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食品相关产品抽查合格率96.63%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不仅需要食品本身安全,而且需要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等与食品直接接触的相关产品必须安全。6月3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司副司长孙会川在首届食品企业质量安全官论坛上介绍,2015年至今,我国累计对食品相关产品10种材质12151批次产品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抽查合格率96.63%。不过,食品包装产品等部分食品相关产品行业“小、散、乱”现象突出,生产企业质量管控能力不足。
根据2015年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食品相关产品是指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可以说,食品相关产品与食品直接接触,是食品生产、消费链条中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其风险主要在于有害物质残留。
孙会川介绍,2018年,全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对全国塑料类食品相关产品、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食品机械、食品用玻璃制品、食品用陶瓷制品、食品用竹木制品、食品用金属制品等7类产品9394家企业开展了现场检查,注(吊)销91家企业,督促411家企业完成整改。
“通过近年来针对食品相关产品的监管工作,我们发现,食品相关产品行业存在几个方面亟待改进的问题。”孙会川说,一是部分食品相关产品行业,生产企业“小、散、乱”现象突出,质量管控能力严重不足。在食品包装产品等行业,由于市场需求量巨大加之设备和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吸引了一大批小作坊、小企业蜂拥而入,他们对于原材料检验和生产流程管控缺乏最基本的认识,以低价劣质产品扰乱市场,无证生产、非标生产问题比较突出。
二是部分纳入生产许可的食品相关产品行业,生产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无法持续保持发证生产条件、生产过程把关不严等问题。这些企业在取证阶段虽然有较为完备的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却疏于管理,原料入场和出厂检验落实不到位、超范围添加、产品标准不齐全等问题多发,导致产品质量水平波动明显。
三是行业对于原材料、产品风险评估能力不足,一些共性的质量顽疾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近几年的食品相关产品抽查结果显示,不合格项目主要是蒸发残渣、溶剂残留量总量、苯类溶剂残留等指标。这些项目不合格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不合格的原材料,以及生产环节未按照有关国家标准组织生产,缺乏必要的检测控制措施。
孙会川表示,希望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要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把“三关”:严把原辅材料采购关,查清原材料来源,建立健全索证索票制度,不得采购和使用无检验报告的原材料;严把生产过程控制关,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组织生产,杜绝非标生产;严把产品出厂检验关,做到出厂检验批批检,不让不合格食品相关产品流入市场。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海波)
- 标签: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