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人工智能》电影吗?
在豆瓣电影Top250排行榜中,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人工智能》有着近40万中国观众的评分,目前分数仍高达8.7分。那么这部“童话”电影究竟讲了什么,它又是以什么来打动我们的呢?
首先,必然是“机器人至死不渝的爱”打动了我们。在影片中,那个以人类小孩马丁为原型的仿生机器人小孩叫作大卫。大卫有着逼真的样貌与情态,甚至具有和人类一样的丰富情感,他愿意成为机器泰迪熊和马丁的好朋友,他也恐惧自己被人类家庭抛弃,他至死不渝地爱着母亲莫妮卡。
其次,电影引发了我们对“爱”的思考。凡夫之爱是易变的、有理据的。有多少父母把“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当作口头禅,有多少“二孩”“三孩”的出生是为了满足家族的性别期待,又有多少孩子在“我数三声你再不过来试试,1,2,3……”的恐吓中度过童年。影片中的机器人小孩大卫一直在“无条件”地爱着母亲,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孩子在青春期过后才终于明白:原来父母也是一双普通人而已,他们像《千与千寻》中变成“猪”的父母一样有着贪婪势利的一面,他们也有不少缺点,他们希望看到一个像“别人家孩子”一样上进而听话、优秀而温驯的完美的我们。
最后,电影或许在引导我们想象:在人间,有没有一种爱可以是无条件的、无理据的?是否有一种最极致的爱,它永不腐坏?我想是有的,那便是圣人之爱或者神之爱。电影中机器人孩子大卫生来就被注入了“爱莫妮卡”的程序,“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论语),大卫希望母亲莫妮卡可以长生不死。这是一个永远不死的机器人对一个肉躯凡身的人类的爱,这实际上颠倒着映射了人类对神的爱。
- 标签:有关人工智能的电影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
谷歌工程师闹了场大乌龙 人工智能还没理解能力哪来的意识觉醒
人工智能现在确实能进行较准确的预测,但它是基于大规模数据的统计
-
爱普生扫描仪+云+AI技术为智慧办公、智慧教育带来全新生态体验
如今,云技术、物联网深入各行各业,智慧办公、智慧教育应运而生
- 我国人工智能论文发文量全球领先
- 我们对人工智能的误解有多深
- 我国科学家一项研究有望让人工智能更“理解”人类
- 流利说以AI技术赋能英语教育 打造“千人千面”学习体验
- 走近人工智能 感受科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