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生活  人工智能

院士专家齐聚苏州“把脉”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院士专家齐聚苏州“把脉”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交汇点讯7月16日—18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协办的“第十一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盛典暨2021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北京和苏州同步举行。

  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中国人工智能科技成果怎样才能更好地产业化?如何高水平建设苏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两院院士、顶尖学者、获奖代表和企业家纷纷给出各自的答案。

  面对如今火热的“元宇宙”,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监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蒋昌俊认为这对发展AR、VR等技术和产业有一定帮助,但是要做到真正有竞争力、有产业规模,需要向内不断深挖、夯实基础。“发展人工智能,要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地往下做,一定要在基础研究上下功夫,要啃得动‘硬骨头’。”他希望,地方政府能够瞄准在这方面有基础、有优势、有毅力的人才并给予大力支持。

  “苏州人工智能产业走在全国前列,工业园区也是18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之一,这为苏州整体产业生态构建提供了良好的支撑。”蒋昌俊建议,未来苏州要处理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互动关系,推动产业间交叉融合向纵深发展,例如用基于数据的深度学习探索生物医药未知因素、集聚人才资源带动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加速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落地,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共同突破一些“卡脖子”难题。

  “开放环境机器学习,是我们未来可以发力的方向。”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学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周志华表示,机器学习研究算法在封闭环境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以无人驾驶或辅助驾驶为例,智能车在固定的小区里已经能够按照规定路线行驶;但当环境发生变化,如何让无人驾驶的智能车在复杂的场景中行驶稳健,这是未来应用场景着力解决的问题。“所以必须研究开放环境的机器学习算法,为新的智能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储备。”周志华团队在这一领域已深耕十年,在国际上走在前列。

  周志华认为,苏州目前的产业发展已经非常优秀,接下来要考虑如何实现产业的智能化升级。其中,针对具体应用任务专门设计人工智能算法非常关键,所以更需要有这样能力的人才。学在人工智能方面走在中国前列,在世界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如今学正在建设苏州校区,借此契机,苏州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科学研究、人才储备、产业孵化等多方面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会议期间,第一期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项目在苏州合作签约、长三角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基地同时揭牌。

  “此次签约,希望能通过各方合力,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加速‘专精特新’企业成长。”江苏欧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孟德凤表示,欧软一直致力于为企业做数字化工厂,利用人工智能、数据算法、算力为企业打磨模型,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比如他们为某航空航天领域的公司打造的数字化工厂,融合了生产、物流、检测单元,提升了产品的精度和良率,让该公司成为全国优秀“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工厂示范。

  孟德凤认为,“专精特新”企业的专业程度高、创新能力强,但体量普遍较小,对于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方法、内容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因此,如何界定好当前阶段以及如何寻找合适的服务商是“专精特新”企业目前面临的两大数字化转型难题。他认为,未来企业数字化一定是携手服务商共创共赢,共同打造工业场景,才能达成预期目标,不断迭代升级。由于人工智能在数字化工厂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他建议在以某个企业为试点的前提下,各企业梳理出刚需场景,共同思考建立哪些数据、算法、算力来支撑,再反向推理行业的发展趋势,例如在疫情下,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让工厂各环节少人化,保障员工的安全是值得关注的工业场景。

  “人工智能行业以提高生产效率为核心,带有To B的天然属性。”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王孝宇告诉记者,云天励飞服务的对象,包括机器人、芯片甚至物业等需要算法能力的公司,在面部识别、语音交互、智能监控等场景实现大规模产业化落地,能让不懂AI的人操作小学水平的自动化系统,将技术生产的门槛变低,降低了企业切入人工智能行业的成本,拓宽了市场领域。“江苏制造业发达,而制造业的升级是国家最重大的战略方向之一,在智能制造方面能运用到更多的AI技术。”他表示,非常期待能与江苏政府和企业有更多的实质性合作,未来会考虑在江苏产业化布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中国有哪些人工智能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