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个案分析——《失控玩家》中的人工智能
之前呢 大家讲述的大部分都是已经实现了的智媒,然后今天我想要和大家讲述的,是一个还没有实现的,还只存在于电影中的人工智能,就是完全拥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
这个人工智能来自于我下半年看的一部电影,叫做《失控玩家》,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就是一个拥有了自我意识的npc,故事有两条线,一条是游戏世界,一条是现实世界,女主穿插与两条故事线,让故事连贯。
《失控玩家》是肖恩·利维执导的科幻动作喜剧电影,由瑞安·雷诺兹、朱迪·科默、乔·基瑞、塔伊加·维迪提等出演,该片于2021年8月13日在北美上映,8月27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讲述一个孤独的银行柜员发现自己其实是大型电游的背景人物后,揭露游戏厂商老板的阴谋,拯救所处的游戏世界的故事。
像主人公盖这样拥有完全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目前只存在于电影当中,也就是我们的想象当中,不知道大家对人工智能的了解和想象是怎么样的,在这里我提一个问题,提问:人工智能能够产生自我意识吗?如果能,未来何时能够实现呢?/当然啦,其实我对人工智能的了解也是甚少,也是最近在网上恶补的知识,只能和大家粗浅的聊一下我了解到的。
2012年举行的纪念弗朗西斯克里克的意识大会上宣布的“剑桥宣言”主张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依赖特定的大脑构造(可参照附录),实现意识状态重要的是神经复杂性,只要突触的数量足够多,神经系统是什么形状都可以。自我意识可能是具有一定复杂度的神经系统对自身的非概念性理论,很可能是通过经验获得的一项功能,比如在学习和与自身·世界·他人互动后产生。
意识存在的目的可能是简化关于自身生存与行为的一些判断、在神经系统做好动作准备时行使否决权等,也可能是各脑区互相联系时附带产生的功能、没有特殊的目的。
对睡眠及全身的研究[1]证明,睡眠、全身和意识障碍的共同特点是大脑各区域间的功能连接中断、一系列功能状态受到限制,网络效率降低并增加孤立的模块化,为信息传输和集成创造了不适宜的条件。这意味着产生意识需要的可能是对信息的传输和集成。
就简单的从蚂蚁来说,自我认知对神经系统的要求是很低的:蚂蚁那25万个神经元的脑就有视觉自我认知能力[2]和脑的偏侧化[3]。蚂蚁很可能有自我意识。那么,你用计算机去模拟蚂蚁的脑就可以了,目前人类已经可以很好地模拟有300个神经元的扁虫的神经构造,从300到25万的计算力问题远没有大众刻板印象里“模拟人脑”那么可怕。
即使你对我们的机器加工技术缺乏信心,我们还可以动用神经细胞。人类已经让25000个老鼠神经元接着60个电极学会了操纵飞行模拟器里的F-22直线飞行穿过极端天气区域。人类已经让蟑螂大脑很好地驾驶了小型电动车。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将支持脑的生命活动的零件从自然演化的有机破烂换成提供相同环境的无机装置会影响脑的功能正常使用。生物的神经系统也就是一团随机演化出的有机机器罢了,可以作为湿件去充当人工智能的硬件。
但是也有人指出给人工智能赋予自我意识是完全没必要的,人工智能需要完全理性和绝对的执行力,就像《流浪地球》中的人工智能,反而阻碍了事情。
对准备电位的研究[4]指出大脑会先于我们的意识进入一种特殊的状态。在要求实验对象自发地移动他们的手指时,脑电图扫描显示在运动皮质区有缓慢的负电势势移,而势移的发生早于实验对象的身体移动。
有的后续研究[5]指出准备电位比身体移动快0.35秒程度,比自觉意识快了1秒到10秒的程度。
植入大脑的电极[6]证明在人的意识做出决定前的1.5秒,神经元已经有了反应,监测神经元的状态可以有80%到90%几率预测人的行动何时发生,核磁共振[7]更能提前几秒进行预测。
核磁共振可以用超过90%的准确度感知准备电位的变化、预测活动的开始,这不是因为活动还有低于10%的自由度存在,而是因为核磁共振机的灵敏度目前就这样。在对运动表现的研究[12]和高水平运动员·艺术家的反馈中,自我意识被认定妨碍了他们的表现。当运动员或表演者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意识太强烈”时,“想得过于努力”会抑制他们的身体行动和创造力。人对一件事的反应越快、越精准,它就越有可能是无意识直接指挥的。
在一些哲学上,自由意志被当做默认假设。这与我们对大脑工作方式的认识早就不一致了。据我们所知,自我意识、逻辑、情感、知觉和所有一切心理活动都是神经元放电的结果,只在输入强度超过动作电位时发生。意志和知觉不能引起神经元兴奋,它们是神经元兴奋的结果。
磁刺激和照射的效果是暂时的、可逆的,不但能在专家指导验没有意识、没有思想的感觉,在一些猴子实验中还表现出支配猴子行为的效果,这对人也很可能有效。就是说,三体2里幻想的各种未来技术之中最接近现实的可能是思想钢印。
- 标签:人工智能失控的电影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
谷歌工程师闹了场大乌龙 人工智能还没理解能力哪来的意识觉醒
人工智能现在确实能进行较准确的预测,但它是基于大规模数据的统计
-
爱普生扫描仪+云+AI技术为智慧办公、智慧教育带来全新生态体验
如今,云技术、物联网深入各行各业,智慧办公、智慧教育应运而生
- 我国人工智能论文发文量全球领先
- 我们对人工智能的误解有多深
- 我国科学家一项研究有望让人工智能更“理解”人类
- 流利说以AI技术赋能英语教育 打造“千人千面”学习体验
- 走近人工智能 感受科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