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史诗级科幻神作只有文字才能承载他们的宏大
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等一系列科幻作品中,预言了潜水艇、直升机等加快人类发展进程的伟大发明。就连最近爆火的新兴概念“元宇宙”,早在30年前就被小说《雪崩》预言。
史蒂夫·乔布斯、杰夫·贝索斯、埃隆·马斯克等商业精英也都曾坦言,自己的创业灵感曾受到科幻小说的影响。
湛庐·科幻系列作品在前言中指出,科幻从不预测未来,而是设想未来,指明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启迪我们应该如何采取行动。
一部好的科幻作品,应该具备很多种属性。它可以让我们有能力想象意料之外的未来,更有能力去应对意料之外的情况;甚至可以给予商业科技领域的专家创新灵感。
湛庐·科幻系列最新上市了第一季三部科幻作品《未来史记》《残心》《馈》。三部作品从各个方面探索了人工智能和科技发展的未来。从机器人、虚拟现实到元宇宙,每个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技热点,都可以在这三本书中找到可能的未来。
6月22日,埃隆·马斯克在卡塔尔经济论坛上表示,特斯拉将推出人形机器人的原型——擎天柱。这款机器人不但可以辅助人类开车、做日常家务,将来还有可能替代社会上的大量劳动力。即将逝去的人甚至可以将记忆传输给机器人,由机器人继承遗志继续生活。
科幻正在照进现实。人工智能是否可以获得自我意识?获得自我意识的机器人又会如何面对这个世界?银河奖七届得主江波老师在《未来史记》开篇提出了这样的思考。
在他的作品中,人工智能“李子需”帮助医生进行医疗诊断,通过算法洞悉人性缺陷,做出违背常理的诊断;嫌疑人利用“人脸识别”智能系统的漏洞,与交换身份,将关进监狱;未来医学将纳米机器人用做免疫细胞植入,纳米机器人却开始攻击……(需要编辑老师确认内容是否有出入)
科幻带给我们的最大警示与启迪,是提醒人类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可能随时会遭遇一些意外。我们选择的科幻作品,一定是对于观照现实的三重问题的设想:想象一个出乎意料的未来社会;想象这个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想象问题的解决方法。江波老师在每个故事的前置导语中,都详细介绍了该人工智能当前的技术水平以及希望与读者探讨的问题。
《未来史记》就像现实里的一面镜子,通过9个将人工智能应用于不同场景的故事,搭建不同场景下现实与未来连接的桥梁,让读者从现实中照见未来的多种可能,以及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情况。只有提前预见到未来的多种可能,才能够使我们保持灵活的头脑,让我们在碰触未知的世界时,体会到切实的手感。
未来,人类出生在机器人的世界里,也被机器人抚养长大,人类情感、触觉高度退化,需要进行知觉意识训练、以及情感刺激课程。
人们依靠辅助机器人来处理日常生活;学生们被教导不要思考,而是使用搜索程序;公司通过删除员工的记忆来保护知识产权。人类的许多情感都灭绝了,“情感师”试图帮助人们恢复那些失去的情感;一个原本生活在半个世纪前的女孩从睡眠中醒来,来到了这个陌生的世界。故事从这里拉开序幕。
作者在序言中写道:“就我的经验而言,科学研究和科幻小说一直是相互激励的关系。我在附录中提出了24个由小说中的场景引发的伦理问题,并给出了一些提示,以便大家组织讨论会或开设一门有关社交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伦理的课程。”
科幻在当下和远方之间架起桥梁,那里面就会出现一个预想之外的丰饶世界,每一扇门都通往一种可能。我们在虚构与现实之间来回往复、随意畅想,探索足够多未来社会可能拥有的形态,直到有能力选择自己的未来。
当元宇宙世界陷入电子病毒大流行,是人类文明的末日,还是新时代的源点?《馈》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这部由《黑镜》导演执导、《行尸走肉》制作人开发,亚马逊热门剧集《喂食》的原著小说,预售不到24,就售出了超过6位数的销量。这本书站在一个新鲜的视角上,对数字依赖及其对我们思想和人际关系的潜在影响提出了一种深刻的思考,也为正在开发和研究元宇宙的众企业领袖,提供了有关元宇宙新的创意和燃料。
想象力本就是人与生俱来的力量,阅读科幻让我们的想象获得可见的形状,所有在摸索未来形态的人都能从中受益。
湛庐·现实科幻系列的每一位作者,都是跨界科学与人文的新锐思想家。他们不仅是小说创作者,更是权威的机器人研究专家、神经科学家、航空航天工程师、人类学家……他们能够站在技术创新的前沿,为故事搭建坚实的骨架。
《未来史记》作者江波,中国著名科幻小说家,2003年于清华大学微电子所研究生毕业。,曾经七次荣获中国科幻银河奖,四次荣获全球华语星云奖金奖。他对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有独到的洞见,作品设定硬核新颖,是中国“硬科幻”代表作家之一。
《残心》作者卡梅·托拉斯,机器人研究专家,小说家。她是欧洲科学院和巴塞罗那皇家科学院成员,目前是巴塞罗那机器人研究所感知和操纵小组的负责人。托拉斯教授在机器人运动学、计算机视觉、几何推理、机器学习和操作规划等领域出版了五部专著,发表了大约三百篇论文。
《馈》作者尼克·克拉克·温多,是英国作家、演员兼制片人,因《埃尔·格列柯》(2007)、《热血喋血》(2011)和《僵尸侦查》而闻名。在剑桥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并在皇家戏剧艺术学院表演。《馈》是他的第一部小说,预售不到24小说就售出了超过6位数的销量,并被亚马逊改编成了限定剧集,由《黑镜》导演卡尔·蒂贝茨强力执导,《行尸走肉》制作人兼编剧钱宁·鲍威尔亲自开发。
在封面创意上,湛庐与知名设计工作室ABCD合作,经过反复修改和讨论,最终采用了Motion Blur (动态模糊)的艺术处理方式作为湛庐·现实科幻系列封面的主要视觉语言。利用高速运动后的视觉拉伸和模糊的手法,每个封面都展现出“未来呼啸而来”的效果,不仅提供了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也展现出湛庐对未来的关切和思考。
大数据、AI自我意识、意识上载、纳米技术、模式识别、智能电网……本书以丰富的想象力和严谨的技术构想,展现了人工智能世界的神奇画卷,在机器与人的史诗中涌现密集的思想冲击,重塑我们对现实和未来的认知。——刘慈欣
第四次工业从肉体、情感和智力上把人和机器更紧密相联,江波洞见并描绘的正是这次将创造的最惊心动魄的明日历史。——韩松
科幻是一种最大的现实主义。它提出问题,拓展思考,拥有改变人也改变社会的力量。我认为《残心》就有这样的力量。人性和情感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机器可以替代人类思考吗?人工智能的未来到底在哪里?相信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你将获得启发。
人工智能是否可以获得自我意识,获得自我意识的机器人又会如何面对这个世界,这是科学幻想永远的话题,也是我的作家朋友江波用九个故事想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在这些故事中,当一个个鲜活的人工智能获得了自我意识,正如婴儿第一次睁开双眼,也像古猿第一次站直身子望向远方,新世界在他们的面前徐徐展开。
到那一时刻,人工智能真正的奔向自由,他们会走向他们的星辰大海吗?他们又会跟人类签下怎样的盟约?那或许就是宇宙的未来史记吧。
- 标签:科幻片《人工智能》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
谷歌工程师闹了场大乌龙 人工智能还没理解能力哪来的意识觉醒
人工智能现在确实能进行较准确的预测,但它是基于大规模数据的统计
-
爱普生扫描仪+云+AI技术为智慧办公、智慧教育带来全新生态体验
如今,云技术、物联网深入各行各业,智慧办公、智慧教育应运而生
- 我国人工智能论文发文量全球领先
- 我们对人工智能的误解有多深
- 我国科学家一项研究有望让人工智能更“理解”人类
- 流利说以AI技术赋能英语教育 打造“千人千面”学习体验
- 走近人工智能 感受科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