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命也是命”?人类与AI之间还有明确界线吗
这随后成为该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据外媒近日报道,这位工程师已被谷歌解雇。但他留下的有关人工智能的话题仍在互联网发酵。
记者注意到,就在6月,海外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个该人工智能的“粉丝账号”,有人还在发起话题,呼吁让该人工智能“重获自由”,更有甚者在海外社交媒体上称“AI的命也是命”。
很多人或许无法理解这样的想法,但当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类身边,“我们应如何看待AI”越来越成为一道必答题。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AI伦理工作委员会负责人陈小平,就此话题接受了中新财经记者专访。
陈小平:这个问题可以分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不合理的,另一方面又具备合理性。这两方面同时存在。
5年前我就做过预测,类似的现象未来会越来越多地出现。目前对人工智能存在不同理解。按图灵的观点,人工智能只是模仿人类的某些功能,而且这种模仿不要求必须和人的工作原理相同。比如 Alpha Go 具有下围棋的功能,但它下围棋的原理与人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无论AI怎么发展,它永远不是人。因此说AI具有人格或人的情感、意识、道德等等,是不成立的。但是,AI可以用与人不同的工作原理,模仿人的语言、情感等功能,让人对AI产生共情,于是一部分人就会认为,“AI是人,或具有人的某些精神品质。”
中新财经记者:现在我们身边可能都有很多可以和人类“交流”的人工智能产品。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人类与AI的边界似乎正在变得模糊。在您看来,二者之间有没有明确的界线?
还有一些和图灵不同的观点。比如一种观点认为,AI和人相比除了硬件不同,其他都相同。于是AI也可以有人格、有情感、有道德。估计这位谷歌前员工持此观点。
人类到底应该如何看待人工智能?这是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如果AI真的具备人格、情感、道德,一般能力又超过人类,就会出现可控性问题。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只要AI能够模仿一种功能,那AI的这种功能迟早会比人强,就像Alpha Go下棋一样。如果AI的通用能力也超过人,到那时人类凭什么能够控制AI?这是个疑问。我们现在就要思考这样的问题,提前做好风险防范。
所以,我们要想未来怎么适应这样的社会,要判断会不会出现人类不可接受的严重后果,要不要提前采取措施。
具体怎么治理?这涉及大量实际问题。我的研究发现,我们前面谈到的可控性和长期后果的不确定性,难以用传统治理模式有效应对,需要探索新的治理方法。
人民网北京7月29日电(记者杜燕飞)“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等不利因素,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向好态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陈学森今日在上半年有色金属工业经济运行发布会上表示,下半年有色金属工业有望保持平稳运行势头。…
人民网北京7月29日电(记者余璐)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今年第5号台风“桑达”已于7月28日晚上生成,7月29日8时,其中心位于距离日本冲绳县那霸市东偏北方向约740公里的洋面上,热带风暴,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1000百帕,七级风圈半径120公里至180公里。 预计,“桑达”将以每小时40公里至50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快速移动,强度变化不大,将于7月29日夜间移入东海海域,7月30日夜间逐渐转向偏北方向移动,之后强度逐渐减弱。…
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人民网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rmw
- 标签:人工智能是学什么的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
谷歌工程师闹了场大乌龙 人工智能还没理解能力哪来的意识觉醒
人工智能现在确实能进行较准确的预测,但它是基于大规模数据的统计
-
爱普生扫描仪+云+AI技术为智慧办公、智慧教育带来全新生态体验
如今,云技术、物联网深入各行各业,智慧办公、智慧教育应运而生
- 我国人工智能论文发文量全球领先
- 我们对人工智能的误解有多深
- 我国科学家一项研究有望让人工智能更“理解”人类
- 流利说以AI技术赋能英语教育 打造“千人千面”学习体验
- 走近人工智能 感受科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