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生活  人工智能

这是一个人工智能翻译的双语故事This is a bilingual story

这是一个人工智能翻译的双语故事This is a bilingual story

  毕友导读:近日,成都发布采访了毕友·百鲲深圳营学员,被评为“2018毕友最喜爱创业者”之一的四川译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马帅及其合伙人,其刚获得“2018年度成都市云计算产业年度成长力企业TOP10”,以下是访谈稿。

  刚刚,过年吃不胖的小白用1小时写好一篇千字新闻。超可爱的欢哥把文档拖进一款翻译软件,1分钟不到,稿子变成了一条中英双语新闻。

  简单点说就是,当你把文档拖进软件,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库的编译,分分钟翻译成你想翻译的语言。软件研发方是成都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

  3年前,成都人马帅找到四川大学的校友、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博士陈俊周,提出创意:成立一家科技公司,通过研发新产品,为客户提供高效翻译服务。彼时,马帅已在语言服务行业打拼了近16年,从兼职翻译到成立小型翻译公司,他深知人工翻译于客户有耗时、价高等痛点。

  马帅曾遇到一位国内客户,需要翻译一份来自澳洲的、500页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按行业效率,翻译要2周时间,4万元左右。为了能及早获取报告内容,抓住最佳投资时机,客户想将翻译时间缩短到1周,价码再谈。但以当时的条件,最快也要10天左右的翻译时间。马帅把这个故事讲给了陈俊周,有着丰富专业背景的博士,与有着丰富创业经历的翻译,思路逐渐清晰——就是要做一家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全球跨语言沟通解决方案的服务商。

  2016年, 四川译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高新区成立。二人分工明确,马帅更多地负责拓宽销售渠道,陈俊周主攻技术突破。2018年7月,二人又邀来川大校友,正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支炜加入,主攻产品研发。为什么选择在成都创业?马帅给出的答案是,“首先我是成都人,其次成都的创业成本低。”他坚信,成都是其创业地的不二选择。

  创业中,马帅很快发现,自己拓展生意的途径比较单一,无非是参加培训班,认识投资者,介绍产品,别人有兴趣就继续深谈。搞产品研发很烧钱,当年钱烧无可烧时,就连融资的钱都是在一场培训会上,递名片给投资者谈来的。这或许是大多数初创者亲身经历过的,但马帅认为,在成都创业不该只是这样。“除了家在成都、创业成本低,然后呢……”

  去年,经过三位“成都合伙人”申请,高新区为这家初创高新企业提供了办公用房补贴。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参与高新区在香港组织的路演活动,三人在更大、更广的舞台上拓展渠道。三人加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协会,企业也进入新经济企业库,能更精准地找到目标客户,更敏锐地获取行业信息。

  可感知的数据是:公司的总业务量开始呈现出年15%-20%的增长。国外客户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占比达公司总客户数的10%,并持续增长。按照支炜的测算,去年10-12月,他们的国外客户开始增多,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企业找上门来,希望提供多国互译服务。本土用户在世界市场的拓展,也增加着公司的业务。一家成都外贸企业,去年把市场从英美等国拓展到俄罗斯,需要中俄互译。于是找到译讯,想要使用其人工智能翻译产品,高效、便捷地获得翻译内容。支炜认为,外企客户的增多,成都企业向国际拓展的速度,自家公司总业务量的提升,都在佐证一个事实——成都的国际化水平正在不断提升。成都将今年作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这里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会更优质。2019年,三位“成都合伙人”计划将业务量翻3-5倍,业务量达到3000万元-5000万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人工智能的英文文章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