世界,我们几乎实现了电影中至少一半的科技设想。
李大海:事实上,现在人们已经可以仅通过一台手机就能满足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需求。曾有人做过一幅有趣的用户画像,叫作“一个中国人的一天”。他每天早上7点准时被智能机器人叫醒,他一边洗漱,一边预知天气,享受音乐;9点,他通过手机NFC支付乘坐地铁上班,在上班路上刷一刷知乎,看看算法推荐下的感兴趣的内容;10点到达公司之前,在外卖订餐网站预订的咖啡已经送到他的办公桌上;下午2点,他突然想起家中该缴纳电费了,于是他在手机APP上花费1分钟完成缴费;下午6点下班后,他乘坐网约车回家,在到家之前,空调、热水器等智能家居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事实上,未来科技对一个普通人生活的渗透,将远不限于此。
新华每日电讯:在移动互联网和科技驱动下,内容平台迎来黄金时代,但问题和挑战也随之而来。比如信息过载就是很大的问题。这怎样由科技来解决?
对于知乎来说,人工智能算法技术创新和应用应该是我们应对信息过载这一挑战的关键武器。我们一方面通过个性化推荐和搜索缩短用户和内容之间的距离,让用户在知乎摆脱信息过载带来的负担和压力,另一方面从内容生产和内容治理等维度入手,加速优质的、稀缺内容的生产,压缩低质内容的传播空间。
李大海:在内容平台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已经形成行业共识,内容生产、消费、迭代等不同环节都在技术驱动下展现出更高的效率和更佳的用户体验。知乎2016年上线了知乎算法机器人“瓦力”,它已经可以高效处理包括答非所问、歧视、恶意贴标签、辱骂等各种不友善行为,在部分场景下“瓦力”的准确率可以超过99%。
新华每日电讯:利用人工智能识别恶意信息的同时又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证各种合理、多元的声音都能发出?
李大海:可以说,人工智能已经深度参与到社区内容分享和流通的每一个环节,让对更多人有价值的问题被提出,让最适合回答的用户被邀请,让更多分享见解经验的被激励,让更多专业认真的知识被推荐。
如果把知乎看成一座拥有2.2亿居民和游客的超级城市,知乎的社区规范就是让城市正常运转的法律法规。知乎平台的管理不仅可以通过产品和运营手段来人工完成,人工智能也有能力参与其中,让社区规范被更加智能高效地执行,让互联网讨论礼仪被更好地普及,这正是人工智能技术所能够带来的人文价值。
李大海:知乎在成立之初,曾经被冠为“中国版的某某”的名号。但是,现在我们更愿意被称作知乎。在商业模式上,我们认为自古华山一条路,大家都在摸索中形成共识。但在后续发展中,我们和同类问答网站也各自形成了自己的不同的探索和产品形态。这和中外用户的需求及互联产业形态有很大关系。
在中国,知乎是知识内容领域的核心探索者和互联网品牌。知乎立足中国互联网大环境,背后积累了大量宝贵的中国用户数据,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中文知识的输出和流转平台,我们的产品形态和知识场景也从图文走向视频,从问答走向出版,从传统社区走向智能社区。我认为,这都是知乎一路走来形成的自身独有优势和积累。
李大海:知乎的“北极星”是让每个人高效获得可信赖的解答,因此内容的可信度是我们最看重的。知乎不会将广告内容与回答内容故意混淆,因此回答的排序是根据回答内容本身的质量以及用户投票情况来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是“竞质排名”。
李大海:知乎设有专门的“反作弊”团队来处理“水军”问题,目的是避免优质内容因为“水军”而无法被用户优先获得。我们的团队用了很多的机器学习和大数据算法来识别“水军”,但因为“水军”的活动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我们的“反作弊”团队和算法也在时刻进化。
- 标签:人工智能电影知乎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
谷歌工程师闹了场大乌龙 人工智能还没理解能力哪来的意识觉醒
人工智能现在确实能进行较准确的预测,但它是基于大规模数据的统计
-
爱普生扫描仪+云+AI技术为智慧办公、智慧教育带来全新生态体验
如今,云技术、物联网深入各行各业,智慧办公、智慧教育应运而生
- 我国人工智能论文发文量全球领先
- 我们对人工智能的误解有多深
- 我国科学家一项研究有望让人工智能更“理解”人类
- 流利说以AI技术赋能英语教育 打造“千人千面”学习体验
- 走近人工智能 感受科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